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88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31篇
  57篇
综合类   1293篇
农作物   439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南芒果发展的前景和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海南芒果市场前景和竞争力,指出海南芒果产业的优势、市场定位、发展思路、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52.
芒果是热带、亚热带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芒果采收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果实采后生理代谢旺盛、采收难度大,采后运输、贮藏过程中易遭受真菌的侵染,成为限制芒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防治芒果采后真菌性病害,国内外学者对芒果采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对炭疽病、蒂腐病和曲霉病3种芒果采后主要真菌性病害的症状、危害、病原菌和发生条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芒果采后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并对芒果采后病害防治方法进行了展望,为芒果采后真菌性病害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农药残留现状,并做了人群的膳食风险评估,旨在为芒果农产品的农业主管部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在右江河谷产区采集99份芒果样品,对样品中107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并运用点评估方法对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芒果的检出农药类型上,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主,检出率高达61.61%;累计检出20种农药残留,样品检出率为80.80%,其中吡唑醚菌酯检出率最高,达到46.46%;按照GB 2763-2021判定,超标数量达到14份,占总样品数量的14.14%,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两种农药超标;检出农药对成人和儿童的慢性膳食摄入%ADI在0.00 -2.43 %之间,其中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对儿童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分别为101.82%、136.16 %,所有检出农药对成人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均小于100 %。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多农药组分残留情况明显,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需要重点监测关注;儿童对芒果中摄入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有一定的暴露风险,成人对芒果中检出的所有农药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54.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55.
以10年生贵妃芒果树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5g/L、1.0g/L、2.0g/L、3.0g/L)赤霉素(GA3)处理果树对采后芒果果实色泽变化的影响。于果树的盛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三次进行GA3喷洒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果皮色度a*值均具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抑制a*值增大的效果越显著;赤霉素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皮叶绿素(Chl)的降解,降低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合成;高浓度赤霉素对叶绿素酶(Chlase)、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增加、5-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活性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综上表明:采前GA3处理可以抑制采后贵妃芒果果皮色泽的转变, 浓度越高对果皮转色的抑制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56.
为了更好地区别贵妃芒和台牙芒这2个芒果品种,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和抗病虫性状等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贵妃芒和台牙芒枝梢长度和粗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叶形指数、叶片侧脉间距、叶柄长度、果顶、皮孔密度、皮孔大小、皮孔与果皮间的颜色对比、皮孔造成的果皮表面粗糙、果皮厚度、松香味、果核质量和侧径共16个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将其作为鉴定识别性状。2个品种的多项性状表现较为接近,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且果实品质优等特性,需注意台牙芒经产期调节栽培后产生的无胚果,皮孔较密且呈微裂状造成果皮表面粗糙,须采取果实套袋措施解决。本研究不仅为贵妃芒和台牙芒2个芒果品种的鉴定识别提供方法,还可以对芒果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在海南芒果果实上发现了一种由炭疽病菌引起的芒果红点病,导致芒果的经济价值下降。本实验通过菌种的分离与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引起芒果红点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回接后,芒果果皮上出现凸起的褐色或黑色坏死斑点,周围有红色或暗红色晕圈,这与田间自然发病果实的症状一致;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后,芒果红点病原菌菌落呈圆形,灰色,气生菌丝绒毛状,后期产生橘红色孢子堆;病原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与已有的芒果炭疽菌rDNA-ITS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芒果红点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58.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芒果产量和商品质量, 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芒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分布与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病原及其遗传多样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为筛选对芒果胶孢炭疽病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复配增效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对其室内抑菌效果及不同复配比例间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559 mg/L、0.0558 mg/L。采用Wadley法,将二者进行复配,获得6个增效配比,其中以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配比为2:8的增效系数最大(6.564)、EC50值最小(0.0085 mg/L),除此之外,在1:9、4:6、5:5、8:2、9:1这几种质量比下均表现出较明显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5.524、3.158、1.914、2.204、2.304,对药剂的复配增效使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越南芒果的第一大出口国是中国,主要以边境贸易的形式从广西凭祥的浦寨口岸入境。2018年4月,研究团队在凭祥与芒果批发商、零售商、卡车司机、贸易代理商等贸易链条上的相关主体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表明,越南芒果品质优异,上市高峰期与海南芒果重合,市场定价略低于海南芒果,大约占据1/3左右的中国市场份额,对中国的芒果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据估算,越南芒果出口中国的边境贸易量在15万吨左右,大约是官方统计数据的2倍。因此,中国芒果产业应提高芒果品质,打造本土品牌,稳定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