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4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1329篇
林业   442篇
农学   1014篇
基础科学   117篇
  798篇
综合类   5692篇
农作物   682篇
水产渔业   611篇
畜牧兽医   5231篇
园艺   674篇
植物保护   700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74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543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771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824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1183篇
  2011年   1171篇
  2010年   1047篇
  2009年   929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719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Duplex PCR 快速检测松材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uplex 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的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设计出特异性引物,检测松材线虫的存在;在5.8S,28S保守序列区设计通用引物,检测伞滑刃线虫的存在.  相似文献   
92.
火柴头染色体核型及核糖体基因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柴头是一年生单子叶恶性杂草,具有地上和地下茎同时开花结实的特殊习性。研究表明,地上和地下部分种子产生的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中期染色体平均长10μ,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由两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5和9)、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3,8,11)和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2,4,6,7,10),属对称型。核型公式为2n=22=4m 5sm 2st。核糖体基因(45S)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杂交信号在两对染色体上的程度不同,表明了该基因的拷贝数在位点间有差别,并明确证实地下种子是正常自花受精的结果。本文对利用核糖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通过原位杂交进行植物染色体的识别和染色体的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两种一步法RNA提取试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的提取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上应用广泛。本文分别用进口Invitrogen公司生产的以及我们自己研制的一步法RNA提取试剂,提取大肠杆菌RNA、鸡肌肉组织RNA和尿囊液RNA,通过核酸电泳和荧光定量RT-PCR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我们自己研制的和进口的试剂提取的RNA都不含有DNA;这些RNA都可以作为模板进行RT-PCR检测,并且在数量上相互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我们自己研制的一步法RNA提取试剂可以取代进口试剂。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此类试剂一些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94.
新扬州鸡IGF-1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速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150只非同胞新扬州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法检测了该基因5’调控区DNA序列多态性,并运用线性模型统计方法分析了多态性与初生重和12周龄体重的关系。结果显示:新扬州鸡IGF-1基因5、调控区自然存在两种不同DNA序列,经。PstⅠ酶切后出现3种基因型(“-/-”、“-/ ”、“ / ”),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各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12周龄体重的最小二乘均数存在“-/-”>“ /-”>“ / ”的趋势,且“-/-”型个体的12周龄体重显著高于“ / ”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95.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急性人工感染成年鸭病例体内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DNA;12 h,可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脑、胸肌、食管、腺胃、血液、舌、口腔分泌物、皮肤、骨髓和粪便等检测到 DPV的 DNA。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和脑组织。本试验为阐明 DPV的致病机理和应用 PCR方法检测感染鸭体组织中的 DPV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6.
通过 PCR条件选择 ,组装了可用于确诊鹅细小病毒 (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的试剂盒。首先根据 Gen Bank中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不同株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GPV特异性简并引物 ,利用该引物确定 PCR扩增条件 ,并鉴定了扩增产物的特异性。根据上述扩增条件 ,组装 GPV诊断试剂盒。试剂盒共有 3个反应管 ,贮于 - 2 0℃ ,应用时取 1号管 ,加入煮沸的肝脏悬液上清 ,2、3号管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按固定条件扩增 ,结果显示 ,待检病料的检出率在 96 %以上。该试剂盒操作简单 ,效果稳定 ,可用于 GPV感染的确诊  相似文献   
97.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自1979年日本学者Yuasa等首先分离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该病原以致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从而导致免疫抑制,严重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为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98.
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出现,使家鸡的染色体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作者从家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简史、显带研究及其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3个方面对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旨在对其有一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并为其它禽类的染色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依据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主要保护性抗原CD8 T细胞表位VRRPQASGVYMGNLTAQ和卵清白蛋白(OVA)CD8 T细胞表位SIINFEKL,设计、合成两条编码LCMV和OVA CD8 T细胞表位的寡核苷酸片段,经退火后,克隆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YAGFP,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证实成功构建T细胞表位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YAGFPL-O,将此重组质粒pYAGFPL-O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获得重组沙门氏菌X4550(pYAGFPL-O).用SDS-PAGE电泳测得重组菌表达的融合蛋白约为30kD.同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X4550(pYAGFPL-O)发出黄绿色荧光.这些结果表明LCMV和OVA T细胞表位已成功表达.重组菌X4550(pYAGFPL-O)的获得为研究沙门氏菌载体携带外源抗原的T细胞应答规律及调控机理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应用PCR检测成年鸭体内鸭瘟强毒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鸭瘟病毒(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100日龄鸭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 DNA;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6h)→肺、脑和腿肌(12h)→肾和胸肌(24h);同居鸭于混群后4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 DNA;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48h)→脾和脑(72h)→胸肌和腿肌(96h)→肾(12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