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将不同浓度DPI添加到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析DPI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SOD、POD、CAT、APX 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1.5μmol/L的DPI显著抑制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诱导,0~0.25μmol/L的DPI能减轻褐化,0.1μmol/L DPI抗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仅9.82%。0~0.25μmol/L的DPI处理后,尾叶桉APX活性随DPI浓度升高而升高,SOD、POD、CAT活性随DPI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添加0.10μmol/L DPI可提高保护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尾叶桉愈伤组织诱导。  相似文献   
32.
硒对藤茶抗氧化酶活性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硒对藤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置0、50、75、100、125、150、175 mg/L 7个质量浓度梯度,对盆栽藤茶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对藤茶含硒量、抗氧化酶活性、藤茶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施硒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藤茶叶片的含硒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施硒质量浓度在100~175 mg/L,藤茶含硒量无显著变化;硒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藤茶的GSH-Px活性,硒的质量浓度在125 mg/L时,酶活性最强;当硒质量浓度小于125 mg/L时,可以提高 APX、CAT的活性;硒对藤茶SOD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施硒质量浓度在75~125 mg/L,可以增加藤茶的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的含量,在125 mg/L硒处理时,黄酮含量最高,其他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在100 mg/L时最高.低质量浓度的硒能促进藤茶抗氧化酶活性及藤茶中有效成分的合成,最适施硒质量浓度为100 mg/L.  相似文献   
33.
离心对蒺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蒺藜苜蓿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检测了离心力、离心时间对不同基因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能促进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对A基因型花药的诱导作用更明显;不同离心力处理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1000×g,2 min的效果最好;离心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抗氧化酶的活性强弱有影响;随离心力的增大,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逐渐增强,其变化趋势与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反。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AST组、LPS组和虾青素预保护组(AST+LPS组)。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肝脏系数;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生物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抗氧化酶SOD、GSH-Px、CAT、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脏细胞形态和肝损伤程度。【结果】各组小鼠初始体质量均为18 g,末次称量与初始体质量相比增加9~11 g,但各组间体质量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LPS组相比,AST+LPS组小鼠肝脏系数(0.054)、血清MPO质量浓度(10.20 ng·m L~(–1))和肝组织中MDA质量摩尔浓度(2.83μmol·g~(–1))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酶SOD(512.14 U·mg~(–1))、GSH-Px(848.91 U·mg~(–1))和CAT(61.53 U·mg~(–1))活性显著提高(P0.05),抗氧化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同时肝脏损伤程度低,肝细胞形态完整,排列均匀。【结论】虾青素可保护小鼠肝细胞形态,提高肝脏抗氧化水平,调节肝组织中抗氧化酶mRNA的表达,从而缓解LPS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减轻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从坛紫菜中提取的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化合物对紫外线诱导产生的小鼠皮肤光老化作用的保护机制,实验采用乙醇热水提取法,提取坛紫菜中的MAAs,对其化合物的基本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通过观测小鼠造模部位皮肤的损伤情况,结合皮肤病理切片来评价坛紫菜MAAs对光老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并通过测定小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分析MAAs化合物对光老化皮肤的保护机制。结果显示,从坛紫菜中提取的类菌孢素氨基酸类化合物主要组分为Porphyra-334和Shinorine;紫菜MAAs可有效改善因紫外线诱导而产生的皮肤光老化的发生;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外涂给药组小鼠皮肤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及Hyp的含量显著性提高,MDA的含量显著降低;而灌胃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作用水平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紫菜MAAs对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于第12小时达到最大值,而GSH-PX和GST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Rab蛋白基因(Rab)和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Grim-1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crustin和酚氧化酶原基因(Pro PO)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倍和28.2倍,而GST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2~36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 TOR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基因的表达水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1(e IF4E1A)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e IF4E2)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6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倍和1.6倍,核糖体S6蛋白激酶基因(P70s6k)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研究目的】季节性淹水胁迫是滩地杨树造林的主要限制因子,建立可靠的指标体系对美洲黑杨无性系耐涝性进行评价意义重大;【方法】以美洲黑杨XL-75、XL-77、XL-90、I-69及苏柳J172为对象,分析了其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性状间相关性及其遗传变异;【结果】淹水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活性在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I-69杨在淹水胁迫下MDA含量较对照明显上升,XL-75、XL-77、XL-90、J-172在淹水初期MDA含量较对照略有下降,在后期出现回升的趋势;淹水15d时,5个参试材料SOD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胁迫程度加深,SOD活性表现为依次上升趋势,而POD变化则与SOD恰好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补偿机制;淹水30d以内时,5个参试材料ADH活性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淹水45d时,I-69杨ADH活性较对照下降56.9%,而XL-75、XL-77、XL-90、J172分别较对照提高970.4%、279.1%、555.2%和461.5%;【结论】不同处理下Chl、SOD、CAT相对值与总生物量相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广义遗传力在0.5967~0.7743之间,表明其受遗传控制程度较高,可做为不同无性系耐涝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8.
将10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硝基苯染毒组(26mg/kg、52mg/kg、105mg/kg)、花生油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各组试验小鼠进行处理后,于第30d检测小鼠血清和睾丸中SOD、GSH-Px、CAT的活性及MDA含量,并通过DNA Ladder条带和透射电镜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结果,染毒组血清及睾丸中SOD、GSH—Px、CAT的活性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低于溶剂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高于溶剂对照组,染毒组均显示DNA Ladder条带;电镜下细胞核皱缩,异染色质边聚,呈现典型凋亡现象。结果表明,硝基苯中毒能够诱使睾丸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睾丸细胞发生凋亡,抗氧化酶在睾丸细胞凋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以香蜂花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BA和不同因素(白糖、琼脂、甘露醇、多效唑)对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且测定试管苗在最佳培养基保存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g·L-1白糖+9g·L-1琼脂+10g·L-1甘露醇+7mg·L-1多效唑;同时发现最佳培养基与对照MS培养基中试管苗的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最佳培养基上的试管苗的酶活性要高于对照并且延迟了酶活性最高峰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中低强度火灾后云南松种子的可能萌发情况和火对种子的影响,在萌发前对其种子进行1、5 min与15 min的60、90℃与110℃高温处理,以常温(20℃左右)为对照,研究种子萌发率、种子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及萌发率与SOD、POD、CAT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0℃的1、5 min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存在热冲击效应;且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在110℃、15 min的高温处理后仍有36%±3%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与SOD、POD和 CAT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热冲击效应的产生与 SOD、POD、CAT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