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5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776篇
农学   292篇
基础科学   53篇
  85篇
综合类   2510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533篇
植物保护   129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型病害,该病害严重制约生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生姜根内细菌进行分离,初步筛选出7株青枯菌的拮抗细菌,经鉴定,所得拮抗细菌属于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和印度假单胞菌Pseudomonas indica。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青枯菌拮抗活性,其代谢物对青枯菌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同时,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铁竞争优势,其代谢物中嗜铁素含量显著高于青枯菌代谢物。盆栽试验发现,所筛选的拮抗细菌能够在生姜根内有效定殖,并显著降低生姜根际青枯菌密度,姜瘟病发病率由90.10%降至21.43%,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该研究为生姜地区姜瘟病防治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2.
茶丽纹象甲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亟需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的防控技术。为筛选出可防治茶丽纹象甲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从田间采集了自然感病致死的茶丽纹象甲幼虫僵虫并分离出一株虫生真菌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命名为Maure 1.1。在自然化蛹和羽化温度(22℃)条件下,茶丽纹象甲幼虫在接种1×105~1×108个孢子/m 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Maure 1.1孢子液后,其感病死亡率随接种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用最大浓度孢子通过浸虫和拌土法处理11 d时,茶丽纹象甲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67%和73.33%,LC50分别为2.00×103和1.11×103个孢子/mL,LT50分别为7.87和7.84 d。上述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aure 1.1对茶丽纹象甲幼虫具有致病活力,可作为茶丽纹象甲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3.
2.利用捕食性天敌防虫水稻上的捕食性天敌有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青翅蚁形隐翅虫、双斑青步甲、捕食菅蓟马等。如黑肩绿盲蝽和尖钩宽黾蝽是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主要捕食卵和低龄若虫。一头尖钩宽黾蝽成虫一天可取食一龄飞虱若虫4.2头或3龄若虫2.2头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究茶园游猎蛛取食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种间竞争作用,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茶园游猎蛛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Fuzzy分级法和竞争系数法对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茶树Camellia sinensis‘农抗早’‘Nongkang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茶园小贯小绿叶蝉与游猎蛛的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游猎蛛之间的竞争关系,并得出竞争力最强的游猎蛛,再将灰色关联度与竞争系数相结合引申出竞争强度指数的概念以验证所得结果准确性。【结果】由灰色关联度结果可知:与小贯小绿叶蝉数量相关性最大的游猎蛛,‘农抗早’茶园为斑管巢蛛Clubiona reichlini(0.896 7)和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0.890 2),‘平阳特早’茶园也为斑管巢蛛(0.860 3)和粽管巢蛛(0.857 1);根据竞争系数和竞争强度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在取食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时,无论竞争对手为何种游猎蛛,粽管巢蛛都与其他蜘蛛差异显著,其次为斑管巢蛛,且游猎蛛里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与...  相似文献   
135.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重要观赏和药用植物木芙蓉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但迄今对其被优势天敌亚利桑那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 (Girault)(班氏跳小蜂A. bambawalei Hayat)的寄生情况了解甚少。为此,自2017年开始,在浙江兰溪西部的一个木芙蓉种植区开展了为期四年的调查,每年6—9月,分批从木芙蓉植株上采集3龄若虫及未产卵雌成虫,于室内观察寄生情况;并于其中两年观察了不同生境中的寄生情况,探讨了寄生季节变化的动态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杂草促进寄生的途径以及增强该粉蚧自然控制的措施。结果表明,在前期(6—7月)寄生率总体上较低,其中两年最高分别仅有38%和32%,另外两年也很少发现被寄生个体,而且该时期寄生率年份间存在明显波动。而在后期(8—9月),寄生率相对较高,且具有从8月上旬开始逐步上升这一显著特点。观察期间,最高寄生率均出现于各年份9月下旬,四年中分别为89%、62%、55%和13%,年份间差异十分明显。生境类型可对寄生水平产生较大影响,与木芙蓉地块内和杂草稀疏的田埂相比,杂草丛生的田埂上和路...  相似文献   
136.
薛祺  马罡  李佳乐  张薇  马春森 《中国果树》2020,(1):19-21,26
葡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果,除鲜食外还可用于酿酒、制干、制汁等。在葡萄挂果到收获期间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园内害虫极有可能造成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利用天敌防治葡萄园内害虫是确保葡萄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总结了国内外葡萄园常见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以及利用天敌防治葡萄园重要虫害的策略,并探讨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7.
白粉病是葡萄常发性真菌病害。本研究分析了同一葡萄园中玫瑰蜜葡萄(V.Vinifera L.×V.labrusca L.)白粉病不同感病程度(Ⅰ、Ⅱ、Ⅲ和Ⅳ级)叶片可培养内生真菌菌群结构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不同感病程度的葡萄叶片中共分离得到675株内生真菌,77个OTU,分属于27个属。与白粉病染病Ⅰ级葡萄叶片相比,Ⅳ级染病葡萄叶片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多样性指数均相对较高。同一葡萄植株上染病叶片(Ⅲ级)和染病不明显叶片(Ⅱ级)的内生真菌分离率差异显著。内生真菌属Cladosporium、Epicoccum、Acremonium、Bjerkandera、Ciboria和Didymellaceae只在染病叶片中分离到,而Daldinia和Chaetomium属的内生真菌只在未染病叶片中分离到。与染病叶片相比,OTU-27, OTU-77, OTU-82, OTU-68在染病不明显叶片中具有较高的优势度。研究结果为了解白粉病病原菌与其他内生真菌的相互作用以及进一步发掘白粉病生物防治菌株提供了思路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8.
中国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秸秆还田等耕作栽培措施的推广,中国小麦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对小麦的高产、稳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由于缺乏免疫及高抗病性小麦品种,生产中对纹枯病一直采用播期拌种及春季喷雾相结合的化学防治方法。文章总结了当前中国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现状及主要病原;评述了三唑类药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介绍了生产中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及机理,分析了三唑类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同时阐述了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及其他种类药剂在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指出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是将生防菌剂同化学药剂相结合,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139.
为了分离利用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从广东药用植物金丝皇菊根部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k1。经过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柑橘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68.5%和77.1%,且在后期能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病原真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45.55%。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在pH 4~11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产孢,最适pH为7;12 h交替光照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数量最大;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73℃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4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原产于美洲,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迅速向北蔓延,对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寄生蜂作为重要的天敌资源之一,在害虫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已鉴定到的9个科170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天敌等进行了分类总结,而后讨论了其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围绕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寄生因子调控寄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展开详细论述。该研究旨在丰富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资源素材,并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