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311篇
基础科学   32篇
  106篇
综合类   1336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91篇
园艺   504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究乙烯利和吲哚丁酸对蓝莓组培苗不定根生长的影响,以兔眼蓝莓品种灿烂组培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和吲哚丁酸溶液进行单一或复合处理,然后在30、50、70 d时测定蓝莓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生根力指数。结果表明,在乙烯利单独处理时,浓度在40 mg/L时促生根效果最好,50 d时生根率达100.0%,70 d时生根力指数达11.48;吲哚丁酸单独处理时,浓度在400 mg/L时促生根效果最好,50 d时生根率65.6%,70 d时生根率为100.0%,生根力指数17.69;乙烯利和吲哚丁酸共同处理时,某些组合协同效应明显,400 mg/L吲哚丁酸+10 mg/L乙烯利组合促生根效果最好,50 d时生根率100.0%,70 d时生根力指数21.03。  相似文献   
62.
63.
选择6份不同类型的桃种质,测定其果实发育期果皮毛长度的变化,评价238份桃种质成熟期果实表皮毛长度,探讨其与其他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后30 d时,果皮毛长度急剧下降,最后呈缓慢下降趋势直至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期,供试材料果皮毛长度分布在106.3~343.3μm间,平均值为193.9μm,果皮毛最短的种质为‘霞晖2号’,最长的为‘白芒蟠桃’。此外,不同果形、粘/离核、果实成熟期和地理类群种质的果皮毛长度间有明显差异,其中果形可能与果皮毛发育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4.
为探索乙烯利对烤烟上部叶耐烤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0、1000和1500 mg/L)以及喷后不同时间采收(喷施后3、5、7 d采收)的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暗箱烟叶变褐时间、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浓度和喷后采收时间均显著促进烟叶田间落黄,提高烘烤期间烟叶PPO活性,缩短暗箱烟叶变褐时间,导致耐烤性降低。乙烯利处理还导致变黄后期至定色初期烟叶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膜脂过氧化进度和膜损伤发生时间较正常成熟烟叶提前。从耐烤性角度考虑,1000 mg/L乙烯利处理后3~5 d采收烟叶有利于其外观质量的提升。论文可为更好地在烟叶生产中应用乙烯利促进烟叶成熟以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烘烤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制备乙烯应答基因HLS1多克隆抗体,在过表达植物中检测HLS1的积累,为深入研究HLS1响应乙烯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8a-HLS1c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HLS1c-His;镍柱亲和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家兔获得抗HLS1血清,利用抗原亲和纯化抗血清获得高纯度的HLS1多克隆抗体;用HLS1抗体和GFP抗体,检测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中GFP-HLS1c融合蛋白的表达;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得过表达GFP-HLS1g的转基因植物,用HLS1抗体和GFP抗体检测GFP-HLS1g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LS1c,并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诱导获得重组蛋白HLS1c-His,且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HLS1c-His多克隆抗体,能清晰检测到约80 ng原核表达的HLS1抗原。纯化的HLS1抗体不仅能检测到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的GFP-HLS1c融合蛋白,也能检测到过表达转基因植物株系中的GFP-HLS1g融合蛋白,并且与标签蛋白GFP对应抗体所检测到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一致。【结论】成功制备了拟南芥HLS1蛋白多克隆抗体,为HLS1蛋白在植物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67.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验证磷胁迫下添加外源乙烯对杉木幼苗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提高磷素利用率以适应逆境。【方法】选取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种子园的同一个半同胞家系杉木幼苗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供磷(P_0:0 mmol·L~(-1)KH_2PO_4)和正常供磷(P_1:1 mmol·L~(-1)KH_2PO_4) 2个磷水平,在不同供磷水平下设计3个试剂处理(E+:添加200 mg·L~(-1)乙烯利;E-:添加5μmol·L~(-1)乙烯合成抑制剂Co Cl_2;CK:清水),处理30天后用顶空法收集并测定根系组织内乙烯含量,测定杉木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形态、磷素含量与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等指标。【结果】1)磷胁迫和外源乙烯均会促进杉木幼苗根系内源乙烯的增加,且在不同供磷水平下E+处理的根系乙烯含量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内源乙烯含量的增加,杉木幼苗根系觅磷能力增强,地上部与根系磷素含量均明显增加,磷素利用率提高;2)磷胁迫下,E+处理的苗高增量均明显低于添加乙烯抑制剂处理(E-)和不添加处理(CK),而地径增量则反之;3) E+处理有利于杉木幼苗根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增量的增长,各指标与根系吸收土壤中有效磷呈正相关关系,促进了杉木幼苗根系对土壤中磷的吸收;4)磷胁迫下,E+处理增加了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且3个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正常供磷环境下差异不显著。【结论】磷胁迫下添加外源乙烯处理的杉木根系乙烯含量与根系形态生长具显著相关关系,杉木地径、根长、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明显增加,杉木苗木的磷含量与根系乙烯含量增加,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腐霉利的抗性现状,于2017—2018年采用单孢分离法从浙江省5个地区的草莓大棚共分离获得200个菌株.通过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其对腐霉利的抗性,对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抗药性分子机制,建立了B.cinerea腐霉利高抗基因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  相似文献   
69.
以切花月季Rosa hybrida 'Samantha'为试材,通过简并引物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获得了两个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家族基因全长.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都具有DREB1转录因子的典型特征,因而分别命名为Rh-DREB1A和Rh-DREBIB,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784069和EU784070.Rh-DREB1A和Rh-DREB1B分别包含一个编码222和231个氨基酸序列的开放阅读框.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Rh-DREB1A和Rh-DREB1B在月季花瓣中能够被失水胁迫强烈诱导,但是不受乙烯诱导.由所得结果推测,这两个转录因子参与了失水胁迫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70.
针对台农16号菠萝进行催花试验,以期筛选出台农16号菠萝的最佳催花药剂及安全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台农16号菠萝采用乙烯利催花时,其安全使用浓度为300~500倍液(960~1600mg/kg);菠萝生产上采用乙烯利催花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是没有必要的;台农16号菠萝催花期施用尿素对果实耐贮性影响大;乙烯利无论是灌心还是叶面喷施,均能有效地使台农16号菠萝抽蕾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