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9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湖羊不同花纹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旨在了解中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羊品种—湖羊不同花纹及其毛囊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方法】利用安捷伦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初生湖羊大花和小花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分析显示,3对大花和小花组分别筛选出1 069、2 071和3 8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37个共同基因;差异基因经GO分类显示,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发育、免疫应答、离子转运等生物学过程;另外,所验证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筛选出了BMP7、MMP2、SNAI1、SFXN1、CDKNIC、MT3、POU1F1等对湖羊大花、小花性状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2.
能量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卵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卵泡的影响,结果表明:22周龄前,卵巢表面卵泡数随着周龄和能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多。到22周龄,除低能Ⅱ组外,其它各组优势卵泡(10mm以上)明显增多,与低能Ⅱ组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说明过低的能量饲料对性成熟过程中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显著的影响。14和18周龄,低能组初级卵泡的闭锁率明显高于对照和高能组,说明在生殖器官发育的早期,能量过低对初级卵泡的影响比对次级卵泡影响的程度要大。22周龄,高能Ⅰ组卵泡的闭锁率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FSH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在McCoy’s 5a基础无血清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1、10、50及100 ng/mL FSH,观察培养不同时间腔前卵泡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在培养6 d后添加50及100 ng/mL FSH组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直径都较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P<0.01);添加10 ng/mL以上FSH组腔前卵泡在培养后期的体外存活率也有明显提高(P<0.05),表明适宜浓度的FSH对培养后期腔前卵泡体外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分离绵羊腔前卵泡以及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进行培养,对于绵羊腔前卵泡存活和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实验1为分离卵巢皮质,分别用显微分离法和胶原酶法分离腔前卵泡。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较优方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结果显示,显微分离法与胶原酶法相比,在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上差异不显著,但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基膜完整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法(P<0.05)。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和群体两种方式进行培养,其直径增加值在第三天和第六天差异不显著,但单独培养法在第三天和第六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群体培养法(P<0.05),且有卵泡腔形成。研究显示使用显微分离法分离腔前卵泡与胶原酶法相比具有优势,相对简单,廉价并且对卵泡的损害很小。经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培养法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6.
电镜研究发现,简易机械法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有1~3层颗粒细胞,卵泡外层为颗粒细胞,包有一层厚的糖蛋白基底膜,外无卵泡膜,其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与卵巢皮质片中的腔前卵泡一致。卵母细胞为球形或卵圆形,有一大而偏离中心的核,核内有一显著核仁,各细胞器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卵母细胞中有大量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遍布卵胞质,卵母细胞质膜上有突起将卵母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与邻近的颗粒细胞相连。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本法获得的牛腔前卵泡没有受到分离过程的机械伤害。  相似文献   
67.
用台盼蓝和荧光染色法评价腔前卵泡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卵泡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结合台盼蓝染色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的一种评价卵泡活力的新方法,可对培养前后的卵泡活力进行准确鉴别,为客观评价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通过冰冻切片及H.E染色法制作合作猪皮肤毛囊切片研究合作猪皮肤毛囊特性。结果表明:合作猪皮肤毛囊清晰观察到毛根、毛尖、外鞘、内鞘、毛囊群、纤维鞘、外表皮、内表皮、皮脂腺等组织结构。不同部位间毛囊孔径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毛囊孔径大小依次为:肩部<体测<臀部。毛囊密度为5.59-7.26个/mm2。该研究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根据母牛卵巢黄体发育状态将实验用卵巢相应地划分为早期黄体(ELP)、功能黄体(LP)和退化黄体(LLP)三个试验组(实验1);实验2则按实验卵巢上卵泡的表面直径大小划分为小于2mm,2~6mm 和大于6mm 三组.采用注射器抽取法采集卵泡里的卵母细胞,然后按 Lu 等报导的方法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受精。受精卵继续在体外条件下培养到囊胚阶段。实验2还进一步观察了囊胚体外发育到孵化囊胚的比率。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发情周期阶段的牛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各组体外受精分裂率(74.3%~78.4%)及体外囊胚发育率(27.7%~31.3%)均无显著差异;而来自表面直径小于2mm 卵泡的卵母细胞,其体外受精分裂率和体外囊胚发育率均显著地低于2~6mm 及大于6mm 组(P<0.01);来自直径大于6mm 卵泡的卵母细胞受精后的早期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表明卵泡及其卵母细胞在体内的发育程度对其后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进一步发育的能力只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Based on different surveys, dairy farmers are concerned about extensive use of exogenous oxytocin in buffaloes, which is being held responsible for reproductive problems including irregular oestrous cycle and delayed ovulation. For these concerns, effects of oxytocin injection on postpartum follicular dynamics, postpartum oestrous interval (PEI), oestrous length, the interval from onset of estrus to ovulation and blood progesterone (P4) were studied in Nili-Ravi buffaloes. For this purpose, 23 animals within 1 week after calv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out oxytocin (CON; n = 7), 10 i.u. oxytocin (LOW; n = 8), 30 i.u. oxytocin – (HIGH; n = 8) and used to record the PEI for the study period of 154 days. At subsequent estrus, three buffaloes from each group (not served) were selected randomly to monitor two cycles for 6 weeks.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follicular and corpus luteum (CL) development, and blood sampling was done for progesterone (P4) analysi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ostpartum oestrous interval (PE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oxytocin-treated groups. The number of small, medium and total follicles on the left ova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IGH group. However, an overall number of small and total follicles on both right and left ovari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N and HIGH group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follicles on the right ovary among all treatment groups. The same was true for the size of pre-ovulatory follicles, CL, P4 concentrations and oestrous cycle length. The intervals from onset of estrus to ovulation and from standing estrus to ovulation were increased considerably in the HIGH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exogenous oxytocin administration resulted in the shortening of PEI but triggered a delay in ovulation. Moreover, a higher dose of oxytocin could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small, medium, and total follicles in postpartum Nili-Ravi buffalo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