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78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8篇
  80篇
综合类   1087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367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2.
浒苔中MnSOD和CAT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范美华  孙雪  王日昕  廖智  徐年军 《水产学报》2014,38(12):1976-1984
实验以大型绿藻浒苔为材料,克隆了其抗氧化系统关键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基因的部分片段,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Mn SOD和CAT对温度和水杨酸作用的响应规律。结果获得浒苔318 bp的Mn SOD基因,该Mn SOD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裂片石莼Mn SOD相似性最高为89%;获得了229 bp的CAT基因,该浒苔CAT编码氨基酸序列与裂片石莼和雨生红球藻CAT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和93%。在利用M n SOD和CAT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浒苔均先与裂片石莼聚类,再与其他绿藻聚在一起。不同温度对浒苔Mn SOD和CAT基因表达影响表明,35℃高温培养对浒苔Mn SOD和CAT基因表达影响最显著,其表达量分别为25℃培养的2.18倍和2.05倍;5℃低温培养次之;而15℃与25℃培养对M n SOD和CAT基因表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高温35℃下,添加0.1 mmol/L水杨酸后Mn SOD和CAT基因表达量分别为各自对照的2.08倍和5.30倍,而0.01 mmol/L水杨酸添加后基因表达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Mn SOD和CAT基因表达的增强不仅是浒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而且也是水杨酸缓解高温对浒苔不利影响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3.
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田杂草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采用整株-剂量响应法测定了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通过克隆测序进行了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并通过测定靶标酶离体活性,分析了抗性和敏感种群播娘蒿ALS对双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TS 相比,抗性种群G130 对双氟磺草胺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药性指数为108.6;在G130种群中随机抽取100株,对其ALS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33%植株ALS 的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苏氨酸,40%植株ALS 的第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27%植株的ALS 同时存在上述两种突变。ALS 离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对抗性种群ALS 的活性抑制中浓度为敏感种群的137.8倍。这说明,播娘蒿抗性种群ALS 关键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导致其对双氟磺草胺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水杨酸对杏树花期抗寒性及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温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别用浓度为0、2、10、20、40、80 m g.L-1的水杨酸溶液处理张公园杏初开花朵,放入0℃恒温培养箱4 h,取出后测定花朵的外渗电导率值、呼吸强度、雌蕊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配醛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有效抑制由低温引起的细胞电解质外渗,提高呼吸速率,提高雌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的积累。还在田间条件下,以7年生3个品种的杏树为试材,于初花期分别用浓度为0、2、10、20、40 m g.L-1的水杨酸溶液进行喷施,结果发现:浓度为10 m g.L-1的水杨酸能够极显著地提高骆驼黄、华县接杏品种的坐果率,但其对张公园品种的影响却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认为在杏树初花期喷施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可以起到预防低温伤害及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师聪  颜小梅  韦朝领 《核农学报》2020,34(5):939-947
为明确茶树SNAT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特点,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舒茶早为试验材料,通过SMARTTM RACE技术克隆茶树褪黑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CsSNA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sSNAT基因序列全长1 014 bp,其中包含74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7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7.64,蛋白分子量27.36 kDa。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CsSNAT蛋白与其他高等植物的SNAT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与葡萄 VvSNAT(CBI31163)同源性最高,为66.19%。诱导蛋白最佳条件为温度28℃,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0.5 mg·L-1,诱导时间6 h,在上清液中可获得大量分子量为66 kDa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实时定量 PCR 分析表明,CsSNAT在褪黑素处理6 h后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的3倍;茶尺蠖取食6 h后,CsSNAT表达显著上调。不同激素处理结果显示,CsSNAT受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诱导表达。本研究结果为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在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对大豆抗性的影响,以鲁豆11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旱并结合喷施水杨酸的处理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叶面喷施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参数、光合能量分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氧清除相关酶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的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外施水杨酸显著缓解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用于氮代谢的能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降低了干旱胁迫下用于米勒反应和热耗散的能量,减少了叶片过氧化氢含量,缓解了干旱胁迫下的光抑制,提高了大豆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猕猴桃AcWRKY70转录因子在不同抗病性品种中响应猕猴桃溃疡病胁迫的作用机制,以抗性病品种徐香和高感病品种红阳猕猴桃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AcWRKY70基因,并对红阳AcWRKY70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对编码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及亚细胞定位预测。通过RT-qPCR分析AcWRKY70基因的组织特异性,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a)和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表达模式的差异。结果显示,红阳AcWRKY70基因序列总长906 bp(GenBank登录号:MW881147),开放阅读框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WRKYGQK保守结构域,锌指结构为C2-HC,属于WRKY家族第Ⅲ类组,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其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茶树亲缘关系最近。红阳和徐香AcWRKY70基因均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Psa处理下,12 h徐香品种AcWRKY70基因相对表达量迅速上升至对照的80.58倍;而在红阳中48 h该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升至最高。在SA与Psa(SA+Psa)和MeJA与Psa(MeJA+Psa)共...  相似文献   
98.
水稻纵卷叶螟生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江苏省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生态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
以鲎血为主要原料制备鲎试剂是我国鲎资源开发的关键产业链。我国鲎种群数量逐年下降,为实现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展对中国鲎造血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向中国鲎体内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灭活鳗弧菌(V),比较注射后0, 6, 12, 24, 48小时(h)中国鲎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活性氧含量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NAC后血淋巴细胞总数(THC)、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活性均有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酶(T-AOC)、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有升高趋势。NAC与不同浓度V共同刺激下,THC、ROS、MDA含量相对仅注射NAC的下降有所减缓,其它酶活性有所升高。而血蓝蛋白(HC)在整个实验中无明显变化。6-48h,NAC组的THC、ROS与V组、NAC和V共刺激组相比呈降低趋势,共同刺激下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48h,NAC、V及共刺激下CAT、T-AOC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NAC+106V的MDA含量在48h最低,AKP活性在12-48h呈升高趋势,而NAC组的LZM活性在48h最高。注射NAC可降低THC、ROS,共刺激可缓和下降,V组THC、ROS升高,但其余血淋巴参数均提高,由此推测NAC和V均能刺激中国鲎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机能;机体内的ROS含量对中国鲎血淋巴细胞增殖及再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正>一、播前准备1.在2月份建好小拱棚,每个小拱棚跨度1.9米,高度1.2米,小拱棚间隔1.5米。2.用200倍液甲醛浸种2小时,捞出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再用乙酰甲胺磷和敌克松拌种。二、栽培模式栽培模式为杏树—西瓜—甜瓜—茴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