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7篇
  47篇
综合类   794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采用石英毛细管色谱柱HP-5 MS(30.0 m×0.25 mm×0.25μm)和质谱(EI离子源)、SIM模式,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含诱虫烯混剂进行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诱虫烯与异构体分离良好,在质量浓度0.000 05%~0.100 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平均回收率在89.8%~10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0%。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性和重现性好,可用于诱虫烯混剂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2.
【目的】随着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舍内环境对畜禽生长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密闭舍饲条件下,不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其中氨气的危害最大,降低畜禽生产性能,威胁动物健康。为此开展慢性氨气应激对肉鸡血清代谢物影响的研究,从小分子物质和代谢途径方面探究氨气导致机体代谢发生的变化,为舍内氨气的合理调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96只2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氨气浓度为0 mg·kg -1,试验组氨气浓度为45 mg·kg -1。试验在人工模拟呼吸舱内进行,呼吸舱采用全自动化控制温湿度等养殖条件,采用网上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24h 光照,试验期为21d。在肉鸡42日龄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2只,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将血清样品预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 GC-MS)检测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进行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t-检验等,寻找差异代谢物,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利用 GC-MS 方法,结合质谱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快速鉴定,在肉鸡血清中共检测到204种代谢物。将代谢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合t-检验筛选出 2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19个,下调4个。(2)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能量代谢(乳酸、α-酮戊二酸)、氨基酸代谢(L-别苏氨酸、L-高丝氨酸、烟酰甘氨酸)、脂肪酸代谢(硬脂酸、亚麻酸、亚油酸、胆固醇)以及核苷酸代谢(次黄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等。(3)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氨气应激主要影响了肉鸡血清的脂肪代谢通路,如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α-亚麻酸代谢。【结论】GC-MS较为全面地检测到血清的代谢物,能够准确地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同时慢性氨气应激显著影响肉鸡的血清代谢物含量,主要影响脂肪代谢通路,为阐明氨气应激影响营养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产香真菌GS—1为分离自构树枯枝的一株丛赤壳Nectria cinnabarina,该菌株产生浓郁的香味,其挥发性物质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明显的熏蒸抑制作用。为明确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菌机制、挥发性物质化学组分及菌株生长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动态规律,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GS—1菌株挥发性物质对灰葡萄孢菌丝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HS—SPME法萃取产香真菌GS—1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进行挥发性物质释放时间规律的测定和组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丝出现皱缩、畸形、顶端尖细等现象,同时细胞质含量减少且空腔增多。菌株GS—1挥发性物质释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升高后略降低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在第12 d达到最大峰值。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34个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18个组分,主要组分为[3S—(3α,3aβ,5α)]—1,2,3,3a,4,5,6,7—八氢—αα,3,8—四甲基—5—薁甲醇、表荜澄茄油烯醇和α—广藿香烯,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34.22%、10.70%和5.60%。这些结果为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为了鉴定从桉树根际筛选到的微生物的抑草潜力和抑草成分,以桉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真菌为材料,利用生物测试验证菌株发酵液的抑草潜力,利用GC-MS对菌株发酵液抑草成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菌株发酵液对稗草的根长、株高和干重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稗草根长抑制率最大为稀释50倍时,抑制率为7.55%;对稗草株高和干重抑制率最高为原液,抑制率分别为56.53%和25.46%。GC-MS鉴定共检测到86个物质,含氮化合物最多,占59.10%,其次为羧酸及酯类化合物,占19.26%。抑草物质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邻香豆酸、柠檬醛和胡椒碱在低浓度时对莴苣的根长和株高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能够产生多种化感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使得菌株发酵液具有很强的抑草作用,具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5.
In order to screen the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a new method was established which can quickly quantify the content of 2-acetyl-1pyrroline (2-AP),an important compound related to soybean aroma,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Based on peak profile,total peak area and retention time as test indexes,a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fragrant soybeans was established.The optimum parameters of the protocol consisted of column temperature70°C,sample injector temperature 180°C,optimum extraction alcohol content 1 m L,Na Cl content 0.1 g,ultrasonication time10 min,and extraction time 1 h,which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orthogonal test of single factors and three factors with four levels (L_9(3)~4).2-AP content of leaves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seeds,which were easier to measure.The protocol was simple and easy to carry out,consumed only small amounts of reagents,and provided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A total of 101 soybean genotype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ourc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is protoc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2-AP was 0.29 mg L~(–1),ranging from 0.094 to 1.816 mg L~(–1),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was 0.54.Among all genotypes-tested,they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ades,including seven elite genotypes identified as"grade one fragrant soybeans",which were Zhonglong 608,Heinong 88,Ha13-2958,Hongmiandou,Heinong 82,Huangmaodou,and Jiyu 21.These results provide both a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and several elite aroma genotypes for gene discovery and good quality breeding in soybean.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流苏树种子的成分,探讨不同溶剂提取流苏树种子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丙酮提取流苏树种子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石油醚提取物含有10种烷烃类、16种酯类和1种酰胺类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1.36%,其中十六烷酸甲酯(10.83%)、反式-13-十八碳烯酸甲酯(60.67%)和6-十八碳烯酸甲酯(11.29%)含量较高;二氯甲烷提取物含有10种烷烃类、4种酯类、2种酸类和3种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0.85%,其中1,2-二甲基环戊烷(8.21%)、十六烷酸(14.51%)、(Z,Z)-9,12-十八碳二烯酸(35.93%)等化合物含量较高;丙酮提取物含有10种烷烃类、11种酯类和2种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8.23%,其中十六烷酸甲酯(14.07%)、(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44.65%)、(E)-9-十八碳烯酸甲酯(12.27%)和十八酸甲酯(15.62%)含量较高。石油醚和丙酮提取酯类的效果优于二氯甲烷,在提取酸类和烷烃类化合物时,二氯甲烷效果更佳。不同的溶剂提取流苏树种子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7.
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13是一株高效广谱的生防菌,对油茶主要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试验表明其发酵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菌株Y13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测定其抑菌活性,为油茶病害无公害防治及药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收集并分析Y13挥发性物质成分,购买相应挥发性物质纯品,采用双皿倒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Y13挥发性物质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率在19.2%~83.9%,其中挥发性物质对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83.9%;检测其中10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对果生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发现,除了正十八烷外,其他9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筛选出的4种高效抑菌挥发性化合物纯品对7种常见的油茶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4种挥发性化合物纯品(10 μL/平板)对7种常见的油茶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壬醛 > 苯甲醛 > 3-甲基-4-苯基吡唑 > 苯丙噻唑。Y13挥发性物质对油茶主要病害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8.
以家蚕蛹蜕皮物和蝉蜕为材料,在常温条件下用正己烷浸泡粉末的方式,进行两种材料的成分提取,采用GC-MS分析提取物成分。结果表明:家蚕蛹蜕皮物和蝉蜕都是以烷烃类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74.55%和86.75%,主要的烷烃皆为正二十六烷;另外还含有醇类、酯类,但相对含量两种材料有所差异,家蚕蛹蜕皮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油醇和硬脂酸烯丙酯,蝉蜕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二十七烷醇和乙酸三十烷酯;只有家蚕蛹蜕皮物中含有15-羟基十五烷酸,且含量只占0.22%。  相似文献   
89.
IntroductionTheasternovi-beIgiihasbehavedm0readvantageincoldresistanceinplantingexperiments.ButitistendingtobeeIiminatedf0rlatefl0weringtime,simpIedesignandc0lorandsma[Ierflowers.TheDendran-themaxgeandthegr0winginnorthernhasc0l0rfuIdesignandfragrant.Thec0l0rfuIdesignsandfragrantD~nthemaxgr8nddergrowinginnortherncon-tainsmanykindsofmedicaImattersiniti.essential0il(Yang1997andLiu1996),butithasIowerability0fcoldresistancethanasternovi-belgii.lnordertobreednewvarietiesandmakecIeartherelation…  相似文献   
90.
东北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确定了15种化合物,鉴定组成占挥发油总量的986%,其主要组成是百里香醌(>70%)。东北藿香挥发油含量高(051%鲜重),香气持久独特、稳定性好,是很好的食用和日用香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