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林业   272篇
农学   205篇
基础科学   477篇
  232篇
综合类   2457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277篇
畜牧兽医   4435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是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勐腊并殖吸虫成虫体棘、口、腹吸盘.为鉴别其虫种提供资料。方法为直接从人工感染的猫体内解剖取出勐腊并殖吸虫成虫,用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后,乙醇脱水,离子溅射仪镀金,JSM-8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云南西双版纳瑶瓦区阿括拿青(阿括拿青)虫体的体棘均为丛生型皮棘。新回宽寨老熊青(老熊青)虫体体棘在腹吸盘上方以单棘为主,偶见双棘。腹吸盘下方,为单双棘混合存在。结论认为从SEM形态观察发现勐腊两个不同点采集的勐腊并殖吸虫形态上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已研制出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可以用以免疫预防,国内有美洲株弱毒苗,免疫期6个月,疫苗毒血症少于7天,肌肉注射、口服均可,但对怀孕母猪及哺乳仔猪应慎用。目前该病尚无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该病流行时除采取传染病发生后的常规措施外,还可用河欣毒康0.1毫升/千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或河欣大抗毒0.2毫升/千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同时配以热痛消5~10毫升/次,能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二)圆环病毒及其关联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用于PMWS的治疗,针对目前我国猪群中的PMWS的发病特点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建议…  相似文献   
13.
EM是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简称。它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草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发酵系的丝状菌群,核心为光合菌群。在动物或植物体内,这些有益菌多了,生长旺盛,那么就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动、植物的病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了。EM就是利用这种原理来增强动、植物的抗病力,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现将其主要使用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猪咬癖症是指猪相互啃咬为特征的一种恶癖。随着农村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发生咬癖症现象较为多见,特别是50k以下猪群发生较为严重,给养猪业带来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16.
17.
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rrLs(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成功,EM是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发酵系列的丝状菌等5科10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多功能菌群。2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EM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抗病力,消除粪尿恶臭,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已经在日本.美国.法国等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分群不分箱”的办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前几年中蜂受到流行疾病的侵害,蜂群仍能保持稳定的群数和群势。笔者曾在本地区的养蜂培训班上介绍过此法,学员们在实践中均反映良好。具体做法是:1)在制作中蜂箱时各向均开一个备用的巢门,按计划分蜂的群数在一个星期前开启需要的巢门让蜜蜂习惯出入。2)按计划分成若干群,用纸板或木板隔严,每群最好保持2框蜂,24h后诱入成熟王台,已有“分蜂热”的群可立即诱入王台。为了操作方便王台最好加用保护器,在换王群中不需除去老王,只将她剪去一翅即可。3)为了使蜂王更好地识别自己巢门而不致错投…  相似文献   
19.
王赞江 《山东饲料》2005,(10):27-28
前言 群发病的发生往往带有突发性或者隐蔽性等特征,牧场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在早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使牧场的损失变大,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群发病的防治对于规模型牧场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其完善的疾病预防应对体系在预防和处理突发性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阻止牧场在群发病中损失扩大化。  相似文献   
20.
每年夏天高温季节到来后 ,蜂群群势迅速下降 ,王浆产量减少。这种历年规律性的情况 ,养蜂人称之为“夏衰” ,这是温度过高造成的。1 防暑降温①越夏蜂场应设在大树下或竹园内的通风荫凉处。箱位要坐北朝南 ,避免太阳直晒。②用草帘在蜂箱上搭凉棚 ,种植南瓜、扁豆、丝瓜等藤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