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6篇
  10篇
综合类   28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目的]研究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对蛹虫草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并确定8种氨基酸最佳添加浓度。[方法]考察24种氨基酸(添加浓度为1 g/L)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采用DPS V18.1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对促进虫草素合成作用显著的8种氨基酸添加浓度进行研究。[结果]L-赖氨酸、L-半胱氨酸、L-精氨酸、L-天门冬酰胺、L-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L-组氨酸、肌氨酸对蛹虫草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4 g/L的L-甘氨酸对虫草素的合成促进作用最强,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为1 022.25 mg/L。[结论]该研究为蛹虫草液体发酵生产虫草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2.
  目的  探明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菌圃微生物对优势真菌蚁巢伞Termitomyces heimii生长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白蚁菌圃微生态提供实验参考,对人工栽培蚁巢伞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方法  使用寡营养培养基分离菌圃微生物。细菌方面,通过探究细菌发酵液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菌液中新生成的可溶性糖类物质,初步明确菌圃细菌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真菌方面,采用对峙培养手段探明蚁巢伞与其他菌圃真菌的互作情况。  结果  从黑翅土白蚁菌圃中共分离8种细菌及12种真菌杂菌,发现菌圃内存在大量蚁巢伞孢子。菌圃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促进蚁巢伞生长,在其影响下蚁巢伞菌丝呈现纽结凸起,菌丝生长速率相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最高提升0.033 cm·d?1(P<0.01)。而菌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抑制蚁巢伞生长,Burkholderia sp. (待定)抑制效果最为显著,使得蚁巢伞几乎无法生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菌圃细菌发酵液新生成大量可溶性糖类物质,表明菌圃细菌具备降解木质纤维素并将其转化为寡糖的能力。蚁巢伞与菌圃真菌杂菌的对峙培养表明:菌圃内真菌杂菌抑制蚁巢伞生长,一旦菌圃开始消亡,真菌杂菌(如多种霉菌)将快速占领菌圃。  结论  分离的78.9%菌圃细菌可促进蚁巢伞生长,而分离的所有真菌杂菌均抑制蚁巢伞生长,可见,菌圃微生物对蚁巢伞存在明显调控作用。图5表2参18  相似文献   
573.
当归与大球盖菇菌种双向发酵56 h,收集其发酵液,研究其抗氧化性能。蒽酮-硫酸法测定当归-大球盖菇发酵液的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钼酸铵比色法测定其抗氧化性能,测定紫外光区不同波长处发酵液的吸光度,来评价其抗紫外性能。结果显示,发酵液的多糖含量为0.868 mg/mL,蛋白质含量为0.475 mg/mL,多酚含量1.480 mg/mL;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4.66%,钼酸铵比色法测定其A695为0.926,其总抗氧化能力为0.025 mg/mL VC的1.777倍。因此,当归与大球盖菇双向发酵的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护肤品行业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74.
为了分离利用防治辣椒炭疽病的高效生防菌株,从健康辣椒根部分离对辣椒炭疽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通过多相分类鉴定、盆栽试验、次生代谢产物检测、发酵液活性物质分离及稳定性检测,对生防菌进行分类鉴定和防治作用的初步探索。分离出2株抑菌效果好的链霉菌LX-4和LX-18,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angustmyceticusS.luteogriseus。LX-4和LX-18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辣椒幼苗均有促生作用,对辣椒幼苗株高的增幅分别为21.61%和6.89%,对根长的增幅分别为6.76%和27.48%。LX-4和LX-18均可产生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噬铁素和脂肪酶。两者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粗提物均有抑菌活性,LX-18的乙酸乙酯相物质抑菌活性高;LX-4的正丁醇相物质抑菌活性高。LX-4和 LX-18发酵液的的抑菌活性分别在pH 2~12和pH 6~12下稳定,均能在温度低于40 ℃时和光照96 h内稳定,但长时间在紫外照射下活性降低。结果表明,LX-4、LX-18对辣椒炭疽病有很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5.
为明确3株优良生防菌SC11、153、FO47在不同发酵方法和保存条件下活菌量变化规律,采用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3种生防菌12个月内活菌量变化及3种生防菌粉剂发酵初期和12月保存期后对茄子黄萎病的温室盆栽防效。结果表明,SC11、153和FO47菌粉于4℃密封保存12个月后活菌量与其初始活菌量差异不显著(P0.05);FO47菌粉在4℃保存12个月后活菌量高于初始活菌量(P0.05);3种生防菌发酵液初始活菌量较菌粉低1~2个数量级,在保存期60d内活菌量急剧下降,第6个月时接近于0。3种生防菌粉存放12个月后对茄子黄萎病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说明,固体发酵菌粉可以得到较高数量级的初始活菌量,3种生防菌菌粉4℃密封保存12个月后活菌量及抑菌活性不变,且FO47菌粉活菌量略有上升;发酵液不利于生防菌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576.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玉米幼苗的影响,以40 g/L、50 g/L、60 g/L和70 g/L玉米秸秆-土壤浸出液自然发酵及腐熟剂发酵液为试材,用滤纸培养、盆栽法和常规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根数、株高、幼苗鲜重、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根数、根系鲜重、株高、叶片鲜重均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浓度腐熟剂发酵液的上述指标值均大于自然发酵液;其中50 g/L自然发酵和60 g/L腐熟剂发酵液种子发芽率较高;腐熟剂发酵液显著增加幼苗根长;50 g/L腐熟剂发酵液极显著增加根数;各处理对幼苗根鲜重、叶片鲜重和株高无显著影响。50 g/L自然发酵液、60 g/L腐熟剂发酵液根系和叶片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与土壤浸出液无显著差异;总体看,50 g/L自然发酵及60 g/L腐熟剂发酵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秸秆配施腐熟剂发酵可减弱其化感作用,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时可适当增加秸秆还田量。  相似文献   
577.
以甘蔗和芭蕉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复合发酵,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探究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对甘蔗芭蕉复合发酵液品质的影响,再分别通过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复合发酵液进行了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6%,酵母菌添加量0.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2h;乳酸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3.0%,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4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蔗芭蕉复合发酵液呈淡黄色,酸甜适口,香气协调,组织状态良好,产品的pH、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分别为4.2、13.5%、3.95 g/100mL,DPPH自由基清除率60.97%,对羟自由基清除率45.09%,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50.7%,说明该复合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78.
为了筛选一株抗逆性强、抑制致病菌、产酶及维生素等益生物质且可降解霉菌毒素的益生菌,对自主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进行最适温度、pH、生长曲线及产酶、抑菌能力、抗逆性研究,并通过发酵罐发酵,对发酵液中多种酶及维生素含量进行了考察;通过体外降解的方式考察BLS-1对多种霉菌毒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自主筛选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在pH 2.5~3.5、胆盐浓度0.1%~0.5%及胃液肠液环境中具备良好的耐酸、耐胆盐、耐胃肠液能力;最适温度37℃、最适pH为6、培养时间24~30 h时芽孢形成率最高,生长进入稳定期并于28 h达到芽孢量顶峰;菌株发酵液代谢产物及菌体对大肠杆菌具有中敏的抑制作用;发酵液中含有多种酶、维生素等益生物质,且对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AFB1)、伏马毒素(FB)、赭曲霉毒素(OT)有降解作用。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生物学特性良好,抗逆性强,可抑制大肠杆菌,同时对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579.
为探究一种新型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不同类别的基础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并选出最优组合;其次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向发酵液中补充的促生长因子、碳源、氮源及p H调节剂的浓度进行测试筛选。结果表明:发酵最优工艺为:在无氧密闭的环境内以温度为37℃、p H为6.5、接种量为2%的初始条件进行发酵,在此条件下使用乳糖5 g/L、牛肉膏10 g/L、硫酸镁0.2 g/L、混合生长因子溶液(苹果汁:橙汁:山楂汁=3:2:1)10 mL/L的发酵液进行恒温无氧发酵;24 h后向发酵液中添加浓度0.3%的乳糖、0.8%的牛肉膏与4%的氨水,继续发酵24 h后收获菌种。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收获的菌种密度可达到2.8×1010CFU/mL。  相似文献   
580.
为了提高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T2菌株发酵液蛋白提取物TraT2A的抑菌活性和光稳定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对紫外保护剂 (抗坏血酸、腐殖酸) 和辅助剂 (IE-08、SP-4821A和SP-4821B) 的筛选,优化了TraT2A对百合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条件,并测定了其对百合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TraT2A在200.00 mg/mL下对百合叶斑病菌A.alternata的抑菌作用较好,抑制率为72.12%;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TraT2A的抑菌活性逐渐降低,添加5.00 mg/mL的腐殖酸对TraT2A有较好的紫外保护作用,抑制率 (69.01%) 比不加紫外保护剂对照 (29.37%) 提高39.64%;添加0.17 mg/mL 的辅助剂SP-4821A对TraT2A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抑制率 (95.13%) 比TraT2A对照 (69.16%) 提高25.97%。按照优化后的配方:200 g TraT2A (质量浓度为200.00 mg/mL) + 5 g腐殖酸 (质量浓度为5.00 mg/mL) + 0.17 g SP-4821A (质量浓度为0.17 mg/mL) + 794.83 mL灭菌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其对百合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0.37%。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百合病害的TraT2A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