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69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56篇
  152篇
综合类   1238篇
农作物   37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株与不嫁接植株相比,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时,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单株荚数、百粒重、粒茎比和单株粒重会显著提高。其中,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砧木上,共同亲本、俄亥俄中期、辽宁中期、俄亥俄当代、辽宁当代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5%、6.9%、9.4%、15.7%、19.9%。由此说明,根系改良会带来大豆品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2.
EM浸种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EM稀释液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遴选出玉米施用EM的最佳浓度。试验结果表明:EM浸种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增加玉米苗期株高和茎粗,增加玉米幼苗的叶面积,从而提高玉米幼苗素质,形成壮苗。500倍EM稀释液是玉米生产上较为理想的施用浓度。  相似文献   
93.
对超级杂交稻国稻1号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以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稻1号的单产之所以显著高于汕优63的,主要因为前者分蘖多且分蘖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而且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94.
高寒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青海省不同海拔和不同地区的7份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在西宁地区对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地区筛选育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份材料中采自海南州同德县高寒草甸海拔3201m的4号材料产草量最高,可作为饲草型牧草进行选育;采白果洛州玛多县高寒草原海拔4385m的1号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可作为饲草兼产籽型牧草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95.
萝卜肉质根膨大过程中主要农艺学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皮色、肉质色萝卜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肉质根膨大过程中的主要农艺学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萝卜生长过程中,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同步进行,地上部的生长状况,影响肉质根的膨大,进而影响产量;育种过程中,选择根重/叶重比值大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6.
描述了物理学中场的散度、旋度和梯度三个基本特征,分析了科学知识的扩散、吸收和在分布中的知识密度梯度三个重要参量,结果表明在知识分布的空间范围内存在场的基本特征,由此论证了知识场的存在。根据知识场理论并通过实例描述了知识扩散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97.
津原E-28常规粳稻品种,在天津稻区全生育期177d左右,株高117.3cm,穗长22.0cm,千粒重30.2g,对稻曲病、条纹叶枯病表现高抗(HR),稻瘟病表现中抗(MR)。抗早衰,茎秆粗壮坚韧,抗倒伏。后期活秆成熟。米质指标达到国标等级优1标准。适于机插秧新技术栽培。  相似文献   
98.
Oat is widely used as a food source in human and animal diets. In China, supplementary cultivation of oat has recently been extended into marginal saline soils, due to its extensive use.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biomass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at in coastal saline soil. A single-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experiment with six naked and husked oat varieties [Bayou-1 (BU-1), Baiyan-2 (BY-2), Baiyan-7 (BY-7), Huawan-6 (HW-6), Huazao-2 (HZ-2), and Pin-16 (P-16)] as treatments was conducted in the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The growth period (77 to 88 days) of the six oat varieties were shorter in saline soil than their original breeding region. Moreover, the plant was shorter, with a lower grain number per plant and seed setting. Grain weight increased and no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e floret number in coastal saline soil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bitats. The BY-7 variety produced the highest biomass value of 7.0 t ha?1 compared to the other five varieties. Compared with two active growth points, most variet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just one growth activity point between elongation and heading. Two fast growth periods for the six oat varieties were due to the high total leaf biomass growth rate (BGR) from elongation to heading and panicle BGR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The biomass growth ratio (BGO) during elongation to heading was the largest among the four growth stages of the oat varieties. The number of kernels per spike decreased at the research site, but grain weight increased.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growth periods, biomass, BGR, BGO, and other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the coastal saline soil of North China, but the BY-7 variety was the most suitable variety for the study site.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介绍了高强混凝土(HSC)的开发过程。高强混凝土的特性:如抗压强度很高时,抗弯折及抗拉则不再有增加的趋势;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不成反比:HSC的应力~应弯曲线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等。高强混凝土优点:若配置相同量的抗拉钢筋,则可提高构件的抗变形性能等。并谈了施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0.
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降水资料的具体分析,指出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主要特征,如暴雨的特殊性、固体降水与海拔关系、降水量与海拔关系、降水量与作物产量关系等,并对如何提高降水利用率,发展农业生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