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林业   330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190篇
  986篇
综合类   1750篇
农作物   236篇
水产渔业   132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25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距离反比法的土壤盐分三维空间插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兵团一块面积约70 hm2的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EM38与土钻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126个点不同土层(0~200 cm)的1 386个土壤盐分数据,应用三维距离反比法(3D-IDW)对土壤盐分进行了空间插值,探讨了垂向坐标扩大倍数和搜索点数对插值结果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0~140 cm土层盐分平均含量较高,为1.84~2.11 g/kg,盐分变异较大,而140~200 cm土层盐分平均含量较低,为1.74~1.79 g/kg。所有土层盐分含量的统计特征值(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均随土层加深而呈现递减的趋势。土壤盐分实测值和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差随垂向坐标扩大倍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搜索点数的增加而增大,其值在0.1~0.4 g/kg范围内变化,当垂向坐标扩大300倍、搜索点数为6个时,插值效果较优。采用确定的参数对研究区的土壤盐分进行了三维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大部分区域土壤盐分含量小于2.5 g/kg,靠近北部和南部边界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属于非盐化土区,而大于4 g/kg盐化土主要分布在中间和南部局部区域。研究区80%土壤为非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20%为中度和重度盐化土。影响该区盐化土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灌溉、局部地形、粘土层位置、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当不同方向的取样间距相差很大时,选取合适的垂向坐标扩大倍数和搜索点数对保障3D-IDW法的插值结果精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2.
柴油发动机富氧燃烧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燃烧的热化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燃料燃烧的放热效率及燃烧生成物进行分析,进而对柴油发动机富氧燃烧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3.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钾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及全株吸收钾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成熟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钾素含量三个品种都是P10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最高,整个生育期高磷或不施磷都会影响钾素含量,只有适宜的施磷才能促进钾素含量达到最高峰.同一处理不同品种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在品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调研水产品在流通、加工、贮藏和零售四个产业链环节的损耗情况,对不同类型水产品损耗原因和差异进行分析,提出降低我国水产品产业链损耗的建议措施.单一水产品品种的损耗率数据通过调研直接获得,水产品(整体)及各品类产业链损耗率基于2008-2019年水产品品类及品种产量结构加权计算所得.结果显示:2008-2019年,...  相似文献   
35.
油研9号氮、钾、硼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油研9号进行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比例、钾肥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的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以基肥:苗肥:薹肥为3:4:3时产量最高,与5:3:2和6:2:2 的施用比例达显著性差异;与4:3:3的施用比例差异不显著。不同钾肥施用量以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产量最高,底施氯化钾均与不施氯化钾达极显著性差异,但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比底施氯化钾7.5 kg/667m2增产不显著。不同硼肥的施用方式,以薹施硼肥1 kg/667m2产量最高,薹施(1kg/667m2)、底施(1 kg/667m2)、花喷(100g/667m2)硼肥分别比不施硼肥增产 31.5%、22.8%、5.5%,施用硼肥与不施硼肥均达显著性差异,薹施和底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花喷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6.
有机肥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有机肥(667m2用清粪水1000~2000kg)作高粱移栽底肥,在高粱拔节期和孕穗期限量追肥(667m2用尿素8~32kg)。结果表明:不施化肥,只施有机肥1000kg/667m2的高粱产量最低(285.51kg/667m2);施有机肥2000kg/667m2、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尿素8kg/667m2的高粱产量最高(435.24kg/667m2);施有机肥1500~2000kg/667m2、追尿素12~20kg的高粱产量达398.58~435.24kg。经品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分析,符合高粱卫生安全指标要求,说明施肥对高粱籽粒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7.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中油杂1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中油杂11冬前绿叶数、最大叶叶面积、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呈下降趋势.该品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施氮量为150kg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38.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量(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冷凉灌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冀张薯12号’为供试品种,开展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二因素试验,设3个施肥量(600、1100、1600 kg/hm2)与4个种植密度(5.25万、6万、6.75万、7.5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能延缓马铃薯生育期,提高种植密度能缩短生育期;随施肥量增大,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均显著增大;随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与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株高、SPAD值与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肥量>密度;随施肥量和群体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大薯产量、大薯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产量要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处理F2D3的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当施肥量达到1065.366 kg/hm2,种植密度达到6.7...  相似文献   
39.
为了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成果,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得出中国氮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氮肥施用量过大、氮肥挥发及硝化反硝化损失严重、施肥时期及施用量与作物氮素吸收规律不协调、肥料品种较单一等。建议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实时监控管理等技术,合理地确定氮肥种类、用量、施用方式及时期,加强新型肥料及肥料增效剂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注重作物氮高效品种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进而从土壤、肥料、品种、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0.
不同沼液灌溉量下橡胶幼苗生长及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沼液灌溉量下橡胶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特征,以便科学指导施肥,本研究以橡胶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7个不同沼液用量处理,分别为0 mL(T0)、471 mL(T1)、942 mL(T2)、1413 mL(T3)、1884 mL(T4)、2355 mL(T5)、2826 mL(T6),测定分析了不同沼液用量的橡胶幼苗长势及主要土壤肥力因子。结果表明:沼液灌溉有利于橡胶幼苗生长,不同处理间橡胶幼苗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T4(1884 mL)>T3(1413 mL)、T5(2355 mL)>T2(942 mL)>T0(0 mL)、T1(471 mL)>T6(2826 mL),沼液施用量为T4处理时苗木质量指数最佳,株高、地径指标偏优,预示植株定植成活率高;同时施用沼液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并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对试验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试验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T3(0.933)>T5(0.906)>T4(0.855)>T2(0.826)>T6(0.794)>T1(0.742)。研究认为,施加沼液可明显改良土壤化学性质,但过度施加沼液会降低苗木质量指数,且沼液量为1413~1884 mL时为最适灌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