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篇
  40篇
综合类   24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4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牛奶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残留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虽然中国已经建立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标准方法,但操作复杂、应用不便,且难以解决目前某些抗生素残留的新情况,有待进一步更新。文章综述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牛奶抗生素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燕  花日茂  李学德  胡忠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24-14226,14229
[目的]利用振荡、超声提取-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合肥市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含量,为土壤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土样采用0.1 mol/L NaOH和甲醇(5∶5)混合溶液提取,二氯甲烷液相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以乙腈和含0.5%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激发波长(Ex)为405 nm,发射波长(Em)为495 nm,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3种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检出限为2.5μg/kg;土壤样品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添加浓度在2.5~50.0μg/kg,平均回收率为74.17%~104.35%,RSD均小于10%。所有土样中单种磺胺类抗生素检出率为16.67%~44.44%,平均含量为3.43~3.89μg/kg。[结论]4类菜地土壤中3种SAs的含量顺序为:养鸡场附近菜地〉普通农家菜地〉有机蔬菜基地〉绿色蔬菜基地,表明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主要源自粪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3.
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其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L,对绿色巴夫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培养11d,生长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4倍;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绿色巴夫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高出空白对照组45%、83%及3.6%;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微弱抑制作用;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低于800、500、200μg/mL,对米氏凯伦藻有促进作用,其中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μg/mL、培养12d,生长量最高,超过对照组31%;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800、500、200μg/mL,比生长速率高出空白对照组6.6%、43%及39%;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试验证实,氨苄青霉素与链霉素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可以促进藻体生长,高于一定质量浓度则表现抑制,不同藻类响应程度及阈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4.
以周豆12大豆子叶节为材料,研究了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唑林钠4种抑菌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制作用和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以及卡那霉素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卡那霉素浓度的增加,子叶节分化率逐渐降低,当浓度达到45 mg/L时,分化芽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植株出现白化现象;4种抑菌抗生素中,头孢曲松钠对农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头孢呋辛钠和噻肟钠抑菌效果次之,结合抑菌抗生素对子叶节再生的影响作用,确定在大豆子叶节的遗传转化中,使用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作为抑菌抗生素,临界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300 mg/L。而卡那霉素使用的临界浓度为45 mg/L。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土壤性状对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衰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择10 种理化性状相差较大的典型蔬菜地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浓度(1、5、20 mg/kg)的4 种抗生素(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在保持6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恒温(25℃)条件下培养,观察分析各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初期(20 天内)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后期(50~100 天),进入土壤中的抗生素降解量随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降解比例却随抗生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4 种抗生素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磺胺二甲嘧啶>恩诺沙星>土霉素>泰乐菌素。培养前期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下降比抗生素的残留量下降更明显。各类抗生素的降解率主要与土壤粘粒含量和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轻微正相关,但与土壤pH 和CEC无明显相关。培养初期(5 天),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但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其与土壤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的相关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6.
生长促进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同时传统抗生素的研发已进入瓶颈期,给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不安因素。这种情况下抗生素替代品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文章就抗菌疫苗、免疫调节剂、噬菌体及其裂解酶、抗菌多肽、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细菌致病力抑制剂以及饲用酶这8类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兽用抗生素替代品由于其局限性尚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只有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和继续开发完善抗生素替代品才能减少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从而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0±2)日龄平均体重为(8.15±0.05)kg的莱芜黑猪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4头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任何益生菌和抗生素的基础饲粮;Ⅱ组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肽菌素;Ⅲ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硫酸黏杆菌素;Ⅳ组为肽菌素和抗生素混用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肽菌素的同时添加200 mg/kg的喹乙醇和110 mg/kg的吉他霉素。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较Ⅰ、Ⅲ和Ⅳ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3.16%、15.77%和10.66%(P0.05),F/G分别显著降低了8.54%、12.10%和6.50%(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和Ⅳ组均显著降低了仔猪腹泻率(P0.05)。2)与Ⅰ和Ⅲ组相比,Ⅱ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12.13%、24.76%和14.60%、12.45%,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提高了49.73%、37.50%和61.05%、46.67%,且差异均显著(P0.05)。3)与Ⅰ和Ⅲ组相比,Ⅱ组显著降低了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p H(P0.05),且显著提高了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1.0‰复合微生态制剂肽菌素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仔猪免疫力,降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p H,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88.
建立了同时测定有机肥料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13种抗生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仪器分析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3种抗生素在50~1 000 ng/mL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检出限在0.02~0.04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69%~111%之间,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可用于有机肥料中13种抗生素残留的同时检测。运用该方法在有机肥料实际检测中发现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土霉素等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89.
兽用抗生素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深入了解兽用抗生素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前沿动态,以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的在线数据库为基础,对1995—2016年间全球范围内有关兽用抗生素的文献报道(21 394篇)开展了计量学分析,对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有关兽用抗生素的研究报道增加极快,自1995年的387篇上升到2016年的1601篇,研究内容涉及兽用抗生素的污染残留、环境行为、安全评价、替代研究及毒性效应等方面。特别地,由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性基因也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合分析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附加关键词(Keywords Plus)、题目(Title)及摘要(Abstract),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是当前热点研究的抗生素类别,也依然是未来持续关注的对象。此外,耐药菌所导致的流行病传播、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其检测方法、抗性基因等是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研究的热门主题,兽用抗生素相关的热门研究基质包括食物、饲料、粪便、肉类、奶、土壤等。综合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兽用抗生素仍然是农业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环境介质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及其相应的耐药菌污染问题将仍然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0.
为系统考察磺胺类抗生素药物(SAs)污染物长期暴露下的生物毒性效应,以5种磺胺类抗生素(SAs):磺胺氯哒嗪(SCP)、磺胺嘧啶(SD)、磺胺吡啶(SPY)、磺胺甲恶唑(SMX)和磺胺二甲嘧啶(SM2)为研究对象,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设计10个二元抗生素混合物体系(每个二元混合物体系设计5条具有不同浓度比的射线),应用优化的长期微板毒性分析法(L-MTA)系统测试这些抗生素在16 h对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 sp.-Q67,Q67)的发光抑制毒性,并应用浓度加和模型(CA)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5种SAs及其混合物射线对Q67在16 h呈现明显的毒性,但不同的抗生素毒性大小不同,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大小指标,5种SAs的毒性大小顺序为:SMX(p EC50=3.95)SCP(p EC50=3.65)SPY(pEC_(50)=3.41)SD(pEC_(50)=3.36)SM2(pEC_(50)=3.21);10个SAs的二元混合物体系中7个呈现出加和作用,3个呈现出拮抗作用;3个混合物体系拮抗作用随组分浓度比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混合物体系SCP-SPY和SCP-SMX中的射线拮抗作用均随SCP浓度比逐渐减小,即从R1到R2逐渐明显,从R2到R5几乎不变,而SCP-SM2体系,拮抗作用随组分SCP的浓度比逐渐减小,即从R1到R2逐渐明显,从R2到R5,逐渐变得不明显,R5在较高浓度区甚至出现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