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6篇
  19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组织培养2~13周的丹参幼苗为材料,构建丹参cDNA文库并进行大规模EST序列分析,所得序列经NCBI的BLAST工具分析,克隆号为rsmsxl_014903.y1.scf序列与晚期胚胎丰富(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基因家族Ⅱ中的成员有较高的同源性。该序列全长864bp,包含1个长726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1个氨基酸,并含有ⅡLEA蛋白的特征序列,与NCBI注册的脱水素家族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本基因可能是一种新的脱水素基因,命名为DHN2,并在GenBank上进行了注册,序列号为:AY737725。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丹参根系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丹参根系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够促进丹参根系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其含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225,180,225 kg/hm2时,根的氮、磷、钾含量达到最高值;当施入N,P2O5和K2O分别为225,120,150 kg/hm2时,丹参根干质量、根长及根条数达到最高值,根的直径最适宜,此后随着磷钾肥施入量增加,根干质量及根长、根条数反而下降,根直径增加。所以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能够提高丹参根的养分含量、根干质量、根长、根数及根直径。  相似文献   
13.
黄瓜花叶病毒丹参株系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安国具有典型花叶症状的大田丹参叶片中分离到病毒病原 ,经过生物学接种、电镜观察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该离物与CMV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记为CMV DS)。从叶片中提取了该病毒的总RNA ,按照CMV外壳蛋白 (CP)基因前后保守区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特异引物 ,采用RT PCR法扩增了 780bp的全长CP基因的cDNA序列 ,将其克隆到pGEM T载体上 ,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重组克隆序列长为 778bp ,含 1个开放阅读框架 (ORF) ,长度为 65 7nt,编码 2 1 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国内外报道的CMV株系序列比较 ,CMV DS和亚组Ⅰ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3 3%~ 99 4%和95 9%~ 1 0 0 % ;而与亚组Ⅱ株系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为 78 4%~ 79 0 %和81 2 %~ 83 0 % ,表明CMV DS与CMV亚组Ⅰ的株系较亚组Ⅱ株系同源关系更密切 ,将其划归为CMV亚组IB中 ,这是首次在丹参上发现的CMV株系。  相似文献   
14.
丹参抗氧化成分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借助超声波萃取法,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DAD)为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丹参6种抗氧化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分离定量条件,并对这些成分在全株丹参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常温下的超声波萃取可避免热解作用给丹参酮类化合物带来的损失,布辅助的加热处理可使原儿茶醛获得较高的提取率,两种操作方法简单可行,6种化学成分在丹参不同部位及不同等级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异,丹参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根部皮层,而叶子中丹参素的含量却较为丰富,可为丹参品质鉴定和质量标准研究及该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理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与脱落酸对一串红种子休眠及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滤纸床发芽方法测定一串红种子发芽率.采用HPLC测定种子发育及贮藏过程中内源GA3和ABA含量,并观察外源GA3、ABA以及去掉种皮对种子休眠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采收的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发芽率不同,未完全成熟的二级种子最高,完全成熟的一级种子次之;随成熟度提高,种子中内源GA3含量逐渐下降.在室温或低温干燥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增加,3个月左右达到最大值;干种子内源GA3含量却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仅在后期有所上升;外源GA 3处理对新采收和贮藏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用明显,但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弱.去掉种皮,裸胚发芽率增加幅度很大.在种子发育及贮藏过程中均没测出ABA,外源ABA处理种子,种子发芽率没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丹参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其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方法]通过对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调查,并对根中有效成分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研究丹参生长发育及其不同时期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根与根茎鲜重、茎叶鲜重、主根长、主根径、株高、茎粗等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丹参根的有效成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高于营养生长期;丹参根中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呈“低、高、低”的特征,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得出了在丹参根药用成分最高时采收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对妊娠小白鼠宫内发育迟缓血液指标的影响.将60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速效救心丸组和复方丹参片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日粮,速效救心丸组用剂量为500mg·kg-1速效救心丸拌饲,复方丹参片组用剂量为500mg·kg-1复方丹参片拌饲.妊娠15d时颈静脉采血, CA-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速效救心丸组RBC、WBC、LYM、MON显著升高(P<0.05),复方丹参片组MON显著升高(P<0.05),WBC、LYM极显著升高(P<0.001).说明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对妊娠小白鼠血液细胞有明显升高作用,可在缓解妊娠母鼠IUGR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37-11537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间有显著差异,尤以9、10月份最高,4、5月份次之。[结论]在丹参的加工生产中应注意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串红的小孢子及雄配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一串红具有两个花药室,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腺型绒毡层。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型,大量的花粉粒在单核靠边期到二细胞花粉的过程中出现花粉粒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草药南丹参的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68项环境因子,分析南丹参在中国的分布信息。[结果]全国适合于南丹参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地,其高适生区面积依次为湖南省(319.44 km2)、江西省(251.39 km2)、浙江省(122.92 km2)、福建省(62.5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南丹参分布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丹参的野生资源利用及其他南丹参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