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5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9篇
  134篇
综合类   52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41.
对7个不同熟期的紫云英品种进行鲜菜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大桥种、 闽紫1号和闽紫8号均具有较高的鲜菜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闽紫8号和闽紫1号早发性好,有利于提早上市,宁波大桥种鲜菜产量最高,可达到40 169 kg·hm-2。这3个品种在保证营养价值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作为菜用紫云英品种在浙江省种植。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通过研究在稻田系统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不同化学氮肥用量对水稻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此明确在水稻生产上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化学氮肥适宜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氮肥处理水稻的产量为7515 kg/hm2,与对照(不施氮)处理相比,水稻增产45.9%。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化学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其中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20%化学的氮肥处理后,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高于其他处理,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通过对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知,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20%化学的氮肥处理产值和纯收入最大,与单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收益结果,紫云英替代一定量化学氮肥较单施化肥处理水稻不减产,其中以替代20%的化学氮肥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3.
试验设置不施肥(CK)、传统化肥(100%CF)、紫云英配施100%传统化肥(GM+100%CF)、紫云英配施80%传统化肥(GM+80%CF)、紫云英配施60%传统化肥(GM+60%CF)、紫云英配施40%传统化肥(GM+40%CF)等6个处理,探讨紫云英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与100%CF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胡敏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2)胡敏素有机碳含量最高,为6.1~9.2g/kg,占土壤总有机碳的46.5%~70.4%;富里酸有机碳含量次之,为2.0~5.0g/kg,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5.2%~38.3%;胡敏酸有机碳含量最低.(3)紫云英配施化肥提升了胡敏酸和富里酸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因此,建议在豫南地区水稻田利用紫云英配施化肥提升土壤质量和肥力.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王慧  程文龙  卜容燕  韩上  李敏  唐杉  赵婧  武际 《土壤通报》2022,53(3):682-689
  目的  通过分析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水稻秸秆对轻度铜污染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以及铜的有效性和各形态的影响,为紫云英、水稻秸秆腐解还田治理轻度铜污染的稻田土壤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有机物料(CK)、添加水稻秸秆(R)、紫云英(G)、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质量比3∶1(R3G1)、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质量比1∶1(R1G1)。  结果  添加紫云英和水稻秸秆,显著提高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添加紫云英(G)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比添加水稻(R)处理分别提高了26.92%和11.46%。添加紫云英(G)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氮(P < 0.05),分别比R3G1和R1G1处理增加8.40%和20.47%。添加水稻秸秆和紫云英(R3G1)处理有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P < 0.05),分别比单独添加水稻秸秆(R)和紫云英(G)处理增加32.81%和15.94%(P < 0.05)。无论添加紫云英、水稻秸秆以及二者共同添加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铜含量,R3G1和R1G1处理土壤有效态Cu含量显著低于单独添加紫云英(G)和水稻秸秆(R)处理(P < 0.05)。添加有机物料(紫云英、水稻秸秆)均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铜含量显著降低15.45% ~ 23.19%,使土壤残渣态铜含量提高6.08% ~ 11.39%;R3G1处理土壤残渣态铜含量最高,显著高于G和R1G1处理(P < 0.05)。通过冗余分析认为可溶性有机磷和可溶性有机氮与铜有效性和弱酸提取态呈负相关关系,对铜有效性和形态的解释量分别达到61.5%和23.3%。  结论  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单独和混合添加到土壤均有助于提高主要土壤养分含量,同时也均能降低土壤有效铜含量,提高铜的稳定性,其中添加水稻秸秆与紫云英质量比为3∶1对铜的稳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冬种紫云英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CH4)产生、排放的影响,探究冬种紫云英的节肥效应和CH4减排机制。  【方法】  田间试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高桥试验基地进行,种植制度为单季超级稻‘晶两优华占’。田间试验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CK)和5个等氮磷钾养分施肥处理:单施化肥(CF)、化肥+水稻秸秆全量还田(S)、化肥+紫云英全量还田(M)、化肥+秸秆和紫云英全量还田(MS)、化肥+秸秆和紫云英全量还田+熟石灰(MSC)。在水稻分蘖初期(2021年6月21日),采用密闭式静态暗箱监测稻田CH4排放通量,通过底座侧面的接口采集田面水溶存CH4,同时每个小区按“S”形随机取0—20 cm土层土壤样品,一份用于测定理化性质,一份用于室内甲烷产生潜力和甲烷氧化潜力培养试验。  【结果】  1)田间试验中,供试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5.70~26.65 mg/(m2·h),虽然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施肥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均高于CK,S、MS、MSC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又高于CF处理,在施肥处理中以M处理的CH4排放通量最低。与S处理相比,M处理减少了13.78%的化肥氮量,折合尿素24.46 kg/hm2,CH4排放通量降低了12.50%。供试稻田田面水溶存CH4浓度范围为70.02~163.58 mg/kg,以MSC处理最高,其田面水溶存CH4浓度比其他处理平均提高了30.68%。2)室内培养试验中,M处理的SOM和总碳含量分别比S处理提高了7.60%和7.55%,DOC含量降低25.99%。M处理的CH4产生潜力和CH4氧化潜力均最低,分别比其他5个处理平均降低61.04%和7.56%,比S处理降低83.16%和5.36%。M处理的乙酸发酵产CH4途径比例比其它5个处理平均降低52.52%,比S处理降低53.49%。  【结论】  冬种并翻压紫云英可替代部分化肥投入,不仅减少了水稻生育早期土壤中的有效态氮,还减少了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因而比秸秆还田更有效地促进稻田增碳和减少CH4排放。紫云英全量还田处理主要抑制了乙酸型产甲烷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粒径团聚体中铁锰形态的影响,以揭示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机制。  【方法】  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荆州进行,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设置不施氮肥(CK)、紫云英种植还田(MV)、60%氮肥(N60%)、100%氮肥(N100%)、紫云英种植还田+60%氮肥(MV+N60%)、紫云英种植还田+100%氮肥(MV+N100%) 6个处理。于2019年,采样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各粒径团聚体中不同形态的铁锰含量。  【结果】  施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以MV+N60%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比CK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49.8%,微团聚体含量减少了71.0%,有效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大团聚体中各形态铁锰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在>5 mm团聚体中,除游离锰外其余形态的铁锰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MWD)或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相关(r=0.474~0.704),游离铁和非晶质铁与MWD和GM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游离铁和非晶质铁是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有利于游离铁和非晶质铁在大团聚体中的富集,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进而改变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8.
种植翻压紫云英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年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的定位试验稻田为平台,研究了紫云英-单季水稻种植体系下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大颗粒团聚体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在4个处理中,翻压紫云英+施用化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含量均最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比例高达38.5%。  相似文献   
49.
<正>近年来,葡萄种植在连城县发展较快,面积逐年扩大,种植葡萄经济效益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8250亩。葡萄主要在水田种植,主要土  相似文献   
50.
毛 苕 子毛苕子耐寒力较强,也耐旱。生长后期植株上部直立,下部常卧地倒伏。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沙质土壤,不宜潮湿或低洼积水土壤。适宜土壤PH5-85,红壤与含盐025%的盐碱土上,均可正常生长。栽培技术:春秋播均可,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每亩播种量3~4公斤。毛苕子新鲜种子出苗率仅40%~60%,用“二开一凉”温水浸泡24小时,可提高发芽率和提高出苗2-4天。撒播、条播、点播均可。条播或点播较好。条播行距20-30cm,点播穴距25cm左右。播深4—5厘米。播种前应多施基肥和磷肥,返青后可追施草木灰或磷肥1—2次,施磷肥的增产显著。春季多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