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篇
  48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00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温度逆境胁迫可以诱导热激蛋白的表达,而热激处理能够减轻果实冷害。为了探讨温度逆境对香蕉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辨析香蕉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与果实冷害的关系,采用同源序列法分离了香蕉果皮HSP70基因序列-根据已经报道的HSP70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香蕉果皮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香蕉的HSP70 cDNA,Northern杂交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得到2个序列不同的HSP70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Ma-HSP70-1和Ma-HSP70-2,Ma-HSP70-1和Ma-HSP70-2之间的碱基同源性为86.9%,氨基酸同源性为97.1%。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38℃短期热激处理诱导了Ma-HSP70-2基因的表达,低温冷藏能使2个基因的表达增强。并初步认为Ma-HSP70可能与香蕉果实耐冷性有关。  相似文献   
32.
香蕉果实采后抑制差减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five hybridization,SSH),是抑制PCR与差减杂交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其优点是在差减杂交过程中使不同丰度cDNA的拷贝数差异趋于均衡,因此不同丰度的差异表达基因都能得到有效克隆,能有效分离低丰度的差异表达基因,避免了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中高丰度基因重复测序的缺点。因此SSH技术被应用于植物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到许多基因的表达。为了研究香蕉果实采后与采前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我们首次采用抑制缩减文库的方法,以分离香蕉果实在采后表达的基因。以采后0h的香蕉果实cDNA为驱动子,对香蕉果实采后48h果实cDNA为待测子,进行抑制缩减杂交,抑制缩减杂交产物与pGEM—TEasy Vecter连接,转化E.coli DH5α,构建了抑制缩减文库。该文库共包含312个克隆,采用PCR方法对文库进行了重组子的鉴定,共有302个重组子。该文库的构建成功为深入研究香蕉果实采后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为研究香蕉果实采后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以椰糠、砖红壤、有机肥和河沙作为基质材料,用正交法设定出16种配方,对巴西香蕉组培苗进行营养杯栽培试验,通过测试分析基质理化性状、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生长指标,确定出最佳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椰糠与砖红壤是影响基质理化性状、植株生长与大中量养分积累的主要因素,砖红壤是影响微量元素锰、锌、镍、镉积累的主要因素,有机质是影响铜素积累的主要因素。椰糠混配处理显著改善了基质的pH值、容重等理化性状,促进了植株生长,增加了叶片养分积累。其中椰糠 ∶ 泥土 ∶ 有机肥 ∶ 河沙=4 ∶ 0 ∶ 0.05 ∶ 0.1  相似文献   
34.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信号转导中起到重要作用。以香蕉果实cDNA噬菌体文库为材料,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获得1个长度为1 689 bp的香蕉果实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编码563个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家族结构域。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香蕉基因组中不止有1个拷贝。构建了该基因的RNAi干扰载体,为该基因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5.
采用室内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对海洋细菌AiL3菌株防治香蕉枯萎病作用及对香蕉的促生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处理后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中的香蕉苗叶片数、株高、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AiL3菌株盆栽试验处理6个月后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100%,大田小区试验菌株处理8个月后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71%和46.32%.表明AiL3菌株对香蕉植株有一定的防病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36.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H4-3菌株是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中心从香蕉植株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初步判断其活性物质为大分子蛋白.采用硫酸铵沉淀方法提取H4-3菌株的抑菌蛋白,研究不同硫酸铵浓度对H4-3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的提高,H4-3菌株抑菌蛋白粗提液的抑菌活性逐步提高,其盐析后的上清液抑菌活性则逐步降低,70%饱和度的硫酸铵处理即可完全沉淀.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对各主要营养元素的吸附特点,本论文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四会大沙点及中山横档点七个有代表性的蕉园土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番禺南沙>四会大沙>中山横档>番禺东涌>高州沙田。(2)蕉园土壤对钾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中山横档>番禺南沙>番禺灵山>番禺东涌>博罗长宁>四会大沙>高州沙田。(3)蕉园土壤对硫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高州沙田>番禺灵山>番禺东涌>中山横档>博罗长宁>番禺南沙>四会大沙。(4)蕉园土壤对硼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四会大沙>番禺南沙>中山横档>高州沙田>番禺东涌。(5)番禺南沙和东涌点蕉园土壤对锰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番禺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铜的吸附强于番禺南沙点,但两者都非常弱;番禺南沙和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锌的吸附较强,番禺东涌点蕉园土壤则较弱。  相似文献   
38.
‘Goldfinger’, a tetraploid banana produced from the Fundación Hondureña de Investigación Agrícola (FHIA) breeding program, was released to the Australian industry in 1995. It was promoted as an apple-flavoured dessert banana with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race 1 and subtropical race 4, as well as resistance to black and yellow Sigatoka (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and M. musicola,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was initiated to provide agronomic information to the banana industry, which was under threat from Fusarium wilt, on a new cultivar which could replace ‘Williams’ (AAA, Cavendish subgroup) or ‘Lady Finger’ (AAB, Pome subgroup) in those areas affected by Fusarium wilt. Also few studies had reported on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etraploid hybrids, especially from subtropical areas, and therefore two field sites, one a steep-land farm and the other a level, more productive site, were selected for planting density and spatial arrangement treatments. The optimum density in terms of commercial produc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bunch weight, finger size, length of the production cycle, plant height and ease of management, was 1680 plants/ha on the steep-land site where plants were planted in single rows with 2.5 m × 2.5 m spacings. However on the level site a double-row triangular layout with inter-row distances of 4.5 m to allow vehicular access (1724 plants/ha) gave the best results. With this arrangement plants were in an alternate, triangular arrangement along a row and a spacing of 1.5 m between plants at the points of each triangle and between each block of triangles.  相似文献   
39.
利用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香蕉枯萎病抗性离体筛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春香  陈佳越  潘晓  王泽槐  陈厚彬 《果树学报》2008,25(5):686-690,F0003
以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ECS)为试材,进行抗枯萎病离体筛选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不同的γ射线(60Co)辐射剂量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的枯萎病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OC)为选择压力,研究FOC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离体抗性筛选。结果表明,ECS的植株再生能力与辐射剂量之间呈负相关,半致死剂量为70~80Gy。同样地,未经辐射处理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也随着FO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经辐射处理过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与CK相比成倍地增加;当FOC体积分数达到12%后,只有从经80Gy辐射后的ECS获得了再生植株。这表明ECS耐FOC的能力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0.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香蕉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1301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贡蕉(Musa A A Pisang Mas cv. Mas)品种的胚性悬浮细胞,通过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率,对转化初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处于对数期的胚性悬浮细胞和D600nm为0.2的菌液混合,在室温、8000r/min离心5min,然后在110r/min的旋转摇床上摇5min,在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上共培养8d,瞬时表达率达到最高值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