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409篇
  349篇
综合类   806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梯形渠道衬砌冻胀破坏弹性地基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开放系统中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冻胀问题,根据衬砌板与冻土地基的相互关系,采用 Winkler弹性地基板理论建立了考虑冻胀力和冻结力作用的衬砌板冻胀破坏力学模型,使用解析法得到了衬砌板变形和内力解,对不同地下水埋深、衬砌板几何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已有现场观测值和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弹性地基板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坡板在非均匀分布的冻胀力作用下,挠度、弯矩和剪力也表现为非均匀分布,挠度最大值在坡顶距坡脚2/3处,弯矩最大值靠近底板位置,拉应力分布与内力分布规律一致,与已有研究结果吻合。与梁理论相比,板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衬砌板的挠度和内力沿板宽方向为非均匀分布,挠度和弯矩在自由边界(纵向伸缩缝)处增大,扭矩主要分布在衬砌板的拐角处。切向冻结力对渠道冻胀影响较小,在原渠道工况下,不考虑切向冻结力与考虑最大切向冻结力之间,最大挠度相差0.7 mm。针对不同地下水位的渠道,给出了衬砌板的安全厚度,可为现浇混凝土梯形渠道的抗冻胀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为定量揭示淤地坝措施配置对黄丘区小流域暴雨径流形成及演进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小流域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淤地坝措施布设情景下(无坝、单坝、双坝)小流域不同断面径流的水动力、侵蚀动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含沙量整体均随时间推移而增大,无淤地坝布设情景下径流量增幅为114.60 cm3/s,双坝情景的径流量增幅仅有70.11 cm3/s;淤地坝对小流域暴雨径流演进过程的影响显著,淤地坝布设后径流流态由主要的紊流-缓流变为以层流-缓流为主,雷诺数Re减小幅度达到12.04%~85.85%;动力参数中径流功率ω和雷诺数Re可以被认为是能够较好描述不同淤地坝布设下侵蚀产沙的动力因子。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流域暴雨径流过程及成灾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调控径流过程的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Previous soil-disc force prediction models have considered spherical and concave blades, as used on disc ploughs and harrows, with many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pproach applying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 of earth moving mechanics for calculating the soil passive reaction acting on a rotating fiat disc blade as used on a zero-till single disc seeder. The study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disc variable depth of cut, sweep and tilt angles, free rotation and a scrubbing reaction at the beveled edg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odeling approach and prediction results for a fixed circular blade operating at 90° sweep angle over a range of speeds and at two tilt angles. To account for the varying depth across the circular disc shape width, elemental wide blade force reactions acting on wide blade segments of elemental width were integrated across the disc working width. By including inertia forces due to speed as well as additional bulldozing forces due to the loose soil accumulation in front of the blade the draught and upward vertical forces acting on the vertical disc blade were predicted with a deviation of 6%-19% and 1.5%-14% from measured data, respectively. The model was able to predict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tilt angle from 0° to 20° on reducing both draught and upward vertical force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will be described in subsequent papers, reflecting a step by step approach of increasing complexity to model a disc blade as used on a zero-till single disc seeding system.  相似文献   
84.
在对该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和农业生产力变化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劳动力转移造成农业生产能力减弱、良田撂荒和社会成本增加这三个问题。提出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来缓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86.
选取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在对武汉市1990~2012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武汉市生态足迹回归模型,并分阶段对其生态足迹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武汉市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主要驱动力为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及经济水平的提高;2010年武汉市生态足迹达到高峰值,为2 335.537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2.8 hm2/人,随后生态足迹与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1年开始呈现负相关性,生态足迹与GDP开始呈现倒“U”型转折点,人均生态足迹于2012年下降为2.43 hm2/人;“十二五”期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及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增加,能源消耗总量及万元工业能耗的下降,对减缓人口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并结合地面资料对南瓮河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没有明显变化,主要以森林和草本沼泽为主;森林沼泽和道路呈增加趋势,而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永久性河流变化较小,呈现缓慢的减少趋势,森林群落呈现退化的趋势;景观异质性在增大,破碎化程度在提高;森林采伐和道路修建等人为干扰是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驱动力之一,火灾引发的森林及沼泽湿地大面积过火是湿地干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林业机械化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基础,采运机械化是林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和主要木材生产地之一,研究黑龙江省的采运机械化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统计资料为基础,对其采运机械化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SPSS软件中定量计算,找出采运机械化发展的5个驱动因素,并认为驱动采运机械化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成本等经济因素,而根本原因在于森林资源状况的变化.最后预测,未来几年黑龙江省采运机械化水平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9.
针对现有直埋夹套管总体抗压强度与轴向滑动试验装置普遍采用手动装卸砂、手动加载的特点,给出了规格为西630直埋夹套管总体抗压强度与轴向滑动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其主要由砂箱、液压加载装置、推拉力试验机、升降加砂装置、送管装置5个部分组成。砂箱底部设有出砂口,试验结束后,打开砂箱底部挡板,可将细砂弓I入其侧下方升降装置的储砂箱中,升降加砂装置可将储砂箱运到砂箱侧上方供再次试验时使用,液压加载装置可自动为砂箱加载,保证试验外管承受均匀、适当的载荷。该装置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能实现自动装卸砂,自动为砂箱加载。(图8,表2,参9)  相似文献   
90.
竹材和新型材料氯氧镁水泥均具有资源可持续、性能优良和原材料丰富等优点。介绍了氯氧镁水泥与竹条、竹帘连接后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与胶层剪切强度的试验和检测工作,并将制得的竹/无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与单板,无机复合材料进行比较,将其与膨胀珍珠岩水泥进行胶层剪切强度比较。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与竹材结合后,其整体性能优良,尤其是竹条/无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胶层抗剪强度均超过其他材料;对于竹材不同部位的胶层抗剪强度,竹黄无节处最大、竹黄有节处次之、竹青无节处再次之、竹青有节处最小。本研究对开拓我国竹材利用的新领域和提高竹材连接强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