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低成本小型无人机遥感定位病死木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材线虫病造成了我国大量的松树死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发现并定位松材线虫感染的病死木,采取焚烧、就地砍伐等措施是有效阻止疫情扩散的可行方法.笔者利用低成本小型无人机采集疫情地区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并经摄影测量软件LPS正射处理后,导入到美国GeoLink软件中,实现病死木位置信息的采集.经地面差分GPS测量验证,水平位置偏差在0.24~2.82 m之间,精度均方根误差为1.565 m.该方法比传统病虫害监测实施效率高,系统维护和使用成本较低,可为疫情区域判断疑似病死木位置提供定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硅藻土防治储粮害虫的经济有效剂量、防治方法和条件等,本方设计了不同温度和湿度组合,不同的硅藻土剂量分别对生活在小麦和稻谷中的谷蠹和长角扁谷盗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1)硅藻土对小麦的防护优于对稻谷的防护。(2)在25℃时对谷蠹的防效高于30℃的防效,对长角扁谷盗则相反。(3)硅藻土的防治效果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提高。(4)长角扁谷盗对硅藻土的敏感度是谷蠹的5 ̄6倍。在应用时从经济、有效的原则考虑,建议防治以谷蠹为主要害虫的储粮时以400mg/kg的剂量,防治长角扁谷盗时则以70mg/kg即可。  相似文献   
13.
Hg2+对条斑紫菜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Hg2 对条斑紫菜光合作用强度、SOD、CAT、总抗氧化能力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胆蛋白对Hg2 的作用较为敏感,首先被破坏;叶绿素a的含量、光合作用强度、SOD、总抗氧化能力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Hg2 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CAT活性则表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郑爱珍  王启明  吴诗光 《种子》2006,25(3):10-12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大豆下胚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低浓度Pb^2+(20mg/L)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影响较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则呈下降趋势;低浓度Pb^2+(20mg/L)处理下,大豆下胚轴SOD、POD的活性有所增强,随着处理浓度的加大,其活性下降,而MDA的含量先略有下降而后上升。  相似文献   
15.
农业设施测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该文简要介绍了在农业设施中以新型单片机AT89S8252为核心的测控仪表的组成特点及其硬件与软件的优化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在农业设施群中,通过多机通信技术,用一台PC机集中数据采集、管理、控制各个设施中的测控仪表的主从多机工作模式,以及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接口硬件设计、通信软件设计、PC机的界面设计特点及设计方法。这些设计使得该系统在农业设施中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形态和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agregaria)的A、B、C三菌系的形态特征、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和形成方式及分生孢子大小等方面,菌系A、C和菌系B相差较大,菌系A、C的子实体形成对碳、氮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菌系B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均可产生;三菌系对温度的要求较相近,但对pH值的反应差异较大;在不同的培养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试验中,菌系A、C的萌发率普遍高于菌系B  相似文献   
17.
通过3种虫生真菌、2种苏云金杆菌粉剂(Bt-1和Bt-2)及48%乐斯本乳油对生活在小麦中的谷蠹、长角扁谷盗进行毒力试验,结果表明:Bt-1粉剂对两种储粮害虫具有较高的毒力,对谷蠹LD50为15.75ug/g,对长角扁谷盗LD50为8.06ug/g;三种虫生真菌对这两种害虫侵染力较弱,最高校正死亡率仅为55.0%。48%乐斯本乳油对两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效果较好,在0.80ml/L浓度下,谷蠹、长角扁谷盗死亡率均达到100.0%。  相似文献   
18.
 从1983~1990年,用云南主要的4个菌系群菌株,测定了28个单位的940份地方水稻品种抗性,结果表明抗1群菌的材料占30.0%,抗Ⅱ群菌占29.3%,抗Ⅲ群菌占30.3%,抗Ⅳ群菌占28.2%。通过比较分析,筛选了部分品种供生产和推广使用,研究证明菌系与品种有特异性交又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1985~1986年,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水稻白叶枯病分离菌85-91-1观察6个品种和5个组合的抗病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西南175×早生爱国3号,窄叶青8号×千红-35-2,滇榆1号×早生爱国3号,滇杂25×早生爱国3号的F_2代抗病和感病的分离比是3:1.其抗病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国现行甘蔗品种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甘蔗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 ,并提出规范化的命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