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05篇
  免费   3825篇
  国内免费   931篇
林业   3843篇
农学   3207篇
基础科学   1112篇
  8339篇
综合类   18120篇
农作物   3107篇
水产渔业   3021篇
畜牧兽医   34879篇
园艺   1105篇
植物保护   4628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950篇
  2017年   1138篇
  2016年   969篇
  2015年   1069篇
  2014年   1104篇
  2013年   2640篇
  2012年   2069篇
  2011年   2392篇
  2010年   1683篇
  2009年   1545篇
  2008年   2158篇
  2007年   2171篇
  2006年   1960篇
  2005年   1947篇
  2004年   1639篇
  2003年   1720篇
  2002年   1599篇
  2001年   1806篇
  2000年   1806篇
  1999年   1562篇
  1998年   750篇
  1997年   736篇
  1995年   781篇
  1992年   1479篇
  1991年   1549篇
  1990年   1599篇
  1989年   1612篇
  1988年   1493篇
  1987年   1440篇
  1986年   1477篇
  1985年   1436篇
  1984年   1213篇
  1983年   1053篇
  1982年   753篇
  1981年   736篇
  1979年   1191篇
  1978年   966篇
  1977年   867篇
  1976年   824篇
  1975年   908篇
  1974年   1184篇
  1973年   1141篇
  1972年   1171篇
  1971年   1125篇
  1970年   1054篇
  1969年   909篇
  1968年   744篇
  1967年   87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 influencing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le low‐carb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As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of greenhouse gases,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hat influences the cooper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rural carbon emiss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increasing. We consider rural neighborhood as an important space for the use of low‐carbon idea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ere is no specific assessment system for a rural neighborhood. The studies of rural neighborhood low‐carbon mainly focus on 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carbon emissions. However, only quantifying rural carbon emissions is insufficient. In this paper, a low‐carbo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has been proposed for rural neighborho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as been applied to get the low‐carbon degre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and feedback inside the indicator system,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was applied to get the weights. Furthermore,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using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an eco‐village of China. Our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is easy to operate in rural neighborhoo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和叶氮磷比(LNP)等8种功能性状在坡向间、火山间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  结果  (1)除LCC外,其他7种功能性状在南北坡向间均具有显著差异,LT、LDMC、LNC、LNP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而LS、LCC、LPC表现为南坡小于北坡。(2)山杨SLA、LCC、LPC在新、老期火山间差异显著,但在老期火山间差异不显著。(3)火山南坡、北坡山杨LT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南、北坡向及火山间山杨LNP与LN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火山环境中山杨LNP、LPC、LNC和LS在叶功能性状分化中起到主要贡献作用。  结论  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火山喷发的特殊性有关,山杨通过调节自身功能性状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来适应南、北坡向和不同火山环境,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氮元素缺乏的限制。火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环境,研究火山植被演替和植物功能性状等问题需要结合火山喷发的特殊情况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苗后除草剂不同施用时期对北方冬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其对冬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当地主栽甘蓝型冬油菜天油2266和白菜型冬油菜天油H614为试验材料,选用对冬油菜安全的苗后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设置4个喷施时期处理,于2018-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后不同时期喷施苗后除草剂,甘蓝型冬油菜田间杂草总数较对照减少57.54%~92.56%,杂草总鲜重较对照降低75.40%~97.48%,第2时期(3月25日)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加354.50kg/hm2;白菜型冬油菜田间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55.91%~92.02%和37.17%~97.46%,产量较对照增加2.29%~16.77%。因此,在冬油菜大量返青但未封行前施用苗后除草剂,可显著防控田间杂草并增加冬油菜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15.
概述了中棉所94A9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沙尘暴、扬沙以及浮尘频次和时长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并分析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为区域沙尘天气的早期预警和荒漠区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黑河流域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的2010—2019年的沙尘天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沙尘频次和时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其次是冬季,春冬两季的频次和时长各占全年的82.3%和79.4%。10 a间沙尘暴和扬沙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少,而浮尘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时长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频次月变化与土壤湿度(10 cm)和大气湿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风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扬沙年际发生频次与土壤温度(5 cm)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气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近10 a来,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破坏性较大的沙尘暴和扬沙逐年减少,而浮尘逐年增加。沙尘频次的月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浅层土壤湿度、大气湿度和风速。春季的浅层土壤湿度影响了沙尘暴和扬沙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影响了浮尘年际频次变化;冬季的浅层土壤温湿度和降水量影响了沙尘暴的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影响了扬沙的年际频次变化。  相似文献   
17.
受限于国家电网现有的物资管理方式以及内外部数据网络连通等问题,电力物资尚未实现全寿命周期的可追溯管理。区块链技术的不断革新,为解决电力物资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希望通过构建电力物资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创新电力物资管理方式,同时通过融合联盟链技术,解决当前物资管理的数据连通模式存在的短板,为电力物资管理探索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3种病原体的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与CSFV的E2基因、PPV的VP2基因和PRV的gⅡ基因序列互补的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对人为混合的样品中的PPV和PRV的DNA模板及CSFV反转录后的c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和多重PCR反应奈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3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88bp(CSFV)、575bp(PPV)700bp(PRV)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可以检测到14.5ng/L的CSFV、27.1pg/L的PPV、31.4ng/L的PRV的核酸模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肉牛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中国肉牛业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肉牛业生产中存在的3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中国肉牛业发展的5个对策,即继续开展肉牛改良,加快肉牛良种培育和扩繁;提高肉牛饲养管理水平,促进优质肉牛生产;提高牛肉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化生产;实施牛肉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20.
In a feeding trial lasting for months Halothane-positive fattening pigs were put on a diet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vitamin E and selenium. After a Myostress application vitamin E and selenium were additionally injected in order to examine stress resistance (CK-test) and regenerative capacit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Musculus longissimus dorsi) of skeletal muscle.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either high dietary levels of vitamin E/selenium nor a vitamin E/selenium treatment applied after stress are capable of preventing stress related myopathy nor can they influence its healing up favourab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