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26篇
  49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摘要:为了明确红阳猕猴桃褐斑病主要病原菌及适宜的防治药剂,采集贵州省水城区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的标样,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分子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药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的形态特[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黔科合服企[2019]4004);贵州科学院青年基金(黔科院J字[2021]21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234) 作者简介:苏文文(1992-),女,河南灵宝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E-mail:275272042@qq.com;*为通讯作者:李苇洁,女,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猕猴桃栽培和育种研究,E-mail:lwj024333@163.com]征与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形态特征相似,将分离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该菌株与黄瓜多主棒孢霉菌的相似性达到96%以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浓度可抑制菌丝生长,其次为40%戊唑醇悬浮剂、80%乙蒜素乳油、30%吡唑嘧菌酯乳油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002 mg/L、 0.0743 mg/L、0.0871 mg/L和0.5025mg/L。红阳猕猴桃褐斑病主要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以上5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72.
以8个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米良1号’、‘徐香’、‘金香’、‘哑特’、‘翠香’、‘农大金猕’、‘金魁’)为试材,连续两年分析猕猴桃叶片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等10种元素含量的生长期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海沃德’叶片氮、磷含量较高,钙、镁含量较低;‘米良1号’叶片氮、钙含量较高;‘翠香’叶片钙含量较高,氮、磷、钾含量较低;‘农大金猕’和‘金魁’叶片氮、钾均较低。猕猴桃叶片氮、磷、钾含量从坐果期至果实快速膨大期不断下降,之后在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充实成熟期氮持续下降,钾维持稳定,磷则有所回升;叶片钙、镁、铁、锰、锌、硼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推进而呈升高趋势,但不同元素初始升高和后期稳定的时间点略有差别。叶片氮、磷与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钙、镁、铁、锌、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钙、镁、铁、锰、铜、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之间多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生产上不同猕猴桃品种的科学施肥和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病虫害防治是制约有机猕猴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湖北猕猴桃害虫的调查研究,发现湖北省猕猴桃主要害虫有十多种,主要包括:金龟甲、隆背花薪甲、介壳虫、斑衣腊蝉、叶蝉、茶翅蝽、鸟嘴壶夜蛾、蝙蝠蛾等;文章分别对其生活习性及其OPM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4.
猕猴桃果实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C,享有“水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发展迅速。江苏省气候适合猕猴桃的生长,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本文对四个猕猴桃优良品种‘青皮红香’、‘早鲜’、‘翠香’和‘晚红’在南京地区的引种栽培表现进行了观测。四个猕猴桃品种果实各具特点,且与其他地区的表现有所差异,‘青皮红香’果皮无毛,红肉,但在南京果肉为绿色,其他果皮品质也不佳;‘早鲜’成熟早,在南京8月中旬即可成熟,耐贮藏,果实重量达到91.03 g,且维生素C含量较高,为82.13 mg/100g,但口味偏酸;‘翠香’果皮易剥落,果肉翠绿,可溶性糖含量(9.56%)和糖酸比(8.25)较高,口味佳;‘晚红’果肉绿,果心周围具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11,但果实较小,为62.92 g。  相似文献   
75.
红肉猕猴桃是猕猴桃中的特色类群。红肉猕猴桃品种在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商业价值突出,商业栽培面积快速增加,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就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基本环境和现状、果园生产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做一概述,以期为红肉猕猴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6.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和发现,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以及致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的特征、分类和起源,分析了其可能的致病机理,并总结了猕猴桃的抗病性研究。基于目前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和相关研究发现,展望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方向和防治措施,提出采取预防致病菌传入、增强树势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和发现,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以及致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的特征、分类和起源,分析了其可能的致病机理并总结了猕猴桃的抗病性研究。基于目前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和相关研究发现,展望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方向和防治措施,提出采取预防致病菌传入、增强树势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为了明确近期新西兰报道的侵染猕猴桃的新病毒——猕猴桃病毒1(Actinidia virus 1,AcV-1)在四川地区猕猴桃上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子特性,采用RT-PCR对来自四川6个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的90份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和‘金果’的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份样品为AcV-1阳性,检出率为24.4%。将获得的5个AcV-1分离物和已报道的新西兰分离物K75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分离物间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4.8% ~ 97.1%和89.7% ~ 99.6%,其中除邛崃分离物HYH5与新西兰分离物K7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7.1%)外,其余4个分离物均低于9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主要聚集在3个分支上,分离物HYH5与新西兰分离物K75位于同一分支,其余分离物位于另外2个分支。  相似文献   
79.
在对湖南省猕猴桃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金魁、金艳、翠玉、东红、红阳、丰悦、魁蜜、米良一号)镉含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镉富集能力有差异的米良一号与金艳猕猴桃进行镉胁迫(5、10、15、20 mg/kg)下对镉的吸收、转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在土壤中度镉污染(0.9 mg/kg)时,果实镉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值(0.05 mg/kg);猕猴桃果实成熟期镉含量最高;镉胁迫下,米良一号和金艳镉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增大而上升,且在镉浓度较低情况下富集能力较强;根的镉分配系数最大(>0.90),果实的最小,说明猕猴桃主要由根部吸收累积镉;米良一号整株吸收和积累镉量显著高于金艳,但金艳对镉的转移能力强于米良一号,金艳果实镉含量高于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作用效果的差异,寻找适宜的1-MCP临界使用浓度,研究通过应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比较不同处理果肉质地品质差异和好果率,分析各质地参数之间相关性,并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75μL/L和0.50μL/L 1-MCP处理均能够更好地保持猕猴桃货架期的好果率;果实的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相互之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黏着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所以用咀嚼性、弹性、硬度、回复性和凝聚性作为评价猕猴桃果实质购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比较,6种浓度1-MCP处理中,0.75μL/L 1-MCP的处理对维持猕猴桃后熟质地品质效果最好,其次是0.50μL/L1-MCP处理,两组处理均能够延缓果实硬度并且使果实正常后熟。而高浓度(1.50μL/L和1.25μL/L)的1-MCP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质地的保持效果较差,出现"僵尸果"现象。另外综合主成分分析显示,货架末期(9 d)时,不同处理猕猴桃质地品质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0.75μL/L0.50μL/L1.00μL/L0.25μL/L1.25μL/L1.50μL/L0μL/L。因此,从经济和后熟质地品质考虑,采后用0.50~0.75μL/L1-MCP来处理猕猴桃对保持果实质地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