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2篇
  35篇
综合类   66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不同庭院月季品种扦插苗的辐射诱变效应,以粉扇、金凤凰、梅朗口红、紫袍玉带、安吉拉、粉色达芬奇、你的眼睛、香槟和九重香9个庭院月季品种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25、45、60、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定了死亡率、萌芽率、变异率和主要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月季扦插苗平均死亡率逐渐增加,从33.61%(0 Gy)上升至79.71%(80 Gy);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植株变异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辐射剂量为45 Gy时,植株变异率达到最高,占总体变异率(4.20‰)的64.70%。此外,不同品种月季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辐射剂量也存在差异,其有效值介于26~55 Gy之间。综合60Co-γ射线对月季扦插苗死亡率、生长势和变异率的影响,推荐庭院月季扦插苗的最适辐射剂量为45 Gy,这为月季辐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Dof(DNA-binding one zinc finger)蛋白是一类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N-末端具有高度保守的C2-C2单锌指结构域,C-末端的转录调控区的氨基酸具有高度多样性,其在植物光合、细胞周期及逆境响应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金银花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了候选的LjDof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同源序列比对、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发育和表达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Dof转录因子家族包含11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的个数为157~492,理论等电点为5.45~9.48,均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LjDof基因都在细胞核中有定位,个别在其他部位也有定位。同源比对和Motif分析发现,11个LjDof基因都含有完整的C2-C2单锌指结构。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金银花Dof蛋白分为五个亚类。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LjDof基因在金银花低温胁迫不同时间下有着不同的表达规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Dof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野蔷薇种子休眠深,发芽极不整齐,给育苗带来很大麻烦。以野蔷薇的3个无刺品系No.3、No.4、No.11和野蔷薇变种荷花蔷薇为试材,研究在无菌条件下,冷藏时间、GA3浓度和不同基质对野蔷薇种子发芽的影响,探索快速得到无菌实生苗的条件。结果表明:(1)影响野蔷薇种子萌发最主要的因素是冷藏时间;(2)3个无刺品系种子在冷藏10~15d、GA30.05~0.1mg/L处理时发芽率均在90%~100%,而荷花蔷薇种子在冷藏15d、GA30.05mg/L处理时最高发芽率为73%;(3)选用沙子作基质比蛭石更适合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自制群体叶室在猫爪草光合特性测定中的应用,以解决在猫爪草光合特性测量中,猫爪草叶片小、贴地生长不易测量的困难,为小叶植物的光合测量提供方便。[方法]以有机玻璃为材料,群体叶室设计为立方体,尺寸为20cm×20cm×20cm,光合仪接驳口为圆形.直径为65mm,制作与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配合使用的群体叶室。[结果]结果表明,这种叶室密封性好,接驳容易,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快速堵时,采用开路测量模式测量猫爪草光合特性效果良好,解决了原配叶室存在叶室较大,夹住叶片时极易折断叶柄及叶室和光合仪组装完成后难以对贴地生长叶片进行测量等问题。[结论]自制群体叶室造价低廉,制作简单,使用效果好,可以广泛在植物群体光合作用测量中使用。  相似文献   
45.
半夏提取物对桃蚜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半夏干粉中的活性物质,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种溶剂半夏提取物对桃蚜均有较好的拒食、毒杀和内吸活性,其中无水乙醇提取物的效果最好 100.0 mg/ml 3种溶剂半夏提取物处理48 h对桃蚜的拒食率和毒杀校正死亡率分别在90.00%和40.00%以上 半夏提取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桃蚜的生物活性越好。  相似文献   
46.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47.
金银花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金银花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营养价值之高乃其他植物所不能媲美。近年来,随着对其开发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为了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质量,育种学家对金银花进行了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蒋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44-12346
[目的]研究RcLEA基因在月季品种中热诱导表达模式及RcLEA基因对多种非生物胁迫耐性。[方法]将耐热和不耐热月季品种进行38℃/3h热激处理,研究RcLEA基因在月季品种的热诱导表达模式;为验证月季RcLEA基因功能,将其转化E.coliBL21,将重组菌株BL21分别置于4、50℃及LiCl、NaCl、Na2CO3、CdCl2、H2O2胁迫下,研究重组菌株对高温、低温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38℃/3h热激处理后,该基因在耐热月季品种‘曼海姆宫殿’(Schloss mannieim,SM)、‘赌城’(Lasvegas,LV)中强表达,而在不耐热品种‘新十全’(Kordes Perfecta,KP)弱表达或不表达,表明该基因与月季耐热性关系密切。重组菌株提高了对高温、低温、重金属、高盐、高pH值、氧化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表明RcLEA参与了上述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论]该研究为后续该基因导入不耐热月季品种提高月季耐热品质及其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也为月季等园林观赏植物的耐热品种筛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9.
野生半夏不同生长期内γ- 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eit.]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半夏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γ-氨基丁酸含量在0~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RSD为4.12%。5月上旬生长的半夏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达0.143%。[结论]提取γ-氨基丁酸的野生半夏原料以5月上旬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二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三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