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8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322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62篇
  566篇
综合类   1283篇
农作物   174篇
水产渔业   192篇
畜牧兽医   458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2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植物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多种信号共同作用。电信号的产生与植物的敏感性、植物的生理状态及刺激因子有关。已发现的电信号有动作电波,变异电波,复合电波,振荡电波及波中波等多种类型。电信号的传递途径及传递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植物的多种生理效应与电信号的产生、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52.
影响牛生长发育性状的GH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牛GH基因的遗传多态以及各多态位点对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以期找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下一步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分析了牛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和5′侧翼区的位点遗传多态,并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基因型效应,以及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组合基因型效应。【结果】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的基因型效应在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这2个位点等位基因B为优势等位基因;第5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的组合基因型ABBB(即组合5)的基因型效应(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其它6个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极显著高于单标记位点效应。【结论】GH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突变等位基因B为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的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53.
赖李振  黄珍平  阴长林  邓新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60-12861,12864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烤烟的产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以烟草CB-1品种为供试材料,以联农(x)等11种化学抑芽剂为供试药剂,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了不同抑芽剂的抑芽率、抑芽效果及药害程度.[结果]芽封(25%氟节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综合抑芽效果最好,食盐的抑芽综合效果最差.不同抑芽剂都未造成各试验小区的药害.抑芽敏(氟节胺)、除芽通(33%二甲戊灵乳油)、芽畏(仲丁灵37.3%乳油)、盾牌烟舒(仲灵·异噁松)、菜草通(33%二甲戊灵)等的抑芽综合效果均较好,抑芽率均高于83%,抑芽效果均高于89%.[结论]该研究可为筛选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烟草抑芽剂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4.
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根长、CAT活性、POD活性等形态、生理指标,为小麦与药用植物轮作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升高,50.00 mg/L对香豆酸和0.01、0.10、1.00 mg/L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组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8.79%、42.60%、42.69%、26.57%,均达显著水平;阿魏酸、对香豆酸和香草酸降低了小麦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对羟基苯甲酸增加了幼苗的主根长,但均不显著;对香豆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以及SOD活性均有所降低,而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均有所升高,0.01、0.10、10.00、100.00 mg/L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蒸馏水)显著增加9.63%、11.22%、11.50%、8.13%。香草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SOD活性也有所增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阿魏酸、对香豆酸对小麦幼苗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们的化感指数均不大。  相似文献   
155.
湖北省不同耕地类型小麦施肥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1~2014年在湖北省进行的55组小麦作物"3414"肥效试验,对比分析了水田及旱地两类耕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及氮(N)、磷(P_2O_5)、钾(K_2O)肥料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主产区农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8~188.0、3.2~24.6、70.5~164.0 mg/kg,其中碱解氮平均值表现为水田旱地,有效磷、速效钾则表现为旱地水田;小麦作物增产必须依赖于氮、磷、钾肥料的合理施用,忽略湖北省各小麦主产区在作物栽培品种、土壤障碍因子及肥料施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当水田、旱地土壤总养分(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304.5、279.0 kg/hm~2,养分配比分别为1∶0.40∶0.41、1∶0.39∶0.39时,可促进作物增产分别达118.06%、71.63%。  相似文献   
156.
青梅果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青梅果的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代谢调节作用及其他药理学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青梅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灭芽灵对烤烟侧芽抑制效果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灭芽灵和人工抹杈对上部叶、中部叶叶面积、抑芽效果、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灭芽灵对烟草具有极显著的抑芽效果。灭芽灵处理的烟株烟叶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结论]用稀释300倍的灭芽灵处理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浓度。  相似文献   
158.
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黄瓜病害叶片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病害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方图阈值分割法去除背景,分别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和边缘检测法来分割黄瓜叶片中的病害部位,对比这2种方法的分割效果。最后,对已有的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了改进,对病害叶片图像的红色分量进行了病斑分割。结果表明,边缘检测法分割出来的病斑部位轮廓具有不完整性,而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分割效果较好。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黄瓜病害叶片分割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后续病害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建立宁夏盐池地区柠条林株高生长量与种植年限关系模型,为精确掌握柠条林的生长过程提供依据。【方法】以盐池县北部、中部、南部的柠条林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地区立地条件的差异性及种植密度对株高生长的影响,对原有生长方程进行改进,并在改进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NLME)模型方法建立其株高生长量与种植年限的关系模型,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常数加幂函数考虑数据间的异方差性,最后对NLME模型与传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不含随机效应的NLME模型的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其余3种模型,含有随机参数且考虑异方差结构的NLME模型精度有显著提高,其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可达到0.986 5,平均绝对误差和剩余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73 2和0.094 2。【结论】基于改进后Korf方程建立的柠条株高生长量与种植年限关系的NLME模型,考虑了种植密度对株高生长的影响,消除了数据间的异方差性,可准确描述盐池县不同地区柠条株高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0.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副产物75%以上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而,非常有必要开展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对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转基因作物对肠道的非预期效应研究是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热点。介绍了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体内的潜在消解和转移规律,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畜禽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态平衡非预期效应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