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5篇
  19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对花青素苷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和代谢产物的分析,系统地阐明‘金华美女’叶色变异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金华美女’为材料,‘贝拉大玫瑰’、杜鹃红山茶和红山茶为参照组,使用NCBI Primer Designing Tool设计山茶DFR、ANS、LAR、ANR和UFGT基因的荧光定量引物,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定这5个基因在叶片4个发育时期的表达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对应时期的多酚合成途径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表儿茶素),以及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的主要代谢产物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表明:(1)在4个时期中,红叶品种叶片中DFR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ANS、LAR、ANR和UFGT基因在4个时期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金华美女’类黄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表达水平上发生了改变;(2)‘金华美女’叶片中多酚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表儿茶素含量仅为0.04 0.21 mg·g-1,这说明在生理水平上,‘金华美女’叶片中多酚合成途径可能受阻;(3)‘金华美女’叶片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达1.2 1.4 mg·g-1,4个生长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金华美女’叶片具备持续合成花青素苷的能力。[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推断‘金华美女’叶色变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花青素还原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了抑制,降低了矢车菊素催化成表儿茶素的效率,使叶片类黄酮代谢途径中以多酚为主的合成方向转向花青素苷合成方向。  相似文献   
102.
以刺葡萄 2 个同质不同型的愈伤组织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因子对其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的影 响。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 DLR 细胞系具有高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能力,在培养至 45 d 时,其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 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 113.85 μg/g(FW)和 3 562.95 μg/g(FW);低温、高温、肉桂酸、壳聚糖、紫外线、黑暗 和 KT 等因子,对 DLR 细胞系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累积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其中,4 ℃低温处理下,DLR 细胞花青素 的积累效果最佳,比对照提高了 2.14 倍;壳聚糖处理下,原花青素积累效果最佳,是对照的 2.84 倍。刺葡萄 DLW 细 胞系不具有或极低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能力,处理因子调控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本研究的结论为进一步进行刺 葡萄细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花青素对大豆蛋白质二级结构影响的多重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多重光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光谱探究大豆分离蛋白和花青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探究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影响,从而得出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构象的影响,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其中,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在298、306、314 K时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3.343×104、4.507×104、5.525×104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17 8、0.954 6、0.938 1。热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花青素改变了芳香氨基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微环境,使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且同步荧光光谱显示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中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使其周围的疏水作用减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花青素引起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4.
以蓝莓酒糟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微波辅助提取蓝莓酒糟中花青素的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HPLC-ESI-MS方法对分离提纯的花青素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含量(体积分数)62%,柠檬酸含量1.25%,液固比601(V/m),微波功率420 W,微波提取时间83s。在最佳提取条件下,从1.0g蓝莓酒糟中提取到1.905±0.038mg花青素,首次提取率达86.87%。从供试的蓝莓酒糟,中共鉴定出9种花青素单体,其中主要的单体为锦葵色素3-O-半乳糖苷和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05.
酶法提取越桔果渣花色苷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酶法提取越桔果渣花色苷的酶解条件进行研究。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酶解时间、酶用量和固液比对越桔花色苷的影响;确定了酶解的最优条件为50℃、酶解液初始pH值为4.5、酶解时间为3h、酶用量为5.0mg/g果渣粉、固液比为1∶4;对酶法提取越桔果渣花色苷与传统乙醇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酶法提取工艺比传统乙醇浸提越桔果渣花色苷色价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06.
紫甘薯中的花青素色泽红紫、安全无毒,具有抗氧化、抗突变、保护肝脏、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作用,而且是一种天然的食用色素,可应用于许多行业。归纳了国内外相关紫甘薯花青素提取纯化的研究概况,总结了紫甘薯花青素提取纯化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紫甘薯花青素提取纯化技术的主要流程和食用安全利用价值。提出了当前紫甘薯花青素提取纯化技术需要深入开展的研究论题,并对紫薯花青素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套袋对山葡萄花色苷及相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权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4):255-258
为了研究套袋对山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为生产优质山葡萄提供理论指导。以‘双红’山葡萄为试验材料,应用HPLC技术,研究套袋对山葡萄花色苷及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使果实的滴定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含糖量降低,总花色苷含量无显著差异,花青素-3-葡萄糖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采收期提前解袋可使还原糖增加,总花色苷含量无显著差异,花青素-3-葡萄糖苷含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8.
以秋季红香椿芽为试材,测定其冷藏期间的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同时利用转录组数据对红香椿芽中花青素合成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红香椿芽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秋季红香椿芽在冷藏期间花青素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利用转录组共鉴定出9个与红香椿芽花青素相关的基因(TsPAL、TsC4H、TsCHS、TsCHI、TsF3H、TsF35’H’、TsDFR、TsANS和Ts3GT);秋季红香椿芽叶片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叶柄,且随着冷藏期的延长,红香椿芽花青素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在3 d时均升高;除TsPAL和TsC4H基因外,其他与红香椿芽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冷藏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叶柄中TsPAL、TsC4H和TsCH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相关,其余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9.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酚类物质合成的第一个酶,是催化苯丙烷类反应的第一酶。根据已经报道的PAL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3′RACE和5′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芒果果实PA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79.18 kD。对基因组扩增得到了2200 bp长度的片段分析发现,该基因未含有内含子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问荆、杉木、银杏等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芒果品种的PAL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红色的贵妃品种中表达量较高,而绿色的桂七品种中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刺柏属Juniperus彩色树叶色参数与色素变化规律。  方法  以欧洲刺柏‘金叶疏枝’Juniperus communis ‘Gold Cone’ (JC)和鹿角桧‘金叶’Juniperus×media ‘Pfitzeriana Aurea’ (JM) 2年生扦插苗为对象,测定不同季节叶色参数(L*、a*、b*)、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和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叶色参数和色素含量的回归方程。  结果  ①不同季节欧洲刺柏‘金叶疏枝’和鹿角桧‘金叶’的叶色参数变化趋势不同。‘金叶疏枝’的L*、b*值变化趋势相同,始终为正值,a*值秋冬季显著升高,由负变正;‘金叶’的L*值春夏显著上升,a*值波动幅度不明显,色相始终偏绿,b*值春夏显著上升,秋冬季无波动,色相始终偏黄;春夏秋季‘金叶疏枝’的L*、b*值显著高于‘金叶’。②‘金叶疏枝’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与L*、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金叶’的光合色素与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③逐步回归结果表明:a*值与b*值可以准确预估‘金叶疏枝’花色素苷相对含量的年变化和秋季变化,b*值和L*值可以准确预估‘金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年变化和夏季色素变化。  结论  2种刺柏属彩色树的叶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关系显著相关,不同树种不同时期存在差异;‘金叶疏枝’叶色观赏性整体好于‘金叶’。建立的叶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回归方程,可以实现以叶色参数精确预估叶片色素含量。图2表4参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