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7篇
  40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陇南是我国柑桔生产次适宜北缘地带,由于品种混杂,有机肥不足,整形修剪差,气候异常等原因,致使陇南柑桔酸度大,品质差。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改进品质的5点对策。  相似文献   
42.
酱油富有营养,为我国特有的调味料,也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酿造酱油主要的原料为蛋白质及淀粉,一般多采用富有蛋白质的大豆及富有淀粉的小麦,但小麦是主要粮食而大豆是工业上重要的原料与主要油料作物,同时又是主要外销农产品,可以换取外汇与器材。如何增产大豆与节约豆源用以支持国家工业化及增加食油产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金培松、陈騊声等曾有报道关于酿造酱油改用豆饼代大豆及以廉价的米糠、麦麸、高粱代小麦的试验研究。省外各酿造厂也有采用豆饼为原料,但不普遍,本省迄今仍以大豆来酿造酱油,据有关部门估计每年本省用以酿造酱油的大豆约达200万市斤,以此推算全国情况,为数更为可观,酿造酱油如能普遍采用其它代用品,很可以节省大量大豆。  相似文献   
43.
采用酒精检验鲜乳酸度的方法一直被各地乳品加工部门所利用(包括羊乳)。但近几年来,一些养羊户对此反响强烈,原因是新鲜的羊乳经酒精检验后,判定为酸乳和坏乳的比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弄清酒精是否适合检验羊乳的问题。本试验以酸碱滴定中和为检验方法,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猪消化道酸度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简述了成年猪、哺乳仔猪消化道酸度及调控,重点分析断奶对仔猪消化道酸度的影响.提出断奶仔猪消化道酸度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5.
新鲜蜂王浆中含有30多种的脂肪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具有生物活性的10-羟基-α-癸烯酸(即10-HDA)。经过大量实验表明,新鲜蜂王浆的10-HDA与酸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6.
测定了21种竹材基、中、梢3部分的酸含量,研究了竹材中不同酸度对脲醛树脂胶胶凝时间的影响。其结果为:①竹材的总酸含量为4.179~29.197mmol/100g竹粉,游离酸含量为1.648~14.637,结合酸含量为0.067~19.742;②竹秆基、中、梢3部分的酸含量差异大;③竹材—脲醛树脂胶胶凝时间与竹材pH值、碱缓冲容量、总缓冲容量、总酸和结合酸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游离酸含量具较显著相关性,而与酸缓冲容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7.
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酸度保鲜剂对观赏桃红花碧桃切枝花瓣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插枝时间的延长,花瓣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丙二醛、花色苷、类黄酮和多酚含量则总体上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pH 2处理虽花色苷、类黄酮和多酚含量较高,但丙二醛含量也较高,导致花瓣细胞膜受害严重;而pH 5.5处理的花色苷含量虽较pH 2处理低,但花色保持较好,且较其他处理相对含水量高,其观赏期延长,是保鲜剂适宜的酸度。  相似文献   
48.
石敏 《农业与技术》2012,32(4):166-168
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2002~2011年的10年间辽宁省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辽宁省酸雨污染经历了污染加重和污染持续两个阶段;在空间上,辽宁省酸雨污染空间格局呈现为两条近乎平行的西南—东北走向的带状分布:从西至东贯穿辽宁中部的葫芦岛—锦州—阜新—沈阳—抚顺—铁岭的中西部酸雨带和覆盖大连—丹东地区的东南部酸雨带。中西部酸雨带污染程度呈现从略有加重到明显减轻趋势,东南部酸雨带历经从无到有到污染日趋加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9.
土壤铜形态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酸度与氮素水平对土壤易溶态铜形态的影响,以及土壤铜含量与形态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态铜、有机碳结合态铜、离子态铜与铜处理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0、0.96、0.61。土壤酸度影响土壤中各形态铜的含量,随pH值降低土壤水溶态铜、离子态铜均显著增加,在pH4.7土壤上二者的含量随铜处理浓度的不同分别为pH6.0土壤上的1.6~6.3倍和39~148倍,两种土壤上水溶态铜、离子态铜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铜处理水平、水溶态铜、有机碳结合态铜、离子态铜含量均强烈影响黑麦草的生长和其对铜的吸收,牧草鲜重与各形态铜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6、-0.71、-0.72,而植株铜含量则与各形态铜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87、0.56、0.87。土壤氮素水平影响土壤溶解有机碳的含量,但对土壤各种铜的形态及牧草对铜的吸收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
以一株N+诱变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诱变前后菌种的形态、活力、产酸性、产黏性等特性变化,探讨N+诱变处理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11%脱脂乳)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L0603菌株活力为0.39,N+诱变菌株P0603活力为0.29,诱变后菌株活力降低了35%;P0603凝乳性能良好,但产酸性比L0603差,诱变后产酸性降低;P0603黏度最高值为360mPa.s,L0603的黏度最高值为151.5mPa.s,诱变后菌株黏度提高了60.6%;L0603的胞外多糖最高产量为17.56mg/L,P0603的最高产量为44.6mg/L,诱变后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