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株洲早白菜薹是株洲市秋冬蔬菜的一个地方品种,因其抽薹早、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正在各地普遍推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黄红弟  张华  曹健松  李光光  郑岩松 《园艺学报》2017,44(Z2):2677-2678
 ‘玉田2号菜心’是通过雄性不育系杂交得到的中晚熟菜薹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紧凑直立,菜薹粗壮、匀称,颜色油绿有光泽,肉质紧实:主薹高26.2 cm,粗1.9 cm,单株主薹质量约65 g。播种至初收44 ~ 47 d,产量约18 750 kg ? hm-2,适宜平原地区9月上旬—12月中旬及翌年3月中旬—4月上旬种植。  相似文献   
13.
肖旭峰  张祎  吴智明  杨寅桂 《园艺学报》2017,44(6):1181-1188
以‘油青49’和‘油青甜菜薹80’菜薹茎尖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Brcu PRMT5的全长cDNA和gDNA序列。BrcuPRMT5 cDNA序列全长为2 117 bp,其中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 929 bp,编码64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71.55 kD,理论等电点(p I)为5.87;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rcu PRMT5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高等植物PRMT5基因1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与大白菜、油菜及甘蓝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软件分析得知,Brcu PRMT5蛋白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线粒体中;对应的gDNA全长为4 151 bp,含有23个外显子和22个内含子,最长的外显子长度为140 bp,内含子的长度范围为50~150 bp。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的表达,BrcuPRMT5在菜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叶次之,根中最低;BrcuPRMT5从苗期至完全抽薹开花期的表达量呈现上升趋势。BrcuPRMT5在菜薹花发育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麻江县红菜薹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从品种选择、适时播种、育苗移栽、大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其他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红菜薹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生菜、菜薹发芽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筛选耐盐性材料,以生菜、菜薹种子为材料,通过无菌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生菜、菜薹材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菜薹均表现出一定的盐胁迫耐受性,且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生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盐胁迫(小于100 mmol/L)可促进菜薹种子的萌发,而高浓度盐胁迫表现出抑制现象;菜薹幼苗生长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菜薹比生菜耐盐性强。最终筛选出的耐盐性较强的2个生菜材料为LG13、LP14,较敏感的材料为LG1、LP24;菜薹耐盐性较强的材料为CP38、CG40、CG42,较敏感的材料为CG34。此外,紫菜薹的耐盐性总体强于绿菜薹,而紫生菜与绿生菜的盐胁迫耐受性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耐盐种质筛选及耐盐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菜薹通常指甘蓝型油菜抽出的嫩薹,以食嫩茎为主,配合茎上嫩叶,有爆炒、下火锅、凉拌、腌渍[1]、白灼等多种食用方法,口感清脆、微甜、爽口,品质风味独具特色,显著区别于白菜薹与红菜薹,同时甘蓝型油菜薹因富含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营养元素[2],及纤维素和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维生素而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改善便秘、增强男性生殖功能[3]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17.
生猪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及水环境污染影响较大。水足迹区别于传统的取水指标,既可用于核算畜牧业耗水量,也可用于衡量畜牧业产生的水污染。为了研究吉林省生猪生产和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及水环境的影响,基于水足迹理论及核算方法,对2000-2016年生猪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分析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及总水足迹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6年吉林省生猪的总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其中绿水足迹呈上升趋势,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吉林省各县(市、区)生猪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和总水足迹的空间分布总体为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地域差异明显。因此,吉林省生猪养殖应优化布局,中部地区生猪养殖应大力发展,东部地区适当增加,而西部地区需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白斑病是十字花科蔬菜春、秋季节常发的一种主要病害,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发病蔓延速度很快,常常导致蔬菜连片枯死,影响产品外观、品质和产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重点讲述紫菜薹白斑病的发病特征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以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施氮量(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时期(以株高20、30、40和50 cm表示),分析了油菜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含量的变化;比较了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并分析了维生素家族基因在菜薹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薹还原型维生素C(AsA)含量降低;氧化型维生素C(DHA)含量在株高20 cm采收时增加,但在30 cm及以上株高采收时则降低;维生素E和维生素B6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维生素B1含量增加;维生素C合成关键酶GalLDH活性先略增加后降低;AAO和DHAR活性增加,APX和MDHAR活性则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施氮量增加后,维生素家族各基因在株高30和4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正向调控,而在株高20和5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负向调控。就采收时期而言,菜薹中的维生素含量在株高30~40 cm时高于其他时期;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菜薹采收株高的增加,维生素家族基因的表达量主要呈上调模式。综合分析可知,GalLDH活性的降低以及AAO/DHAR和APX/MDHAR代谢平衡是增施氮肥导致菜薹维生素C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4份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菜薹种质为试材,检测133对芸薹属SSR引物在菜薹中的PCR扩增效果,以期发现适用于菜薹的SSR标记。结果表明:有50对引物在4份菜薹种质中表现出较好的通用性,其扩增产物多在100~350bp,多态性数目在1~4,共91个多态性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在"四九-19号菜心"和"3T6"中具有多态性的40对SSR引物,对130份以"四九-19号菜心"和"3T6"为亲本建立的F6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一个具有10个遗传群、总长度为641.39cM的菜薹遗传连锁图。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菜薹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