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58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灌溉对受玉米根叶甲为害的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W.E.Riedell等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sp.)幼虫取食为害引起花期中度干旱(Riedell,1990)。干旱抑制玉米叶片生长,降低光合速率。玉米花期及籽粒灌浆早期的...  相似文献   
72.
从蓝萤叶甲分离出的大型微粒子孢子对家蚕的病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中元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3,19(2):115-116
<正>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及养蚕生产的一大病害,其病原是家蚕微粒子孢子,但也有一些从野外昆虫中分离得到的微粒子孢子能感染寄生家蚕。我们从四川采集来的蓝萤叶甲(俗称蓝叶虫)中分离收集到一种大型微粒子孢子(以下简称蓝叶虫微粒子),其检出率为42/57。这种微粒子孢子形态为长卵圆形,大小为4.6—5.2×2.6 3.3μm,比较整齐,其间也有少数大型孢子(6.7×3.6μm)。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孢子表面光滑,呈淡绿色,其析光性比家蚕微粒子孢子更强。我们将这种微粒子孢子纯化后作了对家蚕病原性等方面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在晒清阔颈萤叶甲虫发生规律和生活史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筛选出甲基异柳磷和马拉硫磷为防治该虫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4.
75.
皱背叶甲Abiromorphaus anceyi pic以成虫在水杉幼苗上补充营养啃食梢皮和叶。危害严重时引起新梢枯死或风折断头,降低苗木的质量和圃率。虫口蜜度较高时,可采用50%甲胺磷1000倍和20%速灭菊酯4000倍混剂或2.5%,溴氰菊酯4000倍喷雾,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6.
椰心叶甲人工饲料的研制及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入侵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的人工饲料,在分析其天然寄主叶片水分和营养成分基础上,借鉴其它鞘翅目昆虫人工饲料配方,进行椰心叶甲人工饲料的配制和筛选,并评价人工饲料饲养的椰心叶甲对其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和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的适合性。人工饲料配方的成分:蔗糖4%、椰子粉2%、大豆粉2%、椰树叶粉10%、酵母2%、维生素E 0.3%、抗坏血酸0.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2%、琼脂4%、链霉素0.03%和水75%。用所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椰心叶甲初孵幼虫,其蛹成活率可达36%,蛹羽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均在90%以上;雌成虫占52.4%,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所得的椰心叶甲可用于其幼虫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和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扩繁。  相似文献   
77.
根据野外调查、观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旋心异跗莹叶甲在丹参田的发生特点和成灾机理。结果表明,旋心异跗莹叶甲在丹参田的发生特点是区域性发生、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田间为害不均匀、为害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暴发成灾的机理是气候适宜、管理粗放、天敌减少、植被及食源丰富、害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不科学施药等。  相似文献   
78.
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卵的控制效能,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在相同温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增加;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异色瓢虫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异色瓢虫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23.648 6P-0.220 9。  相似文献   
79.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 ℃和-2 ℃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 ℃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 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 h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0.
低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和-2℃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h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