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1012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429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采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取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无特定病原体京白鸡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前10对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值及着丝点指数的测量结果,与已公布的其它地方鸡品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近年来我省柏木林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的食叶性害虫。为了探索一条柏木林区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解决蜀柏毒蛾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与桑蚕业的冲突,1989年我们在金堂采集、分离到1株蜀柏毒蛾病毒新毒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鉴定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nclear PolyedrosisVrius简称PoNPV)。为了研究该病毒的开发利用价值,1990年进行了PoNPV毒力的生物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四种鹅观草核型分析及披碱草属核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素贞  朱光华 《中国草地》1991,(4):45-48,69
  相似文献   
15.
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茶叶》1993,(1):19-22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绵羊染色体的研究方法及现状进行了综述。绵羊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54;1976年Reading会议和1989年国际染色体标准化会议上,G-和R-带标准化核型的建立,为研究绵羊各种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的准确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方法。高分辨显带方法的应用,为更准确地识别染色体,基因的物理定位,以及从细胞水平揭示基因的活动等提供了更直接的途径,也必将在以后基因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各种染色体核型及变异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绵羊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电脑图象分析在油菜及其近缘植物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泽蘧  游志胜 《作物学报》1994,20(2):129-135
作者使用电脑图象分析仪对油菜及其近缘植物的9个种、50个品种作了染色体图象分析,并将上述植物的核型数据输入贮存在电脑中,初步建立了油菜及芸苔属植物核型分析数据的电脑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油菜及芸苔属植物染色体电脑图象分析和电脑数据库在油菜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实际工作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一种自创小型复殖吸虫染色体制备法,对四种常见寄生鱼类的叶形吸虫(中华叶形吸虫、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它们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二倍体数目均为2n=18,且核型十分接近,即由四对较长的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四对较短的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一对具中部着丝点的短染色体组成。但是,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中华叶形吸虫和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分别组成一近缘类群。根据发状科各属虫种的染色体组型资料,探讨了该科吸虫的核型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杨属黑杨组(Aigeiros) 的15个种(品种) 核型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箭杆杨( Populusnigra var. thevestina) , 2n = 38 = 3M + 29m + 5 sm + 1 st; 盖杨( P. del.cv. ×Lux ×P.×canadensis cv. Shanhaiguanensis) , 2n = 38 = 2M + 27m + 4 sm + 5 st (4SAT) ; 欧美杨107 (P1 ×euram ericana cv. ‘74 /76’) , 2n = 38 = 1M + 29m (1SAT ) + 5 sm + 3 st (3SAT) ; 欧美杨13 ( P. ×euramericana CL 13) , 2n = 38 = 3M + 23m + 6 sm + 3 st (1SAT ) + 3 t (3SAT) ; 加杨( P. ×canadensis Moench) , 2n = 38 = 1M + 27m + 6 sm + 4 st ( 4SAT) ; 辽杨×美洲黑杨(P.maximowiczii Henry ×P.deltoids Bartr. ) , 2n = 38 = 1M + 24m + 9 sm (2SAT ) + 4 st; 中尚8号( P. ×Zhongshangnensis) , 2n = 38 = 4M + 27m (1SAT ) + 2 sm + 3 st (2SAT ) + 2 t; 北京杨( P. ×beijingensis) , 2n = 38 = 3M + 28m + 3 sm + 4 st (2SAT) ; 鲁山杨( P. ×Liaoningensis) , 2n = 38 = 1M + 27m + 3 sm + 6 st (1SAT ) + 1 t (1SAT) ; 廊坊1号( P. CL ‘Langfang 1’) , 2n = 38 = 3M + 28m + 3 sm + 4 st (2SAT) ; 圣山杨(盖杨类) (P. ×gaixianesis) , 2n = 38 = 2M + 27m + 4 sm (1SAT ) + 4 st (3SAT ) + 1 t; 抗- 2 〔P. deltoids CL 2 (GMO) 〕, 2n = 38 = 26m + 7 sm (2SAT ) + 4 st (1SAT ) + 1 t (1SAT) ; 群改3号( P. ×Qungainensis 3) , 2n = 38 = 1M + 27m + 8 st (2SAT ) + 2 t (2SAT) ; 中金2号( P. ×Zhongjinnensis 2) , 2n = 38 = 1M + 18m + 13 sm (1SAT ) + 5 st (2SAT) + 1 t (1SAT) ; 辽宁杨( P. ×eur. cv. San Martino ×P. ×canadensis cv. Shanhaiguanensis) , 2n = 38 = 2M + 26m + 6 sm + 4 st。黑杨各种(品种) 核型均为2B型, 种(品种) 间核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部着丝点(M、m) 染色体数目(25~32) 和端部着丝点( st、t) 染色体数目变化(1~6) 上, 核型特征为种(品种) 鉴定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AcNPV·Bt·En复配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一类严重危害多种蔬菜的农业害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t)作为害虫微生物防治的主角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Bt杀虫剂在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初孵幼虫中显示出良好的杀虫效果,但仍然显示出单剂的缺陷,如残效期短、对大龄幼虫不敏感.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是一种宿主范围较广的昆虫杆状病毒,能感染30多种鳞翅目昆虫,并对甜菜夜蛾有较好的感染致死力.将Bt与AcNPV混用,可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增效蛋白是由某些病毒基因编码的一类金属蛋白酶,具有酯酶活性.纯化的天然增效蛋白在体外能促进NPV对昆虫离体细胞系的感染,能显著提高NPV对昆虫的感染效果,并可增强苏云金杆菌伴孢晶体对幼虫的毒力.本文首次报道基因工程增效蛋白(En)与AcNPV·Bt科学复配使用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目的在于寻求甜菜夜蛾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