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00篇
  251篇
综合类   917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在水稻花培后代中发现一种苗期叶片白化而成株转绿型突变体,将该突变性状转入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中育成白02S.本研究观察这一不育株系的叶色形态表现及育性稳定性,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该株系苗期叶片明显白化且表现稳定,一定叶龄后新出叶恢复正常绿色,成株生长与正常水稻无差别.白02S与正常叶植株杂交,F1表现正常绿色.研究认为该性状可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水稻杂交种子和不育系纯度的苗期快速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92.
通过4个品种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与分化,研究了稻曲病病原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稻曲病突变体的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各品种在细胞水平的抗性与田间的抗性相一致,因而可以以制备的稻曲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病突变体的筛选。对得到的抗性愈伤组织的抗性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继代后愈伤组织的抗性仍得到了保持并得到了分化植株。这说明毒素筛选体系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3.
甘蓝型油菜特长荚突变体的发现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油821”大田中,发现一株特长荚变异株。经多代鉴定,其长荚特性能稳定遗传,基本上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一变异株的后代被命名为“鄂油长荚”,最明显的特征是荚长、粒多、粒大,平均荚长达10cm以上,千粒重为5.5g左右,均接近普通油菜品种的2倍。每果粒数也明显增加。鄂油长荚这一优良资源的发现,为甘蓝型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又一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
用 射线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3世代中选育出短根突变体 RM1。现用回交的 RM1及原品种大力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 ,评价短根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回交的RMI根长、根数和根干重约为大力的 4 0 % ,14 0 %和 6 0 % ;株粒重及株高约为大力的 5 0 %及 90 %。短根形态对经济产量的影响大于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低温胁迫筛选苜蓿抗寒突变体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准格尔苜蓿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进行低温筛选,获得抗寒性突变体,并用生理生化方法对突变的愈伤组织体细胞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为抗寒育种提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96.
以改造合成的5个Bt基因(crylC*、cry2A*、crylAb、crylAc和fry9C*)为材料,利用DNA shuff-ling的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构建1个含有1 000个重组基因克隆的大肠杆菌表达库;通过诱导表达重组蛋白.ELISA方法测定蛋白表达量,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试验昆...  相似文献   
97.
在胰岛素定点突变体合成中,对不对称PCR反应中突变位点的引物和末端引物的比例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CR反应5′末端引物与突变引物的配比为50:1~100:1;第2轮PCR反应退火温度在65~70℃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8.
培矮64S叶色标记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两系制种屡屡出现问题,叶色突变作为提高种子纯度,降低制种风险的有效途径,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大力开展了叶色突变体的筛选工作。培矮64S在两系不育系中居支配地位,其配制的组合在我国水稻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解决培矮64S的制种风险现已成为发展两系杂交稻的核心问题。本文对叶色突变在杂交水稻特别是在培矮64S上应用研究的一些成果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
 利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和吲哚乙酸分别涂抹板栗短雄花序,结果显示仅赤霉素能够抑制短雄花序顶端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短雄花序的伸长生长。通过RT-PCR扩增方法,从板栗短雄花序芽变和正常雄花序cDNA中克隆出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部分序列。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为786 bp,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杨毛果GID1氨基酸序列有91%的同源性,与陆地棉、蓖麻GID1均有85%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经氨基酸序列功能分析,推测该GID1序列是板栗有编码功能的赤霉素受体基因,命名为CmGID1(GenBank登录号为HQ65123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从花序萌发至花药萌发前期,除其中一个时期(5月23日)外,芽变短雄花序CmGID1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雄花序;在花序的快速生长期,芽变短雄花序CmGID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雄花序(P < 0.01);且赤霉素处理后恢复生长的短雄花序CmGID1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综合试验结果,初步揭示了该短雄花序为一个赤霉素缺陷型突变体。  相似文献   
100.
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的T细胞在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这两类功能细胞将细胞质中的微孔形成蛋白即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蛋白酶释放到临近杀伤性细胞与靶细胞膜的缝隙中从而杀死靶细胞。穿孔素是一种67kD的多结构域蛋白,通过低聚化形成微孔将前凋亡颗粒酶输送到靶细胞溶质中。目前发现的穿孔素有50多种突变体,这些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