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112篇
  166篇
综合类   1170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86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揭示杀虫剂对番茄叶片谷胱甘肽-抗坏血酸(GSH-ASA)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以粉番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定噻虫嗪、毒死蜱、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4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并针对处理后的番茄叶片组织内GR酶活性、GSH含量、ASA含量、GSH/GSSG、ASA/DHA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处理后,番茄植株体内GSH-ASA抗氧化系统中的各物质含量及GR酶活性与对照植株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苏云金杆菌、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12h后植株组织内GR酶活性分别为0.185U/(g·min)、0.162U/(g·min)、0.162U/(g·min),而噻虫嗪处理在24h时植株组织内GR酶活性达最大值0.155U/(g·min)。尤其是在6~24h变化最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减小,在杀虫剂处理后168h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杀虫剂处理后,番茄植株体通过谷胱甘肽-抗坏血酸氧化还原系统对外源杀虫剂处理做出响应,但是植株对不同杀虫剂的响应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在常用剂量的4种杀虫剂中,苏云金杆菌处理对番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992.
嘧霉胺农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嘧霉胺农药在草莓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检测草莓1次喷施40%嘧霉胺600倍液1~15d后的残留量及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红颜草莓在喷施嘧霉胺第1天的残留量最高,达4.816mg/kg,几乎无消解;第3天为3.828mg/kg,消解率为20.5%;第7天为1.116mg/kg,消解率为76.8%,第15天仅0.521mg/kg,消解率达89.2%。嘧霉胺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5.269 2e-0.166t,相关系数r2=0.940 2,半衰期为4.17d。在嘧霉胺添加量为0.01~0.10 mg/kg时,草莓中嘧霉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5.2%~105.7%,相对标准偏差为3.95%~4.84%。根据我国食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 2763—2014),推荐40%嘧霉胺悬浮剂在草莓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4d。  相似文献   
993.
QuEChERS-GC-MS法检测当归中9种除草剂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当归中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阿特拉津、异恶草酮、乙草胺、扑草净、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丁草胺、丙草胺和乙氧氟草醚9种除草剂残留分析采用Qu ECh ERS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影响提取和净化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在0.01~5.00 mg·L~(–1)的范围内,各除草剂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量分别为0.01和0.10 mg·kg~(–1)的水平下,9种除草剂在当归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58%~96.37%,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1.73%,各除草剂的检出限范围为0.52~6.60μg·kg~(–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能够用于实际当归样品中多种除草剂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94.
植保无人机药箱液量监测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药箱的液量是植保无人机精准作业中需要监测的重要信息之一。为了实现对植保无人机药箱液量的实时监测,针对植保无人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液面波动剧烈、药液的理化特性各异、药箱空间小、防腐蚀要求高等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双气压式液量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包括双气压式液位监测、药箱液面震荡干扰滤波、机身倾斜干扰校正以及液位-液量换算模型等。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制作了液量监测装置的样机,并设计了相关的验证试验进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同时监测环境气压和密闭气室内气压的双气压式差值法,液位高度与气压差值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为0.998 9,可有效消除环境气压变化对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带来的影响;融合了中位值平均滤波法与滑动平均滤波法优势的混合数字滤波算法,使药箱液位数据的变异系数由滤波处理前的28.45%降低到12.27%,对液面震荡干扰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基于微机械陀螺仪的校正算法,在机身倾斜30°时,气压差值误差从校正前的-1.09 h Pa,降低至校正后的0.05 h Pa,可较好地消除植保无人机飞行中机身倾斜带来的药箱倾斜干扰误差;在植保无人机机载动态测试试验中,设计了前进、后退、田间掉头移行等3种常见的飞行工况中进行测试,在2、4、6 L的载药量时,液量监测器输出的液量数据均值分别为1.985、3.942、5.984 L,经过校正处理后液量相对误差分别为0.75%、1.45%、0.7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82、0.199、0.180 L,表明液量监测器在不同实际作业工况中的数据输出较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95.
根据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若虫对不同定植年份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植株的危害情况及药剂筛选结果,制定出防治措施。对于定植1年出现草履蚧虫害的灰毡毛忍冬植株,采用2.5%高效氯氟溴菊酯微乳剂1 500倍稀释液、20%甲氰菊酯乳油∶45%乐斯本乳油∶水=1∶0.45∶2 000(体积比)喷雾进行药剂防治。对定植4年的灰毡毛忍冬植株,使用废弃机油∶45%乐斯本乳油=900∶1,采用干基涂环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建立了苹果中氯苯嘧啶醇的残留检测方法,用丙酮/水为提取溶剂,机械振荡法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检测。添加浓度为0.03mg/kg、0.3mg/kg、1.0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3.12%、86.06%和91.76%,变异系数分别为0.03%、0.12%和3.55%。方法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0375mg/kg,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7.
壳聚糖复合膜农药剂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壳聚糖具有成膜性、抗菌性及无毒无害等多种优良性能,以壳聚糖(CTS)为主要成膜材料,并辅以月桂酸钠改性的纳米TiO2,制备了一种新型安全无毒的涂膜剂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涂膜,与农药(P)原药混合后,制得壳聚糖/纳米TiO2/农药复合膜剂型(CTS-TiO2-P)。分别用配置好的P(对照),壳聚糖/农药(CTS-P)及CTS-TiO2-P溶液喷施农作物,用GC-FPD(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对三种溶液喷施后在植株上的农药残留量动态情况进行了检测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液中农药的质量分数为0.04%,复合膜溶液中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2%,纳米TiO2质量分数为0.03%时,复合膜剂型农药在植株上的长效性比单纯农药的长效性明显提高,而且添加了纳米TiO2的复合膜农药效果优于单纯的壳聚糖/农药复合膜,药效持续时间由45天延长到90天以上,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施药次数;同时,在达到相同的杀虫效果的条件下,可以节约1/2的农药用量,这对减少农药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及防治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刘辉  刘伟 《大豆科技》2011,(3):10-14
在草害药剂中加入杰效利农药助剂防除豆田杂草,结果表明:18%耕田易乳油2.7L/hm2(正常用量)+杰效利助剂5mL、18%耕田易乳油(正常用量)和8%耕田易乳油(正常用量4/5)+杰效利助剂5mL,三个处理的综合株防效和产量均好于其他处理,防效分别为84.1%、81.9%和79.0%,较对照分别增产12.9%、12.1%和9.8%。由此可见杰效利助剂对提高农药防除杂草的效果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它的作用达不到使农药的剂量减少20%。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明确指导用药对防治苹果虫害的积极作用。[方法]在综合分析2006和2007年苹果园农药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指导农药使用方案,于2007~2009年实施,调查指导用药对苹果园叶螨及蚜虫发生的影响。[结果]实施指导用药方案的果园,其叶螨和蚜虫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施药的果园,2008年8月14日和22日2次调查的叶螨平均发生率分别为13.5%和11.5%;2009年3月26日调查的蚜虫平均发生率仅为13.8%。[结论]指导用药对苹果园虫害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植物源农药对巨峰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飞飞  孙其宝  陆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86-8487,8542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巨峰葡萄病害的药剂。[方法]选择6种植物源农药,以常规化学农药为对照,进行不同植物源农药对巨峰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植物源农药0.5%果圣水剂500倍液、植物源农药新型A水剂500倍液、20%银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巨峰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80%蓝代粉剂1 000倍液防治效果相当,在套袋和避雨栽培条件下,防治效果均在82%以上。[结论]在江淮地区,可以交替使用以上植物源农药,防治巨峰葡萄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