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沙芥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确定5种组合对沙芥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显示:MS+6-BA0.5mg/L+NAA0.1mg/L+3.0%蔗糖+0.5%琼脂(pH值5.8)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以MS+6-BA0.5mg/L+NAA2mg/L+3.0%蔗糖+0.5%琼脂(pH值5.8)作为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较理想。  相似文献   
2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504-1507
沙芥为原料,以复水率、冻干速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沙芥冻干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冻干沙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预冻温度-16℃,预冻时间3 h,干燥升华温度50℃,干燥解析温度65℃。并就沙芥在真空冷冻干燥、自然阴干、热风干燥等不同工艺下获得的脱水沙芥产品进行了感官品质比较。结果表明,感官品质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自然阴干。  相似文献   
23.
沙芥是沙区先锋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省等地,由于沙芥作为一种野菜,没有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轻,且营养价值高,倍受人们亲睐,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对沙芥的特征、特性、营养和栽培技术的探讨,以及及经济和生态学价值的介绍,旨在为沙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沙芥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芥的开发利用赵菊英孙红兵(阿盟林研所巴彦浩特750306)沙芥(Pugioniumcornutum),为十字花科植物,生于草原地带沙地、荒漠或半荒漠地带的流动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落沙坡脚、平坦沙地和半固定沙地,为沙区先锋植物。我国分布于宁夏、甘肃、...  相似文献   
25.
 以沙芥种子(含水量4.5%)和斧形沙芥种子(含水量4.3%)为材料,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其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在50、35 和20 ℃条件下密闭贮藏1年,研究温度对种子活力及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种子老化及贮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在50、35和20 ℃下贮藏1年,其贮藏最佳含水量范围随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变宽,沙芥种子由4.5% ~ 3.1%变为4.5% ~ 2.2%,而斧形沙芥则从4.3% ~ 2.2%变为4.3% ~ 1.3%;种子活力的劣变先于发芽率的降低,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贮藏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初始含水量(对照)种子的萌发、活力和生物膜完整性保持最好,斧形沙芥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和抗老化能力大于沙芥种子;贮藏过程加剧了种子的产生和MDA含量的积累,其中以35 ℃贮藏后积累最少;CAT、GPX、APX贮藏后活性保持良好且受贮藏温度的影响;本试验表明,贮藏的最佳条件为35 ℃,沙芥种子含水量为4.5%,斧形沙芥种子为4.3%。  相似文献   
26.
为了给沙芥种子的萌发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了沙芥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沙芥种子的种皮结构简单,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细胞的外壁木质化;播种至萌动露白前的子叶表皮分化出具有贮水功能的体积较大的泡状细胞镶嵌于表皮细胞间,露白至出苗前子叶表皮中的泡状细胞和叶肉组织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27.
荒漠植物沙芥苗期对不同浓度NaCl的适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5周龄沙芥幼苗对不同浓度NaCl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沙芥苗期对不同浓度的NaCl具有不同的适应机制。与对照相比,在5 mmol/L的低浓度NaCl下,沙芥叶的干重和含水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5%和35%(P<0.05),沙芥正是通过这种植株的快速生长和含水量的增加将进入体内过多的Na+稀释至毒害水平以下,以适应外界低浓度的NaCl。在50 mmol/L的中等浓度NaCl下,沙芥限制了K+、增强了Na+从根向叶的选择性运输,使叶中的Na+含量显著增加了8倍(P<0.05),沙芥最可能是将叶中积累的大量Na+区域化至液泡中来适应外界中等浓度的NaCl,该机制避免了Na+对叶细胞的伤害,使叶的渗透势显著降低了75%(P<0.05),让植株有效地抵御了盐分产生的渗透胁迫,维持了沙芥的正常生长。沙芥主要通过限制Na+、增强K+的选择性吸收和从根向叶的选择性运输来适应外界高浓度的NaCl。在200 mmol/L的高浓度NaCl下,该机制使沙芥叶中积累的K+较50 mmol/L的NaCl下显著增加了55%(P<0.05),使K+对渗透调节的贡献率也相应地从10.28%提高到了12.51%,K+一般积累于细胞质中,因此该机制有利于叶细胞质保持较低的Na+/K+、减缓Na+对叶的伤害,也有利于细胞质平衡来自胞内液泡和胞外高浓度NaCl产生的渗透压、减少叶的渗透伤害。尽管如此,在200 mmol/L的NaCl下,沙芥幼苗生长了7 d便使其叶的干重显著降低了51%(P<0.05),表明沙芥苗期的耐盐性有限。  相似文献   
28.
选用沙芥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植物激素、苗龄、外植体切取部位及放置方式对沙芥愈伤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苗龄为12d~16d的外植体最佳,形态学上的中、上端子叶和下胚轴平放在B5+6BA1.0 mg.L-1+NAA0.5 mg.L-1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较好。  相似文献   
29.
综述了沙芥属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形成发育及成熟、休眠与萌发、贮藏与寿命、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为沙芥属植物种子的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对斧翅沙芥种子内源物质进行分离和生物测定,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其内源抑制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斧翅沙芥休眠及非休眠种子浸提液对白菜和非休眠斧翅沙芥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抑制作用,且休眠种子浸提液的抑制大于非休眠种子;对斧翅沙芥种子浸提液初步分离得到各有机相,各有机相对斧翅沙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为乙酸乙酯相=甲醇相>乙醚相>水相>石油醚相,表明这些抑制物质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相与甲醇相中;对有机相分离鉴定发现,斧翅沙芥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制物主要以酯类、苯类、有机酸类、酚类、醚类和醇类等。研究认为,这些抑制物质的存在是斧翅沙芥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