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6篇
  免费   1172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林业   11229篇
农学   314篇
基础科学   247篇
  2281篇
综合类   5702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242篇
园艺   292篇
植物保护   32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592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490篇
  2011年   1381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217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1280篇
  2006年   1110篇
  2005年   1017篇
  2004年   813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许多固氮树种速生丰产,萌生能力强,叶片,木屑含氮率较高,可为食用菌栽培提供理想原料,而且固氮树种在绿花荒山,保持水土,提高地力方面作用显著,以固氮树种发展短轮伐期食用菌专用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介绍了银合欢,黑荆,大叶相思,银荆,桤木,南洋楹和马占相思等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应用概况,各地可因地制宜栽培合适的固氮树种作为食用菌专用林。  相似文献   
62.
利用室内选育119代的抗溴氰菊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品系和敏感品系,通过反复回交和自交建立近等基因系。用Operon公司合成的20个引物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个引物在抗性品系中分别产生1条特异扩增带,4个引物在敏感品系中分别产生了1~5条特异扩增带。由于在近等基因系中,除了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区外,其它的遗传背景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特异带与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63.
本文首镒报道乌鲁木齐南山八一林场山区的绿藻11属,12种,其中10属,10种为新疆新记录。这些结果是对1991年7月采集的20号标本经鉴定后获得的。  相似文献   
64.
晋西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晋西昕水河流域为典型实例,概述了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背景。依据流域内各类型区在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经济特征,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表明了流域内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以及确定各区主要发展方向,实行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动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65.
基于GIS的祁连山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环境下 ,将祁连山区DEM图和坡向图分别同植被图叠加 ,分析研究区各景观组分在空间的分布特征 ;用定量分析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程序Fragstats计算景观和各景观组分的相关指数 ,分析其连通性、完整性、破碎化程度及聚集程度。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景观组分分布受海拔高度和坡向的影响非常明显。各景观组分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破碎化程度也很不均衡。草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连通性和完整性最好的景观组分 ;青海云杉林呈斑块状或带状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 ,形状最为不规则 ,平均斑块面积小且距离近 ,易受干扰而发生重大变化 ;宜林地和祁连圆柏林相对于农田、疏林地有较强的扩张特征 ;而杨类阔叶林各斑块间相隔距离大 ,斑块之间的邻接性差 ,破碎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6.
ANN在森林资源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是基于实例的方法,不需要考虑数学模型的内部结构,不需要假设前提条件,不需要人为地确定因子权重,作为一个黑箱综合地映射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方法对甘肃连城林场吐鲁沟营林区有林地面积进行预测,网络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 080 8%,最小相对误差达到0 0089%,平均为0.038 6%,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程度很好,因此模型的精度较高,并且建模简单经预测,林场2000-2004年有林地面积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2 873.2 hm2,2 618 7 hm2,2 484.5 hm2,2 346 hm2,2 171 6hm2。  相似文献   
67.
68.
对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重要值、方差比率、χ~2统计量和Ochiai(OI)指数等种间联结性指标进行测定,旨在揭示该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及种对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香蒲桃是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19个主要种群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反映了该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的演替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优势种群正关联种对与负关联种对数量相当,无关联种对数较少,分别占总对数的42.7%、43.3%和14.0%,显著正关联种对数为1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为2对;Ochiai(OI)指数显示66对种对的OI值落在[0.6,1],反映出热带海岸次生林主要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为紧密。综上所述,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优势种群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为加快热带次生林演替的进程,应重点保护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69.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 > 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相似文献   
70.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DSSs) are indispensable tools in preparing a forest management plan for a better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forest values.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develop and explain a stand-based forest management DSS (Ecosystem-based multiple-use forest planning [ETÇAP]) comprising a traditional simulation, linear programming (LP), metaheuristic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model consists of five submodel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approach to handle inventory data, an empirical growth and yield model, a simulation to conceptualize management actions, a LP technique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a simulated annealing approach to directly create a spatially feasible harvest schedule. The ETÇAP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a comparative two case study areas; Denizli–Honaz and Akseki–Ibrad?. Both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models outperformed to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plan. The periodical change of growing stock, allowable cuts,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production are used a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amount of wood could be harvested over tim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level of harvesting.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various management strategies allowed managers to stimulate more decision options for better outputs through intertemporal trade-offs of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as the model provided tools to quantify forest dynamics over time and space. Challenges exist to establish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est structure and values for better quant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management pl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