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12.
黄胜光  李树庆 《植物检疫》2004,18(3):155-155
2003年1月24日,防城港局进口一批产自法国、木质包装来自德国的过滤机配件,从德国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看,木质包装已经溴甲烷(21℃、24h、48g/m3)熏蒸处理.  相似文献   
13.
棉花耕层滴灌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耕层地下滴灌是目前国际推广应用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之一.2007年,农一师十四团推广耕层式滴灌棉田667hmz,经田间测产籽棉380kg,667m2,个别高产条田可达400kg/667m2以上,与膜下有压滴灌相比,籽棉增收26kg/667m2,增产8%;与常规沟灌棉田相比较籽棉增产41kg/667m2,增产13%,比膜下有压滴灌节水16%,较常规沟灌节水31%.  相似文献   
14.
防城局截获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13日,防城局检疫人员在对进境船舶“多宝”轮实施检疫时,发现食品舱中有来自印度西部“MOIMOGOO”港的加工粗糙、色泽灰黄、并略带鱼腥味的面粉,即取样回实验室检验。经室内检验,发现较多的病原菌冬孢子。根据病原菌形态,鉴定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indicaMitra。随后将样品送南京动植物检疫局,由王良华和吴新华复核无误。发现疫情后,我局按有关规定立即对该面粉进行了封存,并对染疫的场地作消毒处理。截获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在防城口岸尚属首次。防城局截…  相似文献   
15.
陈玲  刘红  黄胜光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Z1):107-109
随着近年来滴灌技术在棉田中的运用,水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为棉花的地下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改变传统施肥方式,运用平衡施肥技术,使作物在一个理想施肥浓度,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L .)Pers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 ,也是我国禁止进境的危险性杂草。 2 0 0 0年 5月 ,防城港检验检疫局在防城港市发现假高粱植株。现将其发生、分布以及我们采取的扑灭措施报告如下。1 假高粱的发生情况2 0 0 0年 5月 ,防城港检验检疫局进行疫情调查时 ,首先在防城港粮食中转站附近发现小片的假高粱植株 ,然后组织人力对业务辖区内可能发生假高粱的场所进行全面的调查 ,结果表明 ,在靠近粮转站的公路两旁疫情较为严重 ,点片发生的假高粱植株共有 2 0余处 ,其中最大的一片就有 2 0多m2 ,植株…  相似文献   
17.
防城港假高粱发生情况和扑灭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高粱 [Sorghumhalepense (L .)Pers .]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 ,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禁止进境的危险性杂草。 2 0 0 0年 5月 ,防城港检验检疫局在防城港市进行疫情调查时 ,发现假高粱植株。现将其发生、分布以及采取的扑灭措施报道如下。1 假高粱发生情况首先在防城港粮食中转站附近发现小片的假高粱植株 ,然后对该站业务辖区内进行全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在靠近粮转站的公路两旁疫情较为严重 ,点片发生的假高粱植株有 2 0余处 ,其中最大的一片就有 2 0m2 以上 ,植株长势茂盛 ,高的超过 2m ,并且大多数植株已处于灌浆…  相似文献   
18.
几种除草剂防除假高梁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种除草剂除草药效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民乐是防除假高梁植株有显著效果的除草剂。经对农民乐有效剂量和施药时期试验表明,最佳施药期是主株在10片叶前,农民乐使用剂量为0.53g/m^2,而当假高梁主株进入抽穗结实期后,使用剂量则需增至0.68g/m^2。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中国与东盟的频繁贸易,由防城港口岸进境的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家的木材日益增多,且批次多批量少,2007年进口东南亚木材比2006年增长约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