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2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 PCR 技术从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 XJ05基因组中扩增得到 LuxS 基因的全序列,对其进行分析,同时与其他细菌相应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粪肠球菌 XJ05的 LuxS 基因全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具有功能序列HXXEH,核苷酸同源性与 GenBank 上的枯草芽胞杆菌和粪肠球菌 V583同源性最高,分别为61.2%和100%;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诱导后表达分子质量为20 ku 的蛋白质,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特异性条带。说明 XJ05的 luxS 基因与肠球菌 V583和枯草芽胞杆菌亲缘关系较近,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上海地区动物源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变迁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近五年采集的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进行10种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458株粪肠球菌及283株屎肠球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呋及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高于60%),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低于11%),粪肠球菌耐药率整体高于屎肠球菌,两者对氧氟沙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利奈唑胺、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耐药率差异为15%~44%)。五年间,粪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氧氟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呈下降趋势;屎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及氟苯尼考的MIC50及MIC90均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近年来上海地区动物源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情况有好转趋势,仍需继续加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03.
试验旨在探索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寻求稳定的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模型的方法。选用1周龄ICR小鼠进行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分离并通过BMEC特有的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actor Ⅷ)进行荧光标记,鉴定分离的细胞并判定分离率。选用1~3日龄ICR小鼠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并通过其特有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对进行荧光标记,鉴定分离的细胞并判定分离率。将原代细胞传至3代,用Transwell二维小孔分别构建单层BMEC和BM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选用致脑膜炎粪肠球菌、非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分别与构建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共培养,评估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穿透性。通过4 h渗透试验、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和血脑屏障损伤相关标志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量的检测,评估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分别达90%和95%以上。细菌穿透试验结果显示,所选的3株细菌只有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可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4 h渗透试验和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培养模型优于单层BMEC模型。与其他组相比,构建的体外血脑屏障与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共培养组荧光素钠的穿透力更高,MMP-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综上,BM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模型优于单层BMEC模型,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可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介导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本试验结果为揭示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粪肠球菌又称粪链球菌,能在不同环境中生长存活,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部分属于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茵群,还有部分在长期的进化中出现了毒力基因。近年来,粪肠球菌感染人和动物的报道日益增加,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论文综述了猪、牛、羊、禽和犬粪肠球菌的主要致病性、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为防制动物粪肠球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In 2008, we identified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 in Michigan swine, which was the first report of VRE in livestock from North America. Continued sampling in 2009 and 2010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VRE persisted in Michigan. In 2009, swine faecal and feed samples (n = 56), county fair pig barn manure samples (n = 9) and pooled Michigan State Fair pig barn manure samples (n = 18) were screened for VRE. In 2010, swine fa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6 county fairs (n = 73) and nine commercial swine farms in six states (n = 28). Recovered VRE isolates were molecularly evalua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S1 nuclease digestion and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Six VR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in 2009 from the State Fair, and another six (8.2%)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five county fairs in 2010. All 12 isolates we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first‐reported VRE from Michigan swine: all were confirmed to be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 (VREf) carrying vanA gene on Tn1546 (Type D), were negative for IS1251, hyl and esp gene, carried a 150–160 kb megaplasmid, and have closely similar PFGE patterns with >80% similarity. Classified as ST5, ST6 or ST185 by MLST, all belong to the clonal complex 5, a strain recognized to be circulating among European pigs.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VREf are widespread in Michigan swine and persist in the historical absence of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glycopeptides.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耐铁粪肠球菌X4对铁的富集能力,为开发生物有机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粪肠球菌X4菌体产量和铁富集率为指标,对影响X4铁富集性能的铁离子质量浓度、铁加入时间、X4菌液接种量、培养时间、碳源及氮源种类等发酵条件进行初筛;再采用L18(37)正交试验,以铁富集率为指标,对最佳碳源、氮源添加量及上述其他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最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进行15 L发酵罐模拟试验,对X4的铁富集性能进行评价。【结果】粪肠球菌X4铁富集最优发酵条件为:铁离子质量浓度650 mg/L,培养16 h加铁,X4菌液接种量为体积分数18%,培养时间84 h,可溶性淀粉添加量20 g/L,酵母膏添加量15 g/L,氯化铵添加量4 g/L。最优发酵条件下的发酵罐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耐铁粪肠球菌X4的单位菌体产量为5.52 g/L,单位菌体铁富集量101.38 mg/g,铁富集率86.16%,单位菌体有机铁富集量12.67 mg/g,铁有机化率12.5%。【结论】从铁富集量、铁富集率和铁有机化率来看,耐铁粪肠球菌X4具备生产生物有机铁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以支气管被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堵塞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鸡呼吸系统疾病,为研究支气管堵塞形成的细菌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无菌采集不同鸡场典型病死鸡的支气管堵塞部位样本,用常规细菌分离法结合16 sDNA测序进行细菌学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11个鸡场采集的18个样本中均分离到了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2个鸡场分离到了奇异变形杆菌,1个鸡场分离到了鲍曼不动杆菌,所有典型发病鸡场均未检测到鸡毒支原体和滑液支原体。K-B法药敏实验显示大肠杆菌主要对头孢噻肟、氯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粪肠球菌主要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所有分离菌均无致病作用。【结论】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于支气管堵塞部位,可能是该病理变化形成的主要协同因素,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存在于所有的被检病例中,且耐药性普遍很强。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以自主筛选的一株屎肠球菌为对象,在抗逆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微囊化提高耐热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动物田间小试,评价其对断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优化保护剂与壁材的配方,改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可使喷雾后获得的干物质中活菌数达到1010cfu/g;微囊化的屎肠球菌对高温的耐受性增强,贮存时间更久,对胃液和肠液依然具备较好的耐受性。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与空白组相比,饲喂屎肠球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分别提高37%和15%,料肉比和腹泻率分别下降16%和65%,说明该屎肠球菌微胶囊制剂可以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9.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从湖南各地送检至实验室的临床样本中分离到42株革兰氏染色阳性及过氧化氢酶阴性的球菌,其中78.6%来自于肺脏,菌落形态及染色镜检均与粪肠球菌参考株ATCC 29212相似,兰氏分群鉴定97.6%(41/42)为D群,生化特性符合粪肠球菌特征。16SrDNA测序鉴定显示:42个分离株与同步测序的ATCC 29212同源性在99.2%到100%之间,与所选择粪肠球菌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在98.7%到100%之间,NCBI在线BLAST分析发现42株均与GeneBank收录的粪肠球菌序列同源性最高。湖南分离株16SrDNA序列与E.faecalis参考序列进化关系与地域分布无关,来源于不同宿主的菌株的16SrDNA变异并不大,而与E.faecium、E.canis、E.avium、E.hirae等4种肠球菌则有多处变异,这些变异区域在这4种肠球菌中却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