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2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725篇
基础科学   93篇
  537篇
综合类   1847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378篇
园艺   182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羟基肉桂酰辅酶A: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是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构建了菊芋HtHC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HtHCT,分别对拟南芥和本氏烟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PCR和RT-PCR结果表明,HtHCT基因已经插入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并能进行转录;转基因植株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表明,HtHCT基因能够调节拟南芥和本氏烟中木质素的含量及组成,并对受体材料的类黄酮合成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分析山东烟叶感官质量与物理化学指标的相关性,解析烟叶品质的化学基础和物理标识,采集典型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通过感官质量评价、理化检测和数理统计分析,并对叶位、地域分布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东上中部烟叶物理指标总体适宜,化学成分总体相对协调,感官质量总体较好,地域分布差异显著。中部叶在适宜范围内指标的比例高于上部叶。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与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分别得到3对和两对显著性典型变量,对典型变量影响较大的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为杂气、余味、香气质,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指标为还原糖、总糖、两糖比、氯、总氮和烟碱,物理指标为叶宽、单叶重、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和叶长。其中,杂气指标与钾氯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氯、半纤维素呈显著负相关;余味与钙、氮碱比、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烟碱、钠、硫、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质与钙、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烟碱、钠、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今后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控,为产区烟叶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分析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施肥可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提高棉花产量。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方有机肥处理,通过提高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处理3、处理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为423.50和403.76 kg/667m 2,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比CF处理增产5.81%、0.88%。【结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种植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即每667 m2基施有机肥400 kg,无机复混肥65.39 kg,追施尿素22.35 kg(每667 m2基肥施用有机肥800 kg,无机复混肥49.04 kg,追肥尿素16.76 kg)较为适宜。处理3、处理4模式(20%、40%的化肥减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明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区域花岗岩发育的自然林地(FL)、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进行测定。【结果】与自然林地FL相比,旱作梯田UT和稻作梯田PT土壤0~20 cm土层有效磷和磷活化系数(PAC)明显增加,以PT最高;3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在剖面中总体表现为"C"字型变化趋势,且均以表层土壤含量最高;与FL相比,UT和PT土壤以IP为主,Fe-P和O-P所占比例较高,其中O-P的比例从7.69%~13.58%上升到22.97%~41.96%;通径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OP是该区域土壤磷有效性的敏感磷源,而游离铁和有机碳是驱动土壤磷组分转化的关键性因子。【结论】粤北低山坡地营造梯田改变了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配格局,提高了磷的有效性,也增加了土壤无效态磷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播种期对前胡早薹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实验,HPLC法测定其指标成分含量。结果 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前胡的早期抽薹率快速下降,到3月份基本上降低到10 %以下,产量有所降低,但其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 在重庆地区播期调控前胡早期抽薹率以3月上中旬播种为宜,能有效达到降低早期抽薹率,同时其产量和质量都还较高。  相似文献   
106.
淮山药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淮山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为淮山药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结果】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12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形(1.53),其次是薯皮颜色(1.51);薯形的频率分布最高(93.18%),其次为薯肉颜色(90.91%)和茎蔓形状(81.82%)。在7个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薯块长度(1.89),其次是生育期(1.84)和薯块径粗(1.77);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79.25%),其次为薯块径粗(42.21%)和单株结薯数(35.62%),最小的为生育期(17.57%)。根据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可将44份淮山药种质聚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种质均来源于广西,可作为有增产潜力的加工型亲本材料;第Ⅱ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广西,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亲本;第Ⅲ类群种质主要来自南方地区,均是人工栽培的野生类型品种,为一般性亲本;第Ⅳ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北方省区的种质,可作为一般性早熟选育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73%,第一主成分反映高产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加工株型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植株结薯因子,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薯块、薯皮颜色和茎蔓颜色因子。【结论】我国淮山药主要地方栽培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呈现一定地域生态环境规律;南方地区在品种选育中应注重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超高压诱变小麦突变株系及其野生品种的多项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鉴定突变系是否具有抗旱性变异。以偃展4110及其超高压诱变的突变株系为材料,在正常条件和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有些突变系的抗旱系数与未诱变的对照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主成分分析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相对含水量(RWC)、相对失水速率(RWL)、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9个单项的生理指标转换成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计算得到这一突变株系的综合抗旱D值。在12个突变系材料中有7个材料的综合抗旱值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说明高压诱变是一项有效的诱变技术,为该技术在抗旱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保护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各组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黑土型保护地有机质含量、活性有机质、缓性有机质和惰性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活性有机质、惰性有机质和缓性有机质在0~20 cm土层积累较多,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有机质的含量逐渐降低;在各个层次土壤中各形态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阶段性变化,在一时间段内受施肥种类、用量、种植方式的影响表现出随着年份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一定年限后有机质含量有减少趋势,种植多年后含量会低于大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以缓性有机质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惰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最少,其中活性有机质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9.
乌龟肌肉营养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结果表明,乌龟的水分、总糖、灰分含量分别为80 24%,0 66%和0 95%。乌龟肌肉的蛋白质含量达16 64%,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9 16%和43 39%,氨基酸组成中以Glu含量最为丰富,Ie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分为82 63;乌龟肌肉脂肪含量为1 51%,脂肪酸组成以C18∶1为主,达39.32%,其次为C16∶0及C22∶6,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6 83%。  相似文献   
110.
中华倒刺鲃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5尾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9.22%,粗脂肪质量分数1.96%,水分质量分数77.0%,灰分质量分数1.6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0.18%。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3.61%(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32.26%,占氨基酸总量的43.83%;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华倒刺鲃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胱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 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1.34,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22%(干样)。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0.87%、3.08%,比其他经济鱼类均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中华倒刺鲃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