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5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215篇
农学   468篇
基础科学   144篇
  403篇
综合类   2658篇
农作物   202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从宏观层面探索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道路,使我国茶园机械化早日走出步履维艰的发展困境,深入分析了我国茶园机械当前的应用推广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最近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现状的深层次分析,发现除技术原因外,茶园分布广而散,地理地形复杂,是阻碍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分形而治"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与理论,从根源上肃清我国茶园机械化盲目发展的局面,促使其从此迈入健康的发展道路,对加快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2.
袁应泽  李金辉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2):136-138,141
通过对汉中盆地现有茶区生态气候状况的分析及与同纬度东部平原茶区比较,找出了汉中茶区生态气候和品质的比较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在退耕还茶中宜建生态茶园;生态园、老茶园和林区应根据局地小气候条件合理布局交错种植;宜推广无性繁殖和无污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3.
为促进凉茶渣在畜牧业中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黑曲霉为菌种固态发酵凉茶渣,首先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考察了时间、温度、含水量、浸泡液pH、氮源和碳源对凉茶渣降解率和产物pH的影响;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和规模化生产实际需要,以4%硫酸铵为氮源,2%葡萄糖为碳源,以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检测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凉茶渣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含水量为60%,浸泡液pH为9.0,31℃发酵168 h是凉茶渣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最佳工艺条件下凉茶渣的降解率为25.23%,发酵产物pH为4.53。当凉茶渣发酵前水提液浓度为24 mg/mL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43.56%,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7.06%,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0.71%;当最优条件下发酵产物水提液浓度24 mg/mL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30.77%,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5.63%,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7.36%。本试验结果表明,黑曲霉是适宜的凉茶渣发酵菌种,且凉茶渣经过黑曲霉发酵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4.
Peripartal cows often experience negative energy balance, and are therefore prone to suffering from metabolic diseases such as hyperketonemia, which causes financial losses in dairy farm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een tea polyphenol (GTP) supplementation during the periparturient period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xidative stress and immunometabolism in dairy cows with hyperketonemia. One hundred Holstein cows were assigned to GTP (0.2 g/kg DM; n = 50) or control (without GTP; n = 50) group based on body weight, previous milk yield, and parity on d 15 before expected parturition. Subsequently, 10 cows with hyperketonemia were selected from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blood β-hydroxybutyric acid (BHBA) concentration between 1.2 and 2.9 mmol/L from 2 to 3 d postpartum. All cows were fed a close-up diet and a lactation diet with or without GTP supply from 15 d prepartum until 30 d postpartum. Milk and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20 cows selected with hyperketonemia on 10, 20, and 30 d postpartum. Compared with control cows, greater milk yield and lower somatic cell count were observed in GTP cows. The GTP group had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BHBA, free fatty acids,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alondialdehy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lower activitie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longside greater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dditionally, GTP supplementation up-regulated concentrations of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but down-regulated concentration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1β, interleukin-2, interleukin-8, and interferon-γ in plasma.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immunoglobulin G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GTP group. Overall,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GTP supplementation from 15 d prepartum to 30 d postpartum improved the milk yield and health status in cows with hyperketonemia during early lactation.  相似文献   
35.
36.
红碎茶CTC齿辊数控加工及误差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红碎茶CTC齿辊微机数控加工车床的总体方案,进给系统结构设计以及微机数控硬件系统主要构成、软件功能和加工子程序。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齿辊3mm节距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机数控加工齿辊,节距精度得到明显提高。该机同时也保留了普通车床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37.
2020年江苏早春气温平稳上升,几乎未发生晚霜冻,茶叶产量较往年却减产10%~20%.文章利用主产区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和2020年茶叶生产相关资料,分析其减产原因,认为2020年早春气温异常偏高,开采期比常年提前10 d以上,3月17—27日最高气温基本维持在20℃以上,采摘洪峰来得早,受疫情影响引起的茶场人力不足,严...  相似文献   
38.
茶叶抖筛机是茶叶精加工的关键装备,传统抖筛装备主要通过经验设计,筛分性能较差,主要表现在筛净率较低、误筛率较高。该研究结合抖筛机的筛分原理,运用solidworks构建虚拟样机,利用EDEM软件建立茶叶颗粒离散元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对茶叶颗粒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连杆长度、曲柄半径和筛面倾角是茶叶抖筛机筛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筛净率、误筛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当连杆长度为1 977 mm、曲柄半径为25 mm、筛面倾角为2.8 °时,茶叶筛净率为94.5%、误筛率为4.61%,筛分性能最优。以最优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筛净率为93.8%,误筛率为4.73%,生产效率为319kg/h,较优化前筛净率提高3.42%,误筛率降低7.62%,生产效率提高8.87%。该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筛分装备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针对名优茶智能采摘中茶叶嫩梢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YOLOv8n模型进行优化。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动态蛇形卷积(dynamic snake convolution,DSConv),增强模型对茶叶嫩梢形状信息的捕捉能力;其次,将颈部的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强化模型的特征融合效能;最后,在颈部网络的每个C2F模块后增设了无参注意力模块(simple attention module,SimAM),提升模型对茶叶嫩梢的识别关注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原始模型的精确率(precision,P)、召回率(recall,R)、平均精确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F1得分(F1 score,F1)分别提升了4.2、2.9、3.7和3.3个百分点,推理速度为42 帧/s,模型大小为6.7 MB,满足低算力移动设备的部署条件。与Faster-RCNN、YOLOv5n、YOLOv7n和YOLOv8n目标检测算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改进模型精确率分别高出57.4、4.4、4.7和4.2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高出53.0、3.6、2.8和2.9个百分点,平均精确率均值分别高出58.9、5.0、4.6和3.7个百分点,F1得分分别高出了56.8、3.9、3.7和3.3个百分点,在茶叶嫩梢检测任务中展现出了更高的精确度和更低的漏检率,能够为名优茶的智能采摘提供算法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采样测定茶叶鲜叶产量及鲜叶品质成分(茶多酚、茶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