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5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532篇
林业   295篇
农学   711篇
基础科学   239篇
  834篇
综合类   4451篇
农作物   2128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972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70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861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徐驰  曹茂 《农业考古》2020,(2):233-238
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省凤庆县又是滇红的诞生地,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种植历史,其混林茶园生态系统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其茶叶种植史和混林茶园生态系统进行梳理和研究,厘清凤庆县茶叶种植的历史发展脉络,挖掘凤庆混林茶园生态系统的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中华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历史茶文化尤其是历史典故,大多需要重新解读,只有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有针对性且有说服力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扩大其在世界范围的价值认同。基于此,本文以“以茶代酒”为例,将其置于茶和天下的语境下,在重温这一历史典故的基础上,从增加中华茶文化魅力,促进历史茶文化的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以茶代酒的当代价值或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体现,并根据全球化与茶文化传播的需要,从增强自信性、构建“同型性”、抢占先机性、设计备选性等方面,提出了如何通过以茶代酒,推动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实现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3.
散茶在日本称为“煎茶”,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生活美学角度探讨了日本人对散茶的感官审美、文人煎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饮茶促进和美的社会功能,展现了日本饮茶文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4.
翁贵凤 《农业工程》2020,10(2):50-54
为了探明紧压白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年份和花色的紧压白茶为原料,选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花色的紧压白茶中未测出致病菌,其中1个样品检出霉菌;农药残留符合GB2763-2016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重金属检测中,铅含量0.229~0.819 mg/kg,砷含量0.071~0.205 mgkg,镉含量0.006~0.036 mg/kg,铬含量0.111~6.522 mg/kg,铜含量9.892~23.399 mg/kg,铝含量126.717~668.417 mg/kg,汞含量0~0.024 mg/kg,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理化检测中,水分含量4.6%~10.5%,灰分含量4.6%~5.7%,水浸出物含量30.2%~40.1%,茶梗含量0.8%~4.5%。由此可得出结论:紧压白茶的品质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45.
研究建立了普洱茶中9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分子量相近原则选择45Sc、73Ge、115In、209Bi之一作为内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普洱茶中铅、砷、镉、铬、锰、铜、锌、镍、硒的含量。检出限为0.0034~0.3100 mg/kg;在1.0~50.0 ng/m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1~1.0000;0.5、2.0、4.0 mg/kg 3个加标质量分数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0.3%~107.9%之间,RSD均小于5%。该方法基质干扰小、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性和定量准确可靠,能满足普洱茶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测定需求,可用于普洱茶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广西动物源性产品中磺胺二甲嘧啶(SM2)残留情况,本研究采用磺胺二甲嘧啶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SM2-CLEIA)对2013-2017年采集的4 637份动物源性产品进行检测,共检出超标样品122份,涉及鲜乳、猪肉、水产品和猪尿,其中超标猪尿92份,SM2含量100.51~860.44 μg/kg,猪尿中抗生素残留会污染水体、土壤,再通过动植物的富集作用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应引起重视;而本次受检的水牛奶、鸡肝脏、鸭肝脏、鸭肉均合格。所有受检样品超标率逐年下降,同时规模化养殖场样品合格率高于农村散养户、超市高于农贸市场。不同年份超标样品含量以2014年最高。采用食品安全指数(IFS)对广西动物源性食品中SM2残留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均远小于1,说明在广西地区,现有的SM2残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较低。  相似文献   
47.
程坚  李婷婷  娄鹏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69-71,160
将中国和欧盟动物源性产品中药物残留标准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TBT/SPS预警数据库,找出二者差异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滇红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气质联用(GC-MS)检测分析,比较了非极性色谱柱HP-5MS和极性色谱柱CP-Wax对红茶香气成分分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对红茶香气成分的分离效果均表现良好,但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红茶中不同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时,应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相似文献   
49.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liver-protectiv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probiotics (CHCP) on acute liver injury layers.One hundred and eight 1 day old hen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with 3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and 9 layers per replicate in trial 1.The layers in model groups Ⅰ to Ⅲ were gavaged with 10% (V/V) soybean oil solu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 (SCCl4) according to 1,2 and 4 mL/(kg·BW) at 14,28 and 35 d,respectively.The layer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avaged with 2 mL/(kg·BW) soybean oil.In trial 2,sixty 1 d layer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Control group (soybean oil),model control group(SCCl4)and low-dose,middle-dose and high-dose CHCP group (SCCl4+1‰ CHCP,SCCl4+2‰ CHCP and SCCl4+4‰ CHCP respectively).CHCP were used by drinking water since 7 days.SCCl4 were gavaged according to 2 mL/(kg·BW) at 14 and 28 d.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The model of layers liver damage could be built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2 mL/(kg·BW) 10%(V/V) SCCl4 at 14,28 d respectively,with the signs of hepatic steatosis,severe vacuolar degeneration,nuclear condensation and necrosis.Compared to the model control group,the serum AST levels in low,medium and high dose CHCP groups were decreased by 4.35% (P > 0.05),7.57% (P > 0.05) and 9.79% (P < 0.05),the serum ALT levels in medium and high dose CHCP groups were decreased by 34.92% (P < 0.01),36.51% (P < 0.01),the serum total bilirubin content in medium and high dose CHCP groups were decreased by 25.49% (P < 0.01),27.45% (P < 0.01).The liver cell congestion was reduced to varying degrees in different dose CHCP groups,and the liver cell had no vacuoles,arranged in neat rows,abundant cytoplasm and uniform in different dose CHCP groups.In conclusion,2‰,4‰ CHCP could reduce hepatocyte necrosis,decrease the serum activities of ALT,AST and total bilirubin levels,and had protective effect on hepatic injury induced by SCCl4.  相似文献   
50.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2020,40(3):415-429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