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296篇
综合类   25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农药哌虫啶在三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慧  王军  杜晓敏  李现旭  刘阳 《土壤学报》2017,54(1):118-127
应用振荡平衡法和柱淋洗法研究了哌虫啶在红壤、棕壤和黑土3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并探讨了3种土壤改良剂对其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哌虫啶在黑土、红壤和棕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2、12和9 h,分配系数Kd分别为23.16、11.24和4.68,吸附常数Kf分别为22.03、11.69和5.05,KOC值分别为1 619、2 094和495,吸附自由能值分别为-16.96、-17.59和-14.02 k J mol-1,Freundlich和线性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哌虫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其吸附能力顺序分别为黑龙江黑土福建红壤山东棕壤。哌虫啶在3种供试土壤中淋溶性存在差异,在棕壤中迁移性最强,随着施药量的增加,其淋出率也略有提高,但3个不同水平施药量差异不显著。在黑土中迁移性最弱,红壤和黑土中的哌虫啶残留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中添加0.5%的活性炭、腐殖酸和草炭能显著地降低农药哌虫啶在土壤中的淋溶性,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2.
采用模拟土柱法研究了95Zr在2种淹水土壤(小粉土、红黄壤)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1)淋溶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液中95Zr的含量较少,小粉土淋溶液中95Zr为总活度的3.05%,黄红壤淋溶液中95Zr为总活度的3.00%;(2)滞留于土壤中的95Zr绝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0~1.0 cm范围内,小粉土中有67.80%~80.18%的95Zr滞留于0~1.0 cm土层范围内,黄红壤中有74.05%~86.95%的95Zr滞留于0~1.0 cm土层范围内;(3)土壤中95Zr比活度与距土壤表层深度分布呈单项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73.
施用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分析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效应和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对施用同量尿素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高分子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腐植酸型保水剂)对尿素淋溶和土壤脲酶活性进行比较。多次灌水淋溶实验表明,三种保水剂都明显降低了土壤尿素淋失,保肥效果明显。在前三次灌水淋溶中,三种保水剂施用的土壤脲酶活性略高于未施尿素的对照,之后灌水时基本相同,说明保水剂对脲酶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植物更好的吸收氮素。随灌水次数增加,所有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都有明显减少,与淋溶液氮素淋出量趋势相同。其中施用聚丙烯酸钠盐保水剂降低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74.
巩义市地处暖湿带和半湿润区,降水偏少,冬春干旱多风,夏秋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干湿交替,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相对高差较大,宏观上来看,有一个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和微地域分布特点,市境内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高到低),随着地势的递减,土壤类型出现有规律性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分  相似文献   
75.
污水灌溉条件下Cu在农田土壤中的运移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分析污水灌溉条件下Cu在我国7种典型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趋势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试验用添加含有Cu(20 mg·L-1)的人工污水以相当于水作4年、旱作10年的灌溉量(20 L)进行土柱淋溶实验,并应用Hydrus-1D软件对Cu在土壤中的运移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黑土、黄潮土和黄绵土对Cu的吸附性能很强,淋出液中Cu浓度低于地下水水质Ⅱ类标准,污水灌溉风险较低,进入土壤中的Cu主要积累在0~5 cm表层,确定性平衡模型(DEM)可以对Cu在黑土、黄潮土和黄绵土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进行拟合;红壤、灰潮土和2种水稻土对Cu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土壤的Cu含量超过了土壤对它的吸持固定能力,Cu在较短时间里即可穿透土体,对地下水及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污水灌溉风险较大,化学非平衡两点模型(TSM)对Cu在红壤、灰潮土和2种水稻土中的运移有较好的拟舍效果.从Cu在不同农田土壤中的迁移分布及拟合过程来看,土壤对Cu的吸附性能是决定Cu在土壤中迁移的最重要因素,它从宏观上决定了Cu在土壤中迁移、积累的全过程,也是导致污水灌溉条件下Cu在7种农田土壤中迁移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6.
太湖地区奶牛运动场氮、磷淋溶及流失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奶牛运动场粪尿中氮、磷淋溶与径流损失量,防范与减少规模养牛场氮磷污染风险,以无锡太湖地区一典型奶牛运动场为对象,采集了2个运动场剖面土壤,同时以运动场外侧土壤作对照,分析了土壤0~10.0 cm、10.1~20.0 cm、20.1~40.0 cm、40.1~60.0 cm、60.1~80.0 cm、80.1~100.0 cm各层次中氮磷含量,并收集了5~9月份运动场径流雨水,估算了氮、磷流失量。结果表明:运动场各层次土样中pH及有机物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0~20.0 cm表层土中更为显著;运动场土壤中铵氮、硝态氮以及有效磷均表现出明显的向下淋溶,其中硝态氮向下淋溶更为明显,在40.1~6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已高达14.87 mg/kg;在0~40.0 cm土层中有土霉素的积累。径流氮向水体输出通量为14.95 kg/hm2,径流磷向水体输出通量为3.88 kg/hm2。试验结果证实,奶牛运动场存在氮、磷等向下淋溶以及径流损失的风险,在奶牛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控制中,应对奶牛运动场可能产生的氮磷环境污染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7.
以自制的玻璃基质缓释肥料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壤淋溶方法,研究玻璃缓释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培养28d后玻璃肥料的氮、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普通肥料的81.34%和75.32%(P<0.01),极大的减少了养分淋溶损失。玻璃肥料在淋溶的中后期仍有一定的氮、钾释放速率和释放量,减少了养分损失率,有效地延长了氮、钾养分供应期,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8.
临猗县果园种植面积3.07万hm2,主要分布于峨嵋岭台垣区、台垣斜坡区以及涑水河冲积平原区。该区大部分地势平坦,在季节性降雨淋溶作用下,土壤中黏粒和碳酸钙淋溶淀积,土体中产生明显的黏化层和钙积层,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质地多为壤质土,  相似文献   
79.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腐殖质累积较弱,淋溶作用中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代换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剖面分化发育好,形成具有典型硅铝特性的粘化B层,铁的游离度低而活化度高,土壤风化弱,发育程度较低。基带土壤属于系统分类中的简育干润淋溶土土类、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亚类。  相似文献   
80.
根据氮素肥料大多采用含氮量较高尿素作为原料的特点,采用一种检测酰胺态氮的化学方法来研究包膜尿素态氮肥的缓释性能。通过水溶与土壤淋溶试验,对比分析氮素释放率曲线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基本上评价出包膜尿素态氮肥的缓释效果,尤其对疏水型材料包裹的尿素态氮肥评价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