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8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398篇
林业   509篇
农学   446篇
基础科学   63篇
  171篇
综合类   4184篇
农作物   241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2454篇
园艺   638篇
植物保护   666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不同基因型越橘果实中4种花色苷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越橘2个野生种和3个栽培品种中4种花色苷的含量。结果 表明:总花色苷含量最高的是‘芝妮’,其它依次是CA-206、NB-3、笃斯越橘和红豆越橘。果实所含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因种和品种而不同,其中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普遍存在的,而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不存在于笃斯越橘和红豆越橘果实中,红豆越橘果实中只含4种花色苷的1种。  相似文献   
62.
荔枝冷害过程中果皮色泽、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糯米糍’荔枝果实在3 ℃和0 ℃条件下果皮的色泽和花色素苷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实在0 ℃下14 d 时褐变指数迅速增大, 21 d 时已遭受不可逆的冷害。在冷藏过程中, 果皮的色泽指标a、L、C 值及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0 ℃下比3 ℃下降快。0 ℃下14~21 d , a、L、C 值分别下降了27.95 %、33.58 %和58.47 % , 而21 d 时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依次为采收时的18.08 %、35.99 %和41.64 %。说明冷害加速了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类黄酮和总酚的变化, 促进了褐变进程的发生。果皮a、L、C 值与褐变指数、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P < 0.05) ,采用自动测色色度计可真实地反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试验对象,用氮-甲基-氮硝基氮-亚硝基胍对其进行诱导突变,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筛选到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的大肠杆菌受体菌株,从而为构建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载体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二氢吡啶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 1日龄AA肉用雏鸡 30 0只 ,随机分成 5组。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试验日粮分为 5个不同处理 ,即二氢吡啶添加水平为 0 (对照组 ) ,5 0 ,10 0 ,15 0和 2 0 0mg kg。结果表明 ,二氢吡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肉仔鸡的屠宰性能 ,其中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以二氢吡啶添加水平为 5 0mg kg最佳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腿肌率以二氢吡啶添加水平为 15 0mg kg最佳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15 0 ,2 0 0mg kg处理组的腹脂率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 0 .2 9和 0 .30个百分点。二氢吡啶添加水平为 5 0 ,15 0和 2 0 0mg kg时血清中尿素氮 (B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 2 0 .10 % ,2 6 .80 %和 2 5 .2 6 % ,并达到差异显著 (P <0 .0 5 ) ;甘油三酯 (TG3)含量有随二氢吡啶的添加而下降的趋势。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 (T3)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随二氢吡啶的添加 10 0和15 0mg kg处理组T3含量比对照组上升了 0 .31和 0 .4 4个百分点。通过相关分析 ,阐明了二氢吡啶改善屠宰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5.
黄芪多糖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的干燥根,是中兽医中常用的扶正药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和生肌等功效。黄芪中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其中以对黄芪多糖的研究报道为多。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相似文献   
66.
多抗甲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多抗甲素(α-甘露聚糖肽)是我国首创的新免疫增强剂,为一种微生物多糖类的免疫增强剂。我国许多学者对该药的药效学(尤其是免疫药理学)、作用机制、毒理学和临床疗效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药在许多医疗单位经成千上万例临床观察,证明该药作为治疗肿瘤的辅助药,能减轻放、化疗的  相似文献   
67.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奶牛产奶量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选取同一胎次,健康正常的黑白花奶牛共36头随机分三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Ⅰ组饲喂含5%黄芪日粮,中草药Ⅱ组饲喂党参-黄芪复合中药添加剂日粮,进行产奶量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在奶牛的日粮中适当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药添加剂 ,可以明显提高奶牛的奶产量(P<0.01),产奶量可提高约12.88%左右,并能有效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结果还证明,在日粮中添加单味中药添加剂,对奶产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效果不如中草药Ⅱ组显著.  相似文献   
68.
中草药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芪是一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草药添加剂,主要介绍了黄芪的免疫调节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观察了复方中草药“毒菌杀”的安全性及其对禽大肠杆菌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发现“毒菌杀”安全性高,组成“毒菌杀”的各单味中药及其合剂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g/mL)分别为板蓝根0.05、穿心莲0.05、黄芪0.025、黄柏0.05、柴胡0.05、生地0.05、甘草0.05、当归0.025,“毒菌杀”方剂为0.05;对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板蓝根0.05、穿心莲0.025、黄芪0.025、黄柏0.05、柴胡0.025、生地0.05、甘草0.025、当归0.05,“毒菌杀”方剂为0.025;而牛胆汁对这两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和1%。说明“毒菌杀”方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定性和定量分析一批兽药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中的未知添加物。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该批检品用微生物检定法进行含量测定时,发现该样品的抑菌圈为虚圈,用薄层色谱鉴别该样品,未显示与标准品溶液一致的主斑点,怀疑该样品中有处方外非法添加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对该样品进行筛查,发现疑似添加物,并使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法进行了双重确证和含量测定。该样品中非法添加物确证为磺胺氯达嗪和甲氧苄啶,添加量分别为58.5 mg/g和13.4 mg/g。本研究通过建立筛查方法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分析非法添加物的可能原因为打击兽药处方外非法添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