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6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82篇
水产渔业   567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丰富斑点鳟苗种培育和工厂化养殖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数据,在水温16~18℃,24 h流水培育,日换水量为300%~500%的条件下,分别在室内盐度0、5、10和15的水体中开展了为期150 d的斑点鳟幼鱼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初始,幼鱼90日龄,全长(7.34±0.47)cm、体质量(4.42±0.28)g,放养密度为800~900尾/m~3;之后随着幼鱼的生长养殖密度逐渐降低。试验结果显示:在几种试验盐度下,盐度越高,幼鱼生长越快,盐度15试验组幼鱼的全长、体质量增长最快,其终末平均全长(15.98±0.19) cm、终末平均体质量(49.86±0.31) g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培育期间,盐度0、盐度5和盐度15试验组幼鱼的全长日增长率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各试验组鱼的体质量在前期增速相对缓慢,在121~150 d均出现明显提升。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放养密度、使用配方科学的优质饲料、病害措施有效的防治等是中间培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齐鑫  陈永光  张燕  闫万斌 《河北渔业》2019,(9):14-15,20
为了解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共设计了五个不同的丁酸钠水平,按照0、1、2、3、4、5 g/kg的含量分别添加到鲟鱼饲料中,正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添加1 g/kg及以上剂量丁酸钠组的鱼体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摄食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配合饲料中添加丁酸钠能有效提高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其最适添加剂量为1 g/kg。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鰤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鰤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体内(1 d)初次检测出胰蛋白酶的活性。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后迅速增强(P<0.05),在4 d开口时,2种酶比活力达最高值;淀粉酶比活力在7 d时达最大值;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阶段缓慢上升,15 d时比活力最大。稚鱼阶段内脏团中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维持稳定,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稚鱼和幼鱼阶段内脏团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并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黄条鰤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明显,且与其发育阶段和食性密切相关。在尚未摄食饵料的早期仔鱼体内已存在消化酶,认为其是母源传递而来,不是由外源性饵料所致;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苗种生长发育,其肠道结构和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并且对脂肪、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4.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u^2+、Cd^2+(Megalobrarn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Zu^2+、Cd^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mg/L、0.38mg/L、0.27mg/L、0.23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mg/L、8.34mg/L、6.36mg/L、4.44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mg/L、17.56mg/L、15.33mg/L、14.62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mg/L、0.849mg/L、3.372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北方高寒地区池塘(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养殖基地)养殖加州鲈幼鱼鱼体生长情况的统计及其养殖池塘水质指标(总磷、总氮、氨氮、水温、溶解氧和pH值)的监测(2021年5—10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加州鲈幼鱼特定生长率与各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1]。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氨氮是影响加州鲈幼鱼生长的主要水质因子,水温、溶解氧和pH值与加州鲈幼鱼生长呈显著正相关(P<0.5)。本文旨在为以后加州鲈鱼在北方高寒地区的养殖和推广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07.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3个蛋白质水平(35%、40%和45%)×2个能量水平(1.5×104J/g和1.6×104J/g)的6种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4.7±0.6)g的黄颡鱼,进行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的研究。经62 d饲养表明: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1.47%~43.38%,最佳能量蛋白比为40.17。在6组试验饲料中,当蛋白质含量为40.38%,能量为1.622×104J/g时,体重增长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32.93%、1.14和1.76,饲料系数最低为2.17。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封闭式呼吸室法对短须裂腹鱼幼鱼的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9.4℃条件下,短须裂腹鱼幼鱼的临界窒息点为0.720 mg/L,24 h平均耗氧率为0.205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在17.2℃时,24 h平均耗氧率为0.135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15.3℃时,24 h平均耗氧率为0.112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短须裂腹鱼幼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羽毛肽粉替代鱼粉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20%羽毛肽粉,饲喂初始体重(25±2)g试验鱼60d。结果表明,试验黄颡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添加水平为10%时,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17.48%。当添加水平为15%、20%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摄食总量随着羽毛肽粉的添加水平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时,摄食总量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随着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增加呈升高趋势,5%添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羽毛肽粉在20%添加水平内对瓦氏黄颡鱼幼鱼体蛋白质、灰分、脂肪、水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黄颡鱼肝胰腺胰蛋白酶活力随羽毛肽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5%添加水平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黄颡鱼肠胰蛋白酶活力与肝胰腺蛋白酶活力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当添加水平达15%时,肠胰蛋白酶活力与胰胰蛋白酶活力比值显著下降(P0.05);不同添加水平羽毛肽粉对试验黄颡鱼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5%羽毛肽粉添加组的肠、肝胰腺脂肪酶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羽毛肽粉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羽毛肽粉添加水平至10%时,肠脂肪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15%时,肝胰脏脂肪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羽毛肽粉添加组瓦氏黄颡鱼肠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20%添加组5%、10%添加组对照组,各组间肝胰腺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10%以内时,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摄食量,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10.
在19.5~21.8℃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8种常用渔药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渔药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的安全剂量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霉菌净(4.437 1mg·L~(-1))、高锰酸钾(2.191 9mg·L~(-1))、虫菌特杀(0.945 5mg·L~(-1))、溴氯海因(0.657 3mg·L~(-1))、漂白粉(0.452 6mg·L~(-1))、敌百虫(0.303 2mg·L~(-1))、鱼虫敌(0.116 2mg·L~(-1))和硫酸铜(0.039 1mg·L~(-1))。溴氯海因、霉菌净、鱼虫敌和虫菌特杀等4种常用渔药的生产实际常用剂量均低于安全剂量,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可安全使用;高锰酸钾、敌百虫和漂白粉的生产实际常用剂量接近或高于安全剂量,在生产中应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而硫酸铜的安全剂量显著低于生产常用剂量,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