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林业   82篇
农学   431篇
基础科学   83篇
  102篇
综合类   1995篇
农作物   58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3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高感列当的食用向日葵品种“SH36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期、磷肥施用量和化学除草剂对向日葵列当寄生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列当寄生程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月14日和6月21日播种,向日葵列当寄生数量明显减少,适时晚播可以减轻向日葵列当的危害;磷肥施用量为337.5 kg/hm2时...  相似文献   
992.
临河区油用向日葵肥料肥效试验及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007年在油用向日葵上做的“3415”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含量各不相同,并且要有一个合适的养分配比和合理的施肥数量,只有通过肥料效应函数试验,才能克服施肥的盲目性,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施肥目的。  相似文献   
993.
向日葵锈病属全球性病害,世界各地普遍发生,是影响向日葵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1.为害症状向日葵锈病主要为害向日葵植株地上部分的各个器官,特别是叶片受害最重。在向日葵的各生育期均可受害,其寄主植  相似文献   
994.
为探明微润灌溉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变化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以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向日葵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2种微润带埋设深度分别是20 cm(T1~T4),10 cm (T5~T8),4种灌溉定额(充分灌溉:T1,T5;轻度缺水:T2,T6;中度缺水:T3,T7;重度缺水:T4,T8)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微润带埋设深度与灌溉定额对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向日葵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润带埋深相同,灌溉定额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土壤盐分越低。微润带埋深是影响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因素。灌溉定额相同,与微润带埋深为10 cm的处理相比,埋深为20 cm的处理在20-30 cm内土壤含水率更大,在10-60 cm内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较小,且含盐量显著降低。微润带埋深20 cm条件下,充分灌溉有利于抑制向日葵根区土壤盐分累积。在2015年向日葵成熟收获后,T1处理0-60 cm土层内土壤相对积盐率为9.3%,比T2,T5处理降低53.3%,45.9%。而2016年向日葵成熟收获后,0-60 cm土层内土壤呈现脱盐现象且相对脱盐量随着灌溉定额减少而减少,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在相同埋深下,产量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多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微润带埋深为20 cm与10 cm各对应处理(T1与T5对应,依次类推)产量相比具有增加趋势,且差异显著。综合来看,埋深为20 cm时,充分灌溉的处理,在0-60 cm土层内土壤积盐率最小为9.3%,并且作物产量最高,WUE较高。推荐河套地区种植向日葵农田的微润带布置埋深为20 cm,进行充分灌水的应用模式,并进行秋浇将土壤表层盐分淋洗。该研究为微润灌溉在盐渍化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甘肃陇南地区是小麦条锈菌最主要和最大的越夏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该地区的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探索其分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采用TP-M13-SSR 荧光标记技术,对甘肃省陇南地区8个种群409个小麦条锈菌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5,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为1.43,Nei's (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Shannon 信息指数(I)为0.41。武都、文县和秦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徽县、成县和西和种群相对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2.5%,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7.5%。地区间的基因流Nm =1.83。【结论】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丰富,但地区之间有一定的差异;群体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不同地区间存在基因的交流和病原菌的移动。  相似文献   
996.
松杨栅锈菌两菌群RAPD特异序列的标记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RAPD分析结果,对松杨栅锈菌西部和北方两大地理相关菌群RAPD扩增特异性DNA片段进行SCAR标记转换。【方法】经pGEM-T载体克隆和测序、Seqman整合后,用Primerselct分别设计了两地理菌群的简并引物对(西部菌群简并引物对PNW0118-382-F:GAATCGGCCACAAAACTATC,PNW0118-382-R:GAATCGGCCATGACTTGAGC,北方菌群简并引物对PNW0118-400-F:GAATCGGCCACAAAACTATC,PNW0118-400-R:GAATCGGCCATGACTTGAGCTGC)。【结果】经PCR条件优化成功获得两大地理菌群的SCAR标记。西部菌群SCAR标记为382 bp,北方菌群的SCAR标记为400 bp。【结论】两对引物可用于松杨栅锈菌地理菌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7.
向日葵螟性诱剂的不同诱捕器田间诱捕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两种不同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诱捕器的谤捕效果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t=4.3994,p=0.0003,p<0.01),水盆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桶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的差减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的差减文库,分离条锈菌侵染小麦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小麦品种水源11和条锈菌相应毒性小种CY31号为材料,构建条锈菌侵染阶段的SSH-cDNA文库,挑选250个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聚类后得到149条非冗余EST(unigene)。经Blast X比对和功能分类分析,其中50条unigene(33.6%)未找到同源性匹配,25条(16.8%)与未知功能蛋白同源性较高;其余74条功能已知的unigene中,与初级代谢、能量相关的基因分别有13条和10个,占8.7%和6.7%,感病及防御相关的基因有6个约占4.0%;此外,获得两个与病原菌有较高同源性的基因。随后,进一步利用RT-PCR对6个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的差减文库,分离出一部分与小麦条锈病发病相关的基因,可用于进一步研究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特异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9.
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对 13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条锈菌系的反应,采用基因推导方法,分析 52个重要小麦品种(系)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在已知的 19个抗条锈基因中,Yr1、Yr2、Yr6、Yr7、Yr8、Yr9、Yr11、Yr12、Yr17、Yr18、Yr24和Avocet12个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分布在 28个小麦品种 (系 )中;携带Yr11基因的小麦品种最多,有 17个,携带Yr2、Yr6和Yr17基因的小麦品种各有 15个;抗源品种 92R137、92R149等可抵抗包括当前流行小种在内的所有供试条锈菌系,正在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如陕 160、济南 17、烟 188、烟 361等感染所有的菌系,由此推导它们不含任何已知抗条锈基因。培育和推广具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新品种迫在眉睫。该文还讨论了基因推导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省常规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已知毒性基因的26个不同毒性谱小麦条锈菌的反应,结合系谱分析,研究了四川省32个常规小麦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在已知的抗条锈基因中,Yr2所占比例最大,至少存在于川麦29等7个品种中,Yr9次之,存在于绵农5号等4个品种中,个别品种则具有YrA、Yr Sel或Yr 15,还有些品种可能具有未知的抗条锈基因或基因组合,但没有一个品种能够抵抗所有供试的26个条锈菌菌系,培育和推广具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新品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