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林业   251篇
农学   270篇
基础科学   137篇
  265篇
综合类   951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268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over a 3-year period at the Hokkaido Kitami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to examine whether the grain protein content (GPC) of a winter wheat cultivar (Triticum aestivum L. cv. Chihokukomugi) suitable for Japanese noodle-making could be predicted before harvest. The prediction of the GPC was accurate based on the color of the second leaf (just below the flag leaf) at the end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inflorescence, when nitrogen application was grad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test, a survey of 95 wheat field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Hokkaido was also carried out during a 3-year period. The prediction of the GPC for this cultivar based on the color of the second leaf was less accurate across many sites.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however, suggested that the leaf color could be used as an index for ranking the GPC as low or high in relation to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When the leaf color value of the second leaf measured with a chlorophyll meter at the end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inflorescence was less than 40, it was predicted that the GPC would be lower than the processing requirement. This index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cultivars grow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Hokkaido, except for those grown on peat soils.  相似文献   
72.
采摘期成熟棉花不同部位颜色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正确识别自然环境中处于采摘期的成熟棉花,确定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准确位置,从而为机械手运动提供参数完成棉桃的自动采摘,研究了基于色差信息的棉花识别方法。对200幅自然环境下拍摄的图像在不同的颜色模型下,分析了棉花不同部分颜色的特征,利用成熟期棉桃表面颜色特征与棉叶、棉枝颜色特征的差异,建立了利用色差信息进行识别的视觉模型,将成熟棉桃从背景中识别出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对棉花进行识别的良好性能,而且不需要模型转化,提高了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73.
苹果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抑制苹果制汁过程中的褐变,提高产品质量,该文首次采用自行设计的液氮降温排氧打浆机,对苹果打浆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研究了打浆时添加液氮后苹果浆温度、溶解氧含量、果浆颜色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2%液氮后,苹果浆温度迅速降低为原来温度的50%,氧气含量降低为对比组的47.7%;果浆色泽L值为53.96,较对比组的L值高44.1%;同时可减少维生素C损失,提高苹果出汁率。  相似文献   
74.
张烽文  刘小鹏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19-221,224
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由此应运而生,成为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宁夏积极开展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取得的生态、社会经济成效,对示范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作了解析。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75.
把植物防护后的边坡土体看作由土和根系组成的根-土复合体,建立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从而增强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和边坡病害的发生。为边坡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6.
黄金国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63-164,167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7.
为实现田间环境下对玉米苗和杂草的高精度实时检测,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视网膜(Multi-scale retinex with color restoration, MSRCR)增强算法的改进YOLOv4-tiny模型。首先,针对田间环境的图像特点采用MSRCR算法进行图像特征增强预处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质量;然后使用Mosaic在线数据增强方式,丰富目标检测背景,提高训练效率和小目标的检测精度;最后对YOLOv4-tiny模型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先验框聚类分析和通道剪枝处理。改进和简化后的模型总参数量降低了45.3%,模型占用内存减少了45.8%,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提高了2.5个百分点,在Jetson Nano嵌入式平台上平均检测帧耗时减少了22.4%。本文提出的Prune-YOLOv4-tiny模型与Faster RCNN、YOLOv3-tiny、YOLOv4 3种常用的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rune-YOLOv4-tiny的mAP为96.6%,分别比Faster RCNN和YOLOv3...  相似文献   
78.
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发情行为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及时检测奶牛发情、适时人工授精、减少空怀奶牛,是奶牛养殖场增加产奶量的关键手段。针对基于运动量和体温等体征的接触式奶牛发情识别方法会造成奶牛应激反应且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奶牛发情行为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实现运动奶牛目标检测,然后基于颜色和纹理信息去除干扰背景,再利用AlexNet深度学习网络训练奶牛行为分类网络模型,识别奶牛爬跨行为,最终实现对奶牛发情行为的自动识别。在供试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奶牛发情的识别准确率为100%,召回率为88.24%。本文方法可应用于奶牛养殖场的日常发情监测中,为生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79.
融合光电色选的皮带筛式油茶果壳籽分选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瑶  王伟  钟斌  金奇  王博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S1):429-439
针对油茶果批量脱壳后壳籽混杂、人力分选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融合光电色选的皮带筛式油茶果壳籽分选机。根据油茶果壳、籽与倾斜传送带间摩擦角、碰撞系数的差异,设计振动皮带筛进行初分选;利用两者灰度差异,对壳中残留籽进行二次光电分选。对皮带筛上油茶果壳、籽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发现皮带倾角、皮带速度和振动频率是影响振动初分选率的主要因素;以籽箱清洁率、壳中含籽率为试验指标,开展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当皮带倾角为19°、皮带速度为1.50m/s、振动频率为55.40Hz时,其籽箱清洁率为95.52%、壳中含籽率为24.30%,对最优参数进行试验验证,优化结果可靠。对不同茶籽比率的物料进行光电分选试验,结果表明籽箱清洁率稳定在98.23%左右,壳中含籽率保持在2.34%左右,说明光电分选可准确识别并分选出混杂物料中的油茶籽。对整机进行最优参数试验验证,该机两籽箱茶籽平均清洁率可达97.55%,壳箱中含籽率为3.27%。试验结果表明,此油茶果壳籽分选机可实现油茶果壳、籽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80.
基于Lab颜色空间的非监督GMM水稻无人机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水稻冠层图像分割算法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数据集的质量,且分割效果易受田间多变光照强度影响,导致水稻生产参数估计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ab颜色空间的非监督贝叶斯方法,用于田间水稻无人机图像分割.模型参数从每个独立、未标记的无人机图像直接学习获得,无需训练.不同图像会有不同的模型参数,该算法能够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