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423篇
林业   481篇
农学   706篇
基础科学   225篇
  860篇
综合类   3799篇
农作物   2132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454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40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三江源区典型退化草地“黑土滩”采取施肥及种植垂穗披碱草的恢复措施,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显著,全磷与有机质的相关性较明显,变化趋势相一致。短期的恢复措施造成了恢复样地20~30 cm土壤层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下降,长期的恢复措施使恢复样地中的这3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得到了上升;人工种植措施使土壤中的全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此外,速效养分的变化不一致,其中速效氮的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表现出升高趋势。植被恢复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蔗糖酶活性没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这2种酶的活性与速效养分的含量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和全价养分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63.
研究了一种新型吸水剂在砂姜黑土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吸水剂对生长初期甘蓝包菜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水分胁迫增加,吸水剂保水效果的发挥,包菜的生长很快恢复,到收获期,包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保水能力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吸水剂以深施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8.3%,供试的吸水剂在抗旱节水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The activation of black soil (analog the lignite) by electro-hydraulic impulse is proposed. The abundant insoluble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other organic elements in black soil are activated as the green fertilizer by this way. The new method is provided for activating sludge produced by treating wastewater. For several kinds of black soil, the experiment result indicates that electro-hydraulic impulse increases the percentage of absorbable nitrogen by 1 to 4 tim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insoluble organic elements by 4 times, which is a valuable reference to sludg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65.
红碎茶CTC齿辊数控加工及误差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红碎茶CTC齿辊微机数控加工车床的总体方案,进给系统结构设计以及微机数控硬件系统主要构成、软件功能和加工子程序。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齿辊3mm节距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机数控加工齿辊,节距精度得到明显提高。该机同时也保留了普通车床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66.
淮北平原涝渍兼治的组合排水工程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旱、涝、渍频繁,且涝渍灾害往往是紧密相连,先涝后渍,涝渍相随.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旱、涝、渍灾害一直困扰着本区的农业发展。通过试验及调查,从治理涝渍效果、提高农业产量、投入产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几种适宜于本区的组合排水形式。  相似文献   
67.
2020年江苏早春气温平稳上升,几乎未发生晚霜冻,茶叶产量较往年却减产10%~20%.文章利用主产区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和2020年茶叶生产相关资料,分析其减产原因,认为2020年早春气温异常偏高,开采期比常年提前10 d以上,3月17—27日最高气温基本维持在20℃以上,采摘洪峰来得早,受疫情影响引起的茶场人力不足,严...  相似文献   
68.
茶叶抖筛机是茶叶精加工的关键装备,传统抖筛装备主要通过经验设计,筛分性能较差,主要表现在筛净率较低、误筛率较高。该研究结合抖筛机的筛分原理,运用solidworks构建虚拟样机,利用EDEM软件建立茶叶颗粒离散元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对茶叶颗粒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连杆长度、曲柄半径和筛面倾角是茶叶抖筛机筛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筛净率、误筛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当连杆长度为1 977 mm、曲柄半径为25 mm、筛面倾角为2.8 °时,茶叶筛净率为94.5%、误筛率为4.61%,筛分性能最优。以最优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筛净率为93.8%,误筛率为4.73%,生产效率为319kg/h,较优化前筛净率提高3.42%,误筛率降低7.62%,生产效率提高8.87%。该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筛分装备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针对名优茶智能采摘中茶叶嫩梢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YOLOv8n模型进行优化。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动态蛇形卷积(dynamic snake convolution,DSConv),增强模型对茶叶嫩梢形状信息的捕捉能力;其次,将颈部的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强化模型的特征融合效能;最后,在颈部网络的每个C2F模块后增设了无参注意力模块(simple attention module,SimAM),提升模型对茶叶嫩梢的识别关注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原始模型的精确率(precision,P)、召回率(recall,R)、平均精确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F1得分(F1 score,F1)分别提升了4.2、2.9、3.7和3.3个百分点,推理速度为42 帧/s,模型大小为6.7 MB,满足低算力移动设备的部署条件。与Faster-RCNN、YOLOv5n、YOLOv7n和YOLOv8n目标检测算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改进模型精确率分别高出57.4、4.4、4.7和4.2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高出53.0、3.6、2.8和2.9个百分点,平均精确率均值分别高出58.9、5.0、4.6和3.7个百分点,F1得分分别高出了56.8、3.9、3.7和3.3个百分点,在茶叶嫩梢检测任务中展现出了更高的精确度和更低的漏检率,能够为名优茶的智能采摘提供算法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和生物炭添加结合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养分特征、养分库储量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分别为耕作方式:常规旋耕(CT),深翻耕作(DT);秸秆处理:秸秆还田(S)、秸秆不还田(NS);生物炭:生物炭添加(B)、无生物炭添加(NB),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无生物炭添加时,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15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养分库储量,而深耕秸秆还田显著改善了>15~30 cm土层土壤团粒组成,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相关性分析表明,砂姜黑土中作物产量的提升更依赖于深层(>15~30 cm)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肥力的提升。配施生物炭后如DT-S-B(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较CT-NS-NB(旋耕秸秆不还田无生物炭)处理尤其使>15~3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2 mm粒级团聚体比例、重量平均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值分别增加165.88%、62.37%和119.81%,显著提高>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降低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使>15~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库储量分别显著提升37.41%、38.99%、41.26%和9.84%,促使2年作物周年产量平均增加22.96%,但在深耕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生物炭在短期内增产效果不显著。综上,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显著改善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深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提升了土壤肥力和作物周年产量,保障了农田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