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3篇
  15篇
综合类   27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60篇
畜牧兽医   32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32.
对我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PCR产物经直接测序,5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46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4%。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8个,没有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比率为2.7。序列分析表明,红和奥利亚各有2个单倍型,尼奥、莫桑比克与尼罗各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奥与尼罗的单倍型序列相同,莫桑比克与红罗非鱼的1个单倍型序列相同。表明部分红罗非鱼的母本为莫桑比克。UPGMA聚类分析表明,尼奥与尼罗聚成一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成一支、奥利亚独成一支。  相似文献   
33.
不同淡水鱼类游泳速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等4种淡水鱼类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型渔用循环水槽测量其临界游速和爆发游速。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0.50±1.00℃,体长为16.88±1.99 cm的鲫相对临界游速为7.69±0.59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8.64±0.60 BL/s;水温在13.02±1.00℃,体长为31.85±2.89 cm的鲈鱼相对临界游速为2.10±0.14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2.37±0.11BL/s;水温在18.52±1.00℃,体长为29.46±1.79 cm的鳜鱼相对临界游速为2.50±0.19 BL/s,相爆发游速为4.38±0.24 BL/s;水温在15.57±1.00℃,体长为22.56±2.26 cm的罗非鱼相对临界游速为5.33±0.29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6.00±0.40 BL/s。  相似文献   
34.
尼罗罗非鱼幼鱼氮收支与饲料组成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生物学方法测定和比较了三种饲料喂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氮收支,同时用化学方法估算和比较了三种饲料组的含氮排泄废物。结果表明,饲料种类对尼罗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及饲料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P<0.01),饲喂欧洲料的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快;饲料种类对尼罗罗非鱼的氮收支分配也有显著影响(P<0.01),饲喂大江料的鱼用于生长的氮的比例最高;饲料蛋白源的质量、含能量以及营养平衡状况直接影响鱼的氮代谢,提高饲料质量是从源头控制养殖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糖脂比(1.5、2.3、3.9、7.0、16.5)的等氮等能饲料,以吉富罗非鱼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糖脂比升高,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先升高后降低,糖脂比为3.9和7.0时,WGR、SGR和PER最高。饵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在糖脂比为3.9和7.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在糖脂比为16.5时达到最低水平,但仅与1.5组存在显著差异。血浆甘油三酯在糖脂比最高组也出现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样在糖脂比最高组显著低于3.9组。然而血糖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糖脂比为16.5时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糖脂比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中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及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等氮等能的饲料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最适宜的糖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9.69%和9.53%,其对应的糖脂比为8.4。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究鼠李糖凝集素(Rhamnose-binding lectin, RBL)在硬骨鱼非特异性细胞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模型,首先通过分离头肾单核/巨噬细胞进行体外菌应激实验,发现在罗非鱼两种重要的致病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应激后,尼罗罗非鱼L-鼠李糖凝集素1(OnRBL-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OnRBL-1重组蛋白能够调节病原菌诱导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包括显著抑制菌诱导的IL-6、IL-8和TNF-α的表达,和促进IL-10和TGF-β的表达。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OnRBL-1具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增强呼吸爆发水平和上调活性氧的释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OnRBL-1在罗非鱼单核/巨噬细胞非特异性细胞防御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探讨RBL-1在硬骨鱼宿主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并有助于完善和丰富硬骨鱼类RBL的功能和在抗菌免疫应答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铁调素调节蛋白(hemojuvelin,HJV)在硬骨鱼中抵御病原菌感染和维持自身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扩增了尼罗罗非鱼铁调素调节蛋白基因(Onhjv)的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其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的分布模式及在抵御病原菌感染和调节铁稳态中的相关作用。结果显示,Onhjv的ORF全长由1 248个碱基组成,编码415个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Onhjv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并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无乳链球菌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Onhjv在肝脏、脾脏、肠和鳃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体外头肾单核/巨噬细胞和肝细胞中Onhjv表达量在受到这2种病原菌应激下也显著上调。此外,在1和10μmol/L FeCl_3溶液刺激后,Onhjv表达量在肝脏、脾脏、肠和鳃等组织,以及头肾单核/巨噬细胞和肝细胞中的表达量也呈显著上调。受重组罗非鱼IL-6蛋白[(r)OnIL-6]刺激后,头肾单核/巨噬细胞中Onhjv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炎症因子可以促进Onhjv表达。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铁调素调节蛋白在宿主抵御病原菌感染和维持铁稳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本实验为探究HJV在硬骨鱼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研究铁代谢在宿主防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8.
强俊  徐跑  何杰  王辉  李瑞伟 《水产学报》2011,35(12):1837-1848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氨氮(0.02 ~ 2.00 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 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氨氮和养殖密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氨氮或养殖密度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氨氮浓度为0.02 ~0.20 mg/L,养殖密度在1~2尾/10 L时,幼鱼特定生长率较高;而氨氮浓度高于0.20 mg/L,养殖密度在3尾/10 L左右时,生长速度较快.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随氨氮浓度和养殖密度的上升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的一次效应对MDA含量和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的表达有极显著影响(P<0.01);氨氮与养殖密度对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浓度氨氮与高养殖密度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72 4、0.913 2、0.938 9和0.969 2(P<0.01),可用于预测;氨氮效应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较养殖密度明显.建议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合理安排好养殖密度,保持溶氧充足,降低氨氮胁迫,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抗病力.  相似文献   
39.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9,23(1):27-32
应用RAPD技术检测了一个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和湘湖、美国和沙市三个尼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在群体内或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OPZ06、P)Z10、OPZ12和OPZ19四个引物都有一个扩增片段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临别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遗传标记。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S)表明,湘湖、美国和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S分别为0.798、0.795和0824),而奥利亚罗非  相似文献   
40.
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线粒体DNA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酶切MitochondrialDNA(mtDNA)技术检测了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的mtDNA。测得两种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都约为16.83kb。在使用的6种酶中,只有PvuⅡ在所检测的15尾尼罗非鲫mtDNA上产生了多态片段,3尾鱼的mtDNA产生了4个片段,12尾鱼的mtDNA产生3个片段。而6种酶在所有15尾奥利亚非鲫中均未检到多态片段。比较两种鱼的mtDNA酶切片段,仅PvuⅡ的酶切结果有所不同,尼罗非鲫mtDNA上有3个或4个PvuⅡ位点,但奥利亚非鲫mtDNA上有5个位点,因此,PvuⅡ的酶切位点可作为鉴别它们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