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12篇
  474篇
综合类   1269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367篇
畜牧兽医   771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5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0.01)。暴露于Cd2+的幼参在72 h后的死亡率比48 h内明显升高,96h时0.8 mg/L浓度组的幼参死亡率即达100%;暴露于Cd2+的幼参附壁率均较低。Pb2+和Cd2+对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61、0.018 mg/L。随着水体中Pb2+和Cd2+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速率均呈升高趋势,但富集系数呈波动性变化,幼参对Cd2+的富集系数和累积速率均高于Pb2+。结果表明,Cd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Pb2+,且幼参对Cd2+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Pb2+。本研究将为阐明刺参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刺参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2.
谢瑞文 《南方水产》2006,2(4):75-79
综述了铬在渔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铬作为水产养殖饲料添加剂,对水生生物生长、毒性和生理活性的影响,及铬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对渔业生物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等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3.
采用静水实验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对三种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为1.460、1.662和2.909 mg/L;辛琉磷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44.598、182.167和39.334 μg/L;马拉...  相似文献   
74.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池塘中亚硝酸盐对草鱼种的毒害及防治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王鸿泰  胡德高 《水产学报》1989,13(3):207-214
亚硝酸盐对草鱼种有很高的毒性,特别是水温超过30℃以上时。它主要是诱导草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23.0%时,容易诱发草鱼出血病。随着草鱼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增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池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到0.099±0.03毫克/升时,草鱼会出现出血病。清除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方法是在池塘中施加次氯酸钠,亚硝酸盐氮超过0.15毫克/升时,最好在池塘中先施加熟石灰,然后施加次氯酸钠,且以分次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6.
Cd2+、Hg2+、As3+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生体腔注射、静水法研究了Cd2 、Hg2 和As3 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d2 、Hg2 和As3 对星虫的24 h LD50分别为:158.79 mg/kg,87.39 mg/kg和295.80 mg/kg;48 h LD50分别为:74.94 mg/kg,39.89 mg/kg和46.35 mg/kg。Cd2 、Hg2 、As3 对星虫的毒性大小为:Hg2 >As3 ≈Cd2 ,LD50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毒性反应:注射Cd2 组星虫身体伸长,吻变细,肠管排出;注射Hg2 组身体变硬,分节;注射As3 组身体变软。相对增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注射浓度,相对增重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时间,Hg2 、As3 处理的星虫有显著差异,而Cd2 处理的星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7.
敌百虫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96h急性毒性实验敌百虫对鲫鱼的LC50为63.97mg/L,95%可信限为1.81±0.048 mg/L,95%可信区间为57.81~72.11 mg/L.分别选取1/2、1/4、1/8及1/16LC50为染毒浓度,于实验开始后24、48、72及96h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实验鱼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的升高,但各浓度组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实验剂量下的敌百虫对鲫鱼血浆CST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先扬后抑的结果.1/2LC50实验组血浆CAT在实验进行至96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他剂量组在实验期间CAT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本实验中敌百虫对鲫鱼的遗传性在微核率上未表现出差异,但高浓度核异常率在实验24、48h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8.
以3月龄的鲫( Carassius auratus ) 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氯化三苯基锡( TPTC) 对鲫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 /2LD50、1 /3LD50、1 /4LD50、1 /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较低的TPTC 浓度下, 鲫的概率单位较小, 死亡率较低; 当浓度达到385. 6 Lg /L时, 死亡率超过50%。因此, TPTC 浓度385 Lg /L是一个安全阈值, 当TPTC 浓度达到385 Lg /L以上, 死亡率明显增加。TPTC的对数浓度和概率单位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 且TPTC在鲫体内的积累量较大, 难以降解; 鲫对TPTC比较敏感, 可将其作为TPTC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79.
铜在鲤体内的蓄积及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法将鲤(Cyprinus carpio)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中,研究了铜在鱼体中的吸收富集及毒性。结果表明:铜在鲤肝、肾、鳃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着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鲤各部位对铜的蓄积能力依次是肝、肾、鳃、肌肉,且肝、肾中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鳃和肌肉,鲤对铜具有较强的蓄积毒性。中毒鱼体色变黑,生长受到抑制,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鳃小片上皮增生、变性、坏死;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80.
通过药浴方式,进行了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了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探讨了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引起的褐牙鲆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9.0~21.0℃和24.5~25.5℃时,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24、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分别为6.35、4.84、0.84和2.43、2.14、0.5mg/L。通过对中毒死亡褐牙鲆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鳃损害最严重,其次是肝脏,对肾脏的损害相对较轻,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在24和32℃,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20和5、10mg/L。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癸甲溴铵0.3mg/L浓度药浴可有效防治鳗弧菌引起的褐牙鲆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