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3篇
农学   43篇
  53篇
综合类   57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27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和使用,大大提高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和临床治疗的精确性,对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原理,回顾了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背景,并将目前单克隆抗体在水产上各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对该项技术在水生动物疾病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为了建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疫苗抗原含量的ELISA检测方法,制备了3株抗ISKNV主衣壳蛋白(MCP)的单克隆抗体,鉴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MCP纯化复性后,连续3次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过克隆、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ISKNV MC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F1、3D9和5B4,均为Ig G1亚型。间接ELISA实验表明,3株单抗可特异性识别ISKNV,与鳜弹状病毒、大鲵虹彩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将5F1株免疫小鼠后制备腹水,以重组MCP和ISKNV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为检测抗原,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400。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5F1能够与ISKNV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初步确定5F1单抗株制备的腹水用于IFA的使用浓度为1∶200、Western Blotting的使用浓度为1∶1000。结果证实,成功制备了抗ISKNV MCP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ISKNV病毒粒子和MCP蛋白,为建立ISKNV疫苗抗原含量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程顺峰 《水产学报》2006,30(4):544-548
以牙鲆淋巴囊肿病毒(LCDV)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而后将小鼠脾细胞与P3U1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囊肿组织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筛选杂交瘤细胞,阳性结果显示特异性块状荧光信号集中在囊肿细胞的细胞质边缘部分,且多个荧光信号相连呈现链圈状,有限稀释 法克隆阳性杂交瘤细胞,三次克隆后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LCDV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1A8、1D7、2B6、2D11)。应用Western-blotting法分析单抗识别蛋白的分子量,结果显示,单抗1D7 和2B6均能特异性结合一条分子量116 kD病毒多肽;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定位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结果发现胶体金颗粒集中吸附在病毒粒子衣壳周围,且背景清洁,无散在的金颗粒或其他污染物。实验结果说明分子量约为116 kD的蛋白多肽为LCDV病毒衣壳蛋白,且具有线性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84.
抗A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禽流感H9亚型病毒(AIV-H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以研制抗禽流感病毒(AIV)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了5株特异性抗A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IV-NP-2C3、AIV-NP-6A5、AIV-NP-3H9、AIV-NP-7B4、AIV-NP-2H4。这5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所有试验的AIV-H9病毒反应,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仅识别60 ku的蛋白抗原,而不与新城疫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反应。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以这些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方法可迅速检测出禽流感病毒,这些单克隆抗体在禽流感的预防监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导致的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拟制备并鉴定针对SARS-CoV-2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的单克隆抗体,为SARS-CoV-2新型快速...  相似文献   
86.
为了制备牛初乳免疫球蛋白IgG单克隆抗体,试验利用标准IgG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6周龄Balb/c雌性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采用有限稀释法,经过3次克隆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IgG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7和D9,并进行了亚类鉴定.结果表明:该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抗体效价抗体...  相似文献   
87.
刘昌良 《兽医导刊》2013,(Z1):45-47
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病毒性肠炎、传染性肠炎,它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的接触性、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在我国,梁士哲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类似犬细小病毒感染性肠炎,1983年证实有本病的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军警犬、导盲犬和宠物犬饲养量的大幅增加,犬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88.
繁殖与推广植物检疫签准的无毒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是防止病毒传播、控制水果、蔬菜和观赏作物的许多严重病毒病害的根本方法。几十年来,植物病毒学家已经用免疫化学技术来探测和分类植物病毒。自从1977年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于物植病毒的检测以来,血清学测定方法在植物检定中已广为应用。高质量抗血清的需求大增。在许多检定程序中血清学测定显得日趋重要。为提高血清学方法的灵敏度,血清的质量必须改进,避免非专化性反应出现。在植物病毒提纯过程中,某些植物材料总是附随于病毒,也作为抗原而刺激产生其专化性抗体反应。血清学测试越有效,每次测试需要的抗体量越少,寄主抗体的低含量也就显得越重要。许多在凝胶双扩散测试中能用的血清,除非先用健康植物汁液交互吸收过,否则不适合于做ELISA反应;某些情况下,即使是吸附收过的抗血清在ELISA反应中仍不能用。三十多种植物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s)已能制备了,在植物病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MCAs都有许多大用途。现在许多MCAs已应用于病毒检测和病毒间相互关系的研究。MCAs在研究根本性问题上也是有用的:如病毒怎样装配?为何病毒感染某种植物而不感染其它种植物?病毒怎样克服那结合到农作物中的抗性?在植物体中病毒是怎样运动的?在阐述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复杂生化反应时MCAs也是有用的。本文将集中谈谈用MCAs检测病毒和未来几十年病毒检测中MCAs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9.
在常规ELISA间接法的基础上,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感染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棉铃虫幼虫体内病毒粒子。3龄幼虫饲喂表层涂有HaNPV人工饲料后9小时,即可在幼虫抽提液中检出病毒粒子抗原,而典型病虫显症需5~6天后才出现。因此本法是一种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检测昆虫杆状病毒的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结合ELISA试验分别检测来自江苏和山东不同地区棉田自然死亡的棉铃虫幼虫,表明在江苏和山东不同棉区均可检测到HaNPV病毒粒子,但地区间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检出频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