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中华鳖日本品系主要经济性状对裙边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对各经济性状对裙边重量的通径分析和决定效应分析,发现背甲长对裙边重量的直接作用和直接决定效应均最大,其系数分别为0.505和0.255,是影响裙边重量最主要的性状,其次为腹甲宽。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背甲长(X_1)、腹甲宽(X_5)和体重(X_1)对裙边重量(Y_2)的最优回归方程:Y_2=15.4+1.741X_5+0.018Y_1+1.219X_1(R~2=0.881)。基于对裙边重量决定效应的大小,背甲长和腹甲宽可作为中华鳖日本品系良种选育的目标性状和裙边加工时获得优质裙边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2.
探讨控温条件下鳖的繁殖规律.常温养殖3年体重300—400g的后备亲鳖,控温养殖2.5个月即开始产卵,饲养至5个月,每只母鳖平均产卵1.4窝,每窝平均产卵8.8枚,受精率62.5%,产卵间隔时间1—2个月.  相似文献   
63.
饲料种类对中华鳖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钱国英 《水产学报》2002,26(2):132-138
以每立方米 0 .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为 2 5 0g左右的鳖种 ,分别投喂冰鲜鱼、30 %冰鲜鱼 +70 %配合饲料的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期 5个月 ,各取 6尾 6 0 0g左右的雄性商品鳖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 :3种鳖的脂肪率、粗蛋白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肌肉中的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地以冰鲜鱼饲料饲喂的鳖为高 (P <0 .0 1)。肌肉与裙边组织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积累与饲料中相应的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r1=0 .784 3,r2 =0 .90 6 2 ,P <0 .0 1) ,其积累量随饲料中含量变化而变化。饲料对商品鳖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选取平均体重(42.47±1.00) g的健康中华鳖,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05%、0.10%、0.15%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了相应比例复方植物提取物(植康素,主要提取自粗老茶叶、甜橙皮、桔子皮、马齿苋、野菊花、苦荞)的基础饲料,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中华鳖,饲养30 d后采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05%添加组中华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0.15%添加组中华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0.10%添加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中华鳖的肝脏水分、机体水分及粗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中华鳖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0.05%添加组中华鳖的机体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0.10%和0.15%添加组中华鳖的机体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中华鳖的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中华鳖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 0.10%添加组中华鳖的血清溶菌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增加(P<0.05)和显著降低(P<0.05),而0.05%和0.15%添加组中华鳖血清溶菌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中华鳖日粮中添加0.05%此复方植物提取物可提高中华鳖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及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5.
为了确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主要致病菌,从湖南省湘阴县中华鳖养殖场采取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中华鳖10只,从背甲和腹甲病灶处分离到6株菌株,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挑选出2株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人工感染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产碱杆菌(Bacillus al-caligen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致病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66.
中华鳖3个地理群体线粒体基因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和SSCP技术,分析了中华鳖3个地理群体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部分序列的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在25个个体中,其碱基组成为A+T的平均含量(65.4%)高于G+C(34.6%),共检测到变异位点7个(约占总位点数的5.7%),转换/颠换值为2.76。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9 9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453。25个个体分属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07,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027。6个单倍型构建的UPGMA系统树聚为3个分支。结果表明,中华鳖群体mtDNA D-loop区序列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日本鳖的遗传多样性比黄河鳖和黄沙鳖丰富,黄沙鳖与日本鳖、黄河鳖的遗传距离较远。而且PCR-SSCP可以检测到两种类型的电泳图谱,其中Ⅱ型均为日本鳖,该技术可用于78位TT←→AA颠换变异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67.
傅美兰 《福建水产》2011,33(1):13-16
使用2口面积2000㎡的池塘养鳌,在池塘中种植水葫芦并搭养鲢鱼,以期净化、改善养殖水质.使用2口面积相同的池塘作为对照.对比养殖试验进行了4个月,期间每隔10d测定COD,NH3-N,N02-N、DO、悬浮物(SS)等水质指标,并观察鳌的摄食和疾病情况.结果表明,在养鳌池中种植水葫芦和搭养少量鲢鱼,有利于改善水质减少鳌...  相似文献   
68.
温度对中华鳖孵育率及性别决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对中华鳖孵育率及性别决定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孵育率随温率升高而升高,最适温度下孵育率最高可达100%,性别分化出率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24℃~3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雌性孵化率降低,雄性孵育率升高,在24℃时雌性孵育率高达95%以上,而在32℃雌性孵育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69.
中华鳖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病毒及细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含类呼肠孤病毒和类腺病毒 的患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 病鳖组织匀浆过滤液及从病鳖中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进行病毒和细菌的相继 人工感染试验, 复制出典型的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症。研究发现, 细菌是红底板病的主要病原, 病毒是白底板病的主要病原,而病毒的感染不致死鳖, 细菌的继发感染是鳖最终死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70.
中华鳖胚胎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华鳖胚胎细胞体外培养适宜培养渗透压、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等条件,并进行传代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原代细胞在25-28℃,渗透压250mmol/kg,RPMI-1640+10%小牛血清培养液及无CO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72h长满足 单层,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传代细胞1-3代为适应期、4-6代为旺盛期、7-9代为衰退期。第6代细胞以体组型分析,其染色体为整二倍体,并未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