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8篇
综合类   573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粒径对平菇栽培用玉米芯发酵料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玉米芯粒径对平菇栽培用发酵料中代谢物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添加不同粒径玉米芯的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添加小粒径玉米芯(D50=0.5 cm)和大粒径玉米芯(D50=1.5 cm)的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差异显著。在正离子(POS)和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筛选得到464种和20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芳香族化合物、氨基酸、糖及醇类、脂质、生物碱等。差异代谢物分别富集到90条(POS模式)和94条(NEG模式)代谢通路,差异显著的有2条,分别为源自鸟氨酸、赖氨酸、烟酸生物合成生物碱和组氨酸代谢。说明不同粒径玉米芯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为发酵料栽培平菇原料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生化腐植酸肥料的研究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天然物质为原料,经两次生物发酵制取的生化腐植酸肥料,可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领域,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上等肥料.该产品又是一种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93.
从虾塘底泥中分离到1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将其命名为QY01。研究发现其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胶体壳聚糖1.0%、葡萄糖0.1%、酵母粉0.3%、K2HPO4·3H2O0.2%、MgSO4·7H2O0.1%、NaCl0.5%、(NH4)2SO40.5%、起始pH6。最适培养条件为6%接种量,30℃、160r/min培养72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可达10.87U/mL,表明筛选到的菌株在降解壳聚糖方面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对QY01进行了16SrDNA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析,经序列比对,该菌株与芽孢杆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9%;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16SrDNA鉴定结果相符,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94.
为获得较高的木聚糖酶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方法,筛选氮源、碳源、无机盐、接种量、装液量、Na2CO3、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多个单因素,对产木聚糖酶的芽孢杆菌YS1069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豆饼粉25 g/L、麸皮40g/L、NaNO3 0.9 g/L、K2HPO43g/L、MgSO4·7H2O 0.6 g/L、接种量4%、装液量30 ml/250 ml(v/v)、Na2CO3添加量18 g/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96 h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再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木聚糖酶产量的8个主要因素进行评价,确定Na2CO3浓度、麸皮浓度和MgSO4·7H2O浓度是影响产酶量的3个主要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Design-Expert 8.05软件分析,获得了主要因素的最优条件,即Na2CO3浓度21.86g/L、麸皮浓度51.41 g/L、MgSO4·7H2O浓度0.59 g/L,实验最终酶活性比发酵优化前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95.
凝固型豆酸奶发酵菌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浸泡磨浆,对发酵的凝固型豆酸奶进行了菌种选择.选择出3种发酵菌种进行菌种复配并确定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1#、2#和3#菌种发酵的豆酸奶好于普通酸奶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并且1#、2#和3#菌株最佳配比为5∶3∶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0 h;通过L9(33)正交...  相似文献   
96.
对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产物、贝母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贝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其内生真菌种类具有多样性,其中可筛选出可以产生活性生物碱的菌株,这些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探索及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泡菜发酵过程中的菌相变化过程。[方法]以自制泡菜为研究对象,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和泡菜成品的菌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酵过程中的泡菜电泳图上的条带从发酵第1天的13条逐渐减少到第4天的11条再到第7天的9条,而泡菜成品中的条带则只有明显的2个条带。[结论]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泡菜最初的杂菌逐渐被优势菌抑制并最终取代。  相似文献   
98.
[目的]优化枇杷果酒酿造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湖北省荆门市当地的枇杷鲜果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考察不同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起始糖浓度、p H和发酵时间对枇杷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枇杷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15℃,起始糖浓度20 Brix,p H 3.6,酵母接种量0.4%,前期发酵时间6 d。[结论]所得果酒透明清亮,色泽淡黄,酒体醇香,为枇杷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发酵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蒸双压、冷发酵2种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六堡茶,考察其对六堡成品茶品质及内含物质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感官和理化成分都表现出不同的产品特点,双蒸双压处理的六堡茶发酵程度、物质转化程度均低于冷发酵处理。[结论]研究可为丰富六堡茶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酶促发酵在咖啡初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咖啡在初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常规发酵脱胶费时、费力、费水和产品批次间质量不一,机械脱胶又存在破损率高等问题,为云南咖啡初加工寻找一种高效、快捷、稳定的加工方法。[方法]以云南种植的咖啡品种卡蒂姆为原材料,利用诺维信公司生产的Pectinex Ultra SP-L咖啡果胶酶,进行了脱皮、脱胶对比,研究咖啡酶对咖啡鲜果脱皮脱胶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该酶能软化咖啡鲜果皮,使机械去皮效率提高3~4个百分点,酶能大大缩短脱胶时间、节省用水,根据用酶量的不同,甚至有可能使脱胶在2 h内彻底完成,而且不会造成任何破损,解决了普通加工和机械加工2种方法中存在的难题。[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Pectinex Ultra SP-L咖啡果胶酶能软化咖啡鲜果皮,同时能加速果胶的分解,大大提升了果皮和果胶的脱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