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22篇
  34篇
综合类   695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097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稻田养蟹"盘山模式"的水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艳  江和文  于永清  周世新  孙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83-12485
[目的]研究稻田养蟹"盘山模式"的水温特征。[方法]利用稻田养蟹"盘山模式"中水田温度和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模式中不同深度的水温随天气变化的特征,同时结合试验基地2009年的河蟹和水稻的生产效益,讨论了水温变化给河蟹生态养殖带来的效益。[结果]盘山稻田养蟹模式无论在晴天或雨天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改良河蟹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因子之一——水温,扩大了河蟹生存活动的垂直空间。[结论]为实现水稻增产、河蟹养成规格增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稻田养蟹"盘山模式"的水温特征。[方法]利用稻田养蟹"盘山模式"中水田温度和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模式中不同深度的水温随天气变化的特征,同时结合试验基地2009年的河蟹和水稻的生产效益,讨论了水温变化给河蟹生态养殖带来的效益。[结果]盘山模式无论在晴天或雨天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改良河蟹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因子之一——水温,扩大了河蟹生存活动的垂直空间。[结论]为实现水稻增产、河蟹养成规格增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3.
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中设3个温度梯度(18、22、26℃),每个温度下投喂5种含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9%、31%、34%、38%、40%)的饲料,共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4尾鱼,共饲喂60 d。结果表明:镜鲤血清中的肌酐(CREA)浓度随饲养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22、26℃下CREA浓度显著低于18℃下(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2℃和26℃下CHOL浓度显著高于18℃下(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和AST/ALT在22℃下比18℃和26℃下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水温环境下,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浓度随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18℃下,LDH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38%蛋白质组显著高于29%蛋白质组(P〈0.05);在22℃下,CHOL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蛋白质组显著低于其它蛋白质组(P〈0.05);在26℃下,40%蛋白质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31%和34%蛋白质组(P〈0.05)。这表明22℃下比18、26℃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2、26℃下,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40%、40%时,有利于改善镜鲤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4.
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溶解氧分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晴天、强风和阴雨天等不同天气,对高温季节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草稀疏区和水草密集区的水体溶解氧进行昼夜测定,并对强风天,池塘上下风处溶解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溶解氧14:00~16:00最高,4:00~6:00最低。高温季节无风晴天10:00~16:00河蟹池塘上下水层存在热阻力现象,导致上下层溶解氧存在显著差异(P<0.05),14:00最大差值为10.4 mg/L;6:00底层溶解氧为0.2~2.5 mg/L。强风天,在风力作用下,14:00上下层溶解氧差异缩小;6:00底层溶解氧为1.2~4.9 mg/L。阴雨天,光照强度较弱,上下层溶解氧差异最小,14:00最大差值为3.4 mg/L;6:00底层溶解氧为0.6~1.0 mg/L。晴天、多云等天气,水草密集区水体溶解氧显著高于水草稀疏区(P<0.05),而阴雨天夜晚水草稀疏区溶解氧略高于水草密集区。强风天,16:00下风处溶解氧显著高于上风处(P<0.05);6:00下风处溶解氧略高于上风处,但无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内水草是主要的溶解氧生产者,也为池塘增氧设备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18、23、28℃)下,饲喂5种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30%、32%、34%、36%和38%)的饲料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幼鱼(10.11 g±1.07 g)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饲养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8℃下,鱼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则相反;18、23、28℃条件下,各个蛋白质组间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葡糖糖(GLU)、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同一蛋白质条件下,血清TG、BUN、CREA、TP、ALB、ALT和AST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血清ALP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23℃下血清GLU、r-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温度组(P<0.05).本研究表明,23℃下比18、28℃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3、28℃下松浦镜鲤幼鱼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2%、34%和34%.  相似文献   
76.
(1)水温过高 过高的水温会影响鱼类生长,如青、草、鲢、鳙、锂、鲫等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3……  相似文献   
77.
以青鱼、草鱼、鲢、鳙、卿5种淡水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淡水鱼糜加工中漂洗水温对蛋白质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⑴5种鱼肉经漂洗后的肌原纤维Ca^2 -ATPase活性及凝胶强度均随漂洗水温上升而降低,并且在水温达15℃时有一加速下降的转折点;⑵鲫蛋白质受漂洗水温影响最小,其余依次为草鱼、青鱼、鲢、鳙。  相似文献   
78.
田螺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建池。养殖池设在水源充足、管理方便的地方。池宽1.5米,长10米,深0.6米,畦宽0.5米。在池的南北端分别开设入水口和出水口,并安装防逃铁丝网。池内栽培茭白、荸荠、慈姑(茨菰)等水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并为田螺创造荫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9.
鳗鲡(Anguilla japonica)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验结果表明,鳗鲡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关系密切,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y=246.775e^-0.082x。其合适水温范围是20-26℃,临界水温上限30℃,下限16℃;胚胎发育的合适盐度范围是15-35‰,临界盐度上限40-45‰,下限5-10‰。胚胎孵化率与盐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y=36.93+0.23x-0.19x^2。  相似文献   
80.
水温对方格星虫幼体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兰国宝 《水产学报》2007,31(5):633-638
研究了温度对方格星虫浮游期海球幼体发育和附着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实验用的亲虫来自本地海区,试验幼体通过人工催产和孵化获得。结果表明,浮游期海球幼体的发育时间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极密切,并遵从Log istic曲线分布。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7.5~32.0℃之间。幼体变态发育的临界温度为27.5~28.0℃,适宜水温30.0~34.0℃之间。在30℃以上进行变态发育的幼体,变态率和变态成活率都明显提高,变态后成活率达20%以上。本文还讨论了中国方格星虫自然分布与海区水温分布的关系,认为方格星虫的自然分布自北向南增高的原因与水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