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1篇
  50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RT-PCR技术对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病毒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为了解宁夏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中的病毒发生情况,在银川市、固原市和西吉县不同种植模式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对不同品种的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在不同生育期随机采集样品,利用RT-PCR检测技术对4种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PVS、PLRV和类病毒PSTV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VX、PVY、PVS、PLRV在3个基地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成熟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5%、28%、35%和34%,未检出PSTVd;4种病毒检出率在马铃薯现蕾期以后呈现显著性增长;病毒检出率随着种薯繁育级别增加差异显著;6个马铃薯品种均为感病品种;大田种植种薯的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防虫网室。  相似文献   
142.
热干面是湖北的特色小吃,在武汉人早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主食化的推进,在武汉以热干面作为马铃薯主食化的载体,对于推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针对马铃薯全粉添加后面团中面筋蛋白含量下降的问题,探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碱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谷朊粉添加量对马铃薯热干面蒸煮特性、感官品质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铃薯全粉热干面最佳配方工艺,即全粉添加量为30%,谷朊粉添加量为5%,加碱量为0.4%,加盐量为1.0%。  相似文献   
143.
对甘肃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束梗褐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 将病原菌鉴定为细基束梗霉[Doratomyces stemonitis (Pers. ex Fr.) F.J. Morton & G. Smith]。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为6, 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 但以蔗糖最好, 氮源以甘氨酸最适, 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分生孢子在5~40 ℃范围内均能萌发, 最适25 ℃, 最适pH为7, 分生孢子萌发需液态水, 湿度低于99%几乎不萌发, 马铃薯汁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为马铃薯束梗褐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4.
保水剂用法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促进宁南半干旱山区产业支柱作物马铃薯的生产,解决马铃薯生产、特别是苗期的干旱缺水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问试验方法,进行保水剂用法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苗期每公顷穴施保水剂15~60 kg,能促进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光合生产率,其中以苗期每公顷穴施30 kg用量效果最好,其产量和商品薯分别比对照高出25.26~27.30%、204.46%~237.50%,增收2257.5~2500.5元/hm2.研究表明,宁南半干旱区及其同类地区旱地种植马铃薯,保水剂应用的适宜施用方式和用量是苗期穴施30 kg/hm2.  相似文献   
145.
Test‐crosses for estimating combining ability in potato although useful are difficult to make being labour int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and due to the problem of sterility.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test methods for estimating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of parents based on fewer matings. The GCA of 12 females estimated based on matings with specific single testers (top‐cross) and three types of bulk pollen (poly‐cros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estimated by 72 (12 × 6) test‐crosses, using common testers in three types of mating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2 years at each of the two locations representing short‐days subtropical conditions in plains and long‐days temperate conditions in hills of India.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est‐crosses showed that both general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were important for tuber yield, late blight resistance as well as general impression, the characters studi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three types of matings showed that bulk pollen matings had poor effectiveness in predicting the GCA of the females, whereas matings with selected individual testers resulted in GCA estimates similar to those based on six testers. Thus use of top‐cross involving selected tester could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number of matings required for estimating the GCA. Among the six testers used, the tester CFK69.1 could estimate the GCA of the females with reasonably high accuracy both for tuber yield and general impression, and ‘Tobique’ for reaction to late blight.  相似文献   
146.
147.
在海南省澄迈县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种植区,于番木瓜生长期选择行间间作韭菜(Allium tuberosum),通过与韭菜间作,分析间作模式下对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番木瓜间作可以显著提高全氮、有效磷、有机质的含量及p H,其中土壤有效磷增加显著,有利于植物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速效钾的含量无显著性提高,但土壤含水量明显下降。韭菜-番木瓜间作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类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降低了真菌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8.
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叶绿素合成,提高气孔开闭变化幅度、光合光响应灵敏度及光能转化效率;低氮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程度较中、高氮处理小,光合作用自身气孔调节能力以施中氮处理最高;随施氮水平提高,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Φ)、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暗呼吸速率均逐渐提高,高氮处理具有更高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9.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主栽培马铃薯品种会-2和合作88为材料,进行盆栽比较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马铃薯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面积、SPAD值和产量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强而降低。两种马铃薯品种水分胁迫处理结果存在差异。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强,会-2品种光合生理指标、叶面积下降程度较合作88品种小,但合作88品种产量下降程度较会-2品种小。  相似文献   
150.
于品华 《草业学报》2004,13(2):115-117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不仅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型农作物,而且也是优良的饲料作物.据报道,全世界种植马铃薯大约有1/3左右是作为饲料用的[1],在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薯皮、薯渣也大量用作饲料[2,3].可见,马铃薯在饲料作物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国内,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都是针对食用和加工用的目标进行的[4],对其饲用价值,特别是茎叶的利用效率则几乎无人研究.本研究报道了针对饲用目标进行马铃薯新品系选育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