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23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针对油莎豆挖掘装置以正向旋转挖掘方式为主,其漏豆率高、易拥堵、根系环抱体土壤难破碎,导致后续清选分离困难,联合收获工作效率极低等问题,应用离散元仿真分析方法,建立油莎豆根系-块茎-土壤离散元模型,分析油莎豆根系-块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对油莎豆根系土壤环抱体碎裂的影响机理,设计一种反向旋抛式油莎豆起挖装置,并应用单因素和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研究反旋挖掘装置旋耕刀相位角和安装间距对性能指标埋果率和土壤破碎率影响规律和优化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反向旋抛式油莎豆起挖装置的最佳组合参数为:相位角61°、安装间距150 mm,此时土壤破碎率为94.10%、埋果率为1.39%,在相同参数设置下与普通旋耕刀组合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埋果率降低了13.33%,土壤破碎率提高了3.15%,满足油莎豆机械化收获部颁标准技术要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油莎豆收获机具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离散元法的油莎豆降阻挖掘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莎豆机械化收获方式以正旋旋耕挖掘为主,但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阻力大、碎土率低、埋果率高等问题,本文针对油莎豆旋耕挖掘方式进行反旋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旋耕刀与油莎豆团聚体离散元模型,结合EDEM进行挖掘过程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影响旋耕刀工作阻力和刀轴扭矩的结构参数和取值范围,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优化与回归分析,确定旋耕刀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弯折角130°、工作幅宽45mm,在相同参数设置下与正旋旋耕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工作阻力降低了8.6%,刀轴扭矩降低了5.9%,证明反旋挖掘具有降阻作用。为检验优化设计的旋耕刀作业性能,以埋果率和土壤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反旋作业方式埋果率1.07%,土壤破碎率93.48%,与标准旋耕刀相比,新型旋耕刀油莎豆块茎埋果率减低了1.2个百分点,土壤破碎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紫贻贝和厚壳贻贝杂交及F1代杂交优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2007年对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种间进行了杂交生产性试验,通过亲贝强化培育、确认雌雄亲贝、改革育苗水体交换方法、投喂混合单细胞藻类、流水培养附着稚贝等技术,获得F1代。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生长特性,正交F1代﹥紫贻贝﹥厚壳贻贝﹥反交F1代。其中正交F1代获附着稚贝3.77亿粒,平均壳长为1.13 mm、平均壳高为0.78 mm,育苗成活率达35.57%。正交F1除在孵化率上低于紫贻贝、厚壳贻贝外,在壳长、壳高、成活率等方面指标具有一定杂交优势,而反交F1代的杂交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f. flavicarpa Degener和紫果西番莲P. edulis Sims为实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露地及设施栽培模式两种西番莲的光合参数,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两种西番莲叶绿素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模式黄果西番莲的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Ic)和暗呼吸速率(Rd)无显著变化,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Isat)显著降低。紫果西番莲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AQY、Pnmax和Isat无显著变化,Ic与Rd降幅较大。两种西番莲叶绿素a/b(Chl a/b)值均显著降低。说明黄果西番莲和紫果西番莲分别在露地栽培模式和设施栽培模式的光合效率更高,能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西番莲扦插苗的成活率和成活质量,本研究以黄壤、黄壤:有机肥=1:0.05为扦插基质,以0 mg/L、100 mg/L、200 mg/L为不同梯度的生根粉浓度,探索不同基质和生根粉浓度对西番莲扦插苗成活率、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基质条件下,以黄壤:有机肥=1:0.05配比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93%,生物学特性(主根长、主根数、侧根长、侧根数、侧茎长、叶长、叶宽和叶片数)和生物量(植株重、根重、茎重、叶重)均较黄壤表现好;在不同生根粉浓度梯度下,则表现为200 mg/L >100 mg/L >0 mg/L。说明西番莲扦插繁殖以黄壤:有机肥=1:0.05作为基质,以200mg/L的生根粉浓度处理扦插穗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17.
郁金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是花海最常用的植物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文综述了郁金香的起源、分类和我国分布的重要种质资源,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多种手段进行郁金香育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郁金香资源的利用与育种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优异的野生郁金香种质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解西番莲汁为原料,以麦芽糊精为助干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西番莲粉,研究麦芽糊精添加量、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和进料浓度对西番莲粉产率、VC含量和含水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西番莲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西番莲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麦芽糊精添加量60%(按照喷雾干燥前料液总固形物含量计算),进风温度170℃,进料流量9 mL/min,进料浓度30%,此条件下西番莲粉的产率50.47%,VC含量58.88 mg/100 g,含水率4.8%。制得的产品具有西番莲特有的果香,研究为西番莲的产品多样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西番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果西番莲的花蕾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剥取子房可快速有效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在MS+2,4-D2.0+KT2.0培养基中,愈伤细织诱导率为90%,在MS+2,4-D0.5中培养,愈伤组织增殖倍数为8.98。  相似文献   
20.
贻贝卵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作者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贻贝卵巢的超微结构,发现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似,均由一个大而圆或多边形的核,粗面内质网,球形线粒体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等构成。但随着卵黄发生,细胞的体积越来越大。卵母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微绒毛,它是卵膜的一部分及卵将成熟的标志。卵黄的形成是双源的,但以外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